图录号: 4537
估价RMB: 180,000-280,000
成交价RMB: 264,500(含佣金)
潘玉良(1895~1977) 致张蒨英夫妇的罕见信札三十通
信笺约三十通三十四张(带信封十五枚)、贺卡二帧
约1955至1964年作
说明:张蒨英、费成武夫妇上款。张蒨英为潘玉良学生。
此为潘玉良信札约30通34张、自制瓶花贺卡1帧、新年贺卡1帧,约作于1955至1964年间,围绕海外华人艺术家的生活和艺术活动而作,可见艺术家们在海外守望相助、抱团取暖之景状,是亲历者的一手文献,弥足珍贵。
潘玉良的书信在市场中较为少见。
信件多谈到艺术家们在各地参展、售画的活动,谈到比利时博览会、英国皇家画院展览、巴黎秋季沙龙等大型展览,以及张大千在巴黎举行的首个欧洲个展、张大千德国画展,潘玉良美国华美协进社展览,乃至方君璧、张蒨英画展等。据信可知,艺术家会互相转告展览信息、协助参展和售画等。
信中谈到张大千、徐悲鸿、熊式一、陈源、凌淑华、郭有守(国民党驻比利时大使馆参事,后由中共接回大陆)、赵无极、方君璧、郭大维、陈尧圣(朱生豪同学)、周麟、崔大地、王守义、季少龙等。
信中并谈到潘玉良的润格和获奖情况,如“我在近五年内定价是六千法郎一号,前寄上的大幅是30号,中20号,小的是15号”,以及赢得比利时皇家银奖、巴黎市政府奖章等。据其中多次谈到委托张蒨英夫妇帮助其参展英国皇家学院展览事,可知潘玉良对参展、售画亦无多少把握,由其对该院能否接纳其擅长的罗蹄花颇表担心。
信中直接谈到张大千在巴黎举行的欧洲首次展览。1955年,张大千在东京结识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萨尔馆长,受其邀请,于1956年赴巴黎举办画展,为张大千在欧洲的首次个人画展。张氏相继于6月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举行《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览》,7月在卢浮宫举行《张大千近作展》。在信中,潘氏谓“张大千先生在五月初来巴黎举行画展”(四月卅日信),“大千亦住在他(郭有守)家,我家去他家亦很近的,步行约十或十五分钟就到了,以后可以天天见面”(六月十日信),并谈到张蒨英、费成武夫妇及画家方君璧等皆从伦敦、纽约赶往巴黎参观此次展览。参考《张大千年谱》,1956年5月下旬,张大千抵达巴黎,住远亲郭有守处。可知此数信作于1956年。
信中记录了潘玉良浓浓的爱国思乡之情。潘漂泊海外几十年,晚年寓居法国,且一直保留中国国籍,几次申请归国,均未能如愿。1955年,巴黎曾相继有中国京剧及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上映,潘玉良皆前往观看,其信言“中国京戏这次来巴黎上演……我有去看过六次之多,因为将近廿年没有看了”“中国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此地亦连映了数星期,我亦去看过,很好!但我还是喜欢京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为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1955年在第八届戛纳电影节和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连续放映,在巴黎上映期间引起轰动。
此外,潘氏在信中亦表现出对在国际上宣传推广中国艺术的高度重视,隐含中日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竞争之意。潘谓“今年送RA的出品没有入选,中国画家都失败了,颇使人失望!”“现在巴黎日本人非常活动,有好几处举行他们的展览会……他们有国家外交人暗地相助!”而“中国人不问是在国内国外,一向官家不肯照应”。
附潘玉良与英国皇家学院(RA)往来函件及文献11页。
PAN YULIANG AUTOGRAPH LETTERS SIGNED TO ZHANG QIANYING AND FEI CHENGWU ABOUT ZHANG DAQIAN'S FIRST PAINTING EXHIBITION IN EUROPE AND THE LIFE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PAINTERS
About thirty-four pages of letter and two postcards
Dated circa 1955-1964
Note: Dedicated to Zang Qianying and Fei Chengwu.
约A4(大多数)
RMB: 180,000-280,000
作者简介:潘玉良(1895~1977),又名张玉良,字世秀,生于江苏扬州。1921年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术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
上款简介:1. 张蒨英(1906,一作1913~2003),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潘玉良。1942年徐悲鸿在重庆筹建中国美术学院,兼任秘书一职,成立后受聘为副研究员。1946年由徐悲鸿安排,与费成武、张安治、陈晓南一起赴英国切尔西学院深造,后进入伦敦大学学习。其作品曾入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大展”。
2. 费成武(1911~2000),江苏吴江人。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油画。抗战以后去重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47年赴英国深造,1947年与张蒨英一起在伦敦举办第一次中国水墨画联展,获热烈反响。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