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1754~1815)、韩 崶(1758~1834)、桂 坫(1867~1958)、谭延闿(1880~1930)等题,徐秉墫[清]画 武林归棹图

图录号: 63

估价RMB: 900,000-1,500,000

成交价RMB: 1,725,000(含佣金)

63
伊秉绶(1754~1815)、韩 崶(1758~1834)、桂 坫(1867~1958)、谭延闿(1880~1930)等题,徐秉墫[清]画 武林归棹图
设色纸本 手卷
1813年作
引首:武林归棹。嘉庆癸酉之春,秉绶书。钤印:墨卿(朱) 伊秉绶印(朱) 寒玉斋(朱)
款识:墫四龄失怙,衣食奔走,致先人柩榇滞岭表者垂三十年,负疚滋深。岁庚午(1810年)之春,始得奉母归里,卜葬于湖上之三台山,窀穸甫安。又复飢驱度岭,墓田一区,松楸千里,浪游故我,振拔何时,爰绘图以识岁月,且冀异日之得,永守先庐为快也。癸酉(1813年)孟春之望,秉墫自识。
钤印:秉墫(白) 醇夫(朱)
题跋:1.羁鸟恋旧林,游子思故丘。故丘不可思,风木凄以愁。弱冠背乡井,负薪海南州。贤书登俊乂,名声动诸侯。恻恻警霜露,悠悠徂春秋。幡然得初志,命室同归舟。奉母扶父柩,卜葬湖西头。如何土未乾,乃复事远游。平生知己感,去住可自由。去去复去去,奉母仍炎荒。别君酒方倾,见君鬓未霜。萱荣萼同秀,愿言寿一觞。回头三台松,别来几许长。翩波前年舟,容裔钱江塘。展图起长叹,远宦天一方。有母痛已矣,有父不逢将。白云渺吴会,日夕遥相望。惟乌知反哺,惟獭知祭鲤。物性尚如此,低徊愧人子。癸酉(1813年)孟春既望,题应醇夫二兄先生雅属即请斧政。同学弟韩崶拜稿。钤印:崶(朱) 还读斋(白) 素心(白)
2.孝廉船泛碧玻瓈,翠羽明珠百事宜。谁识采兰馨夕膳,广微真性补笙诗。名士清依幕府莲,胜他竹垞远游年。六和塔子斜阳里,回首湖山好墓田。醇夫先生《武林归棹图》题请正之,三月十九日,汀州弟伊秉缓。钤印:默庵(朱) 所谓伊人(白)
3.右《武林归棹图》,徐醇夫先生之所作也。先生少从父可圃府君游幕于粤,博通古今,明习吏事。嘉庆辛酉(1801年)举于乡,不乐仕进,历佐诸疆吏幕,而在蒋砺堂相国幕府最久。相国为惠潮嘉道至抚浙督粤,先生皆从,一时治绩为行省冠,先生力也。先生之逝,相国辑其遗诗十余首,属刘翰林彬华编入《玉壶山房诗话》,其许与可知矣。今观是图,怀乡思亲之情如在纸上。韩桂舲、伊墨卿两先生各以诗张之。今百余年犹令人想望,不能自已。夫以先生之才之美,居要地、事名卿,攀援声气者,将标榜号召以为名。而是图独有韩、伊两先生以相国之见知,不得与焉。则先生之所以自待与取友者,盖可见矣。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先生之行谊不苟,即可于韩、伊两先生证之,又不徒以诗重也。先生子孙能世其家,后遂为番禺人,吾所识绍棪字贞甫者,先生曾孙也,出此轴见示,惧令名之或泯,与剧迹之无征,敢疏贞甫所述记于卷后,使后人知所考云。民国十五年(1926)十一月二日,谭延闿获观因题。钤印:谭延闿印(白) 讱翁题记(朱) 红棉榭(白)
4.此图原藏先兄贞甫许,戊寅广州沦陷,经已散失两载。后得清秘阁主人代为寻获,欣喜无极。快挹清芬手泽遗,琅琅雅记诵韩伊。楚弓已失情何尽,赵璧重归喜可知。南海衣冠罹浩劫,西湖风景动遐思。百年文物多摧毁,硕果留存永保之。庚辰(1940年)春三月,曾孙绍棨敬识于侨港小楼。
5.番禺徐氏自浙来粤代有闻人,可圃先生著诗存一卷,嘉庆中其孙醇夫先生所校刻。光绪辛卯(1891年)后人谋重刊,朱君启连为跋识其岁月,卒未果,而原书亦散佚。祖芬留贻如是其不易也。醇夫先生以名孝廉,有声幕府,尝绘《武林归棹图》,有韩桂舲、伊墨卿两公题词,珍藏逾百年,乱后失去。哲孙信符访求经岁,竟获珠还,精诚所感,翰墨为有灵矣。异时复得,可圃先生遗诗付印以广流传尤一段佳话也。癸未(1943年)春二月,张学华敬观并题,时年八十有一。钤印:张学华印(白) 汉三(朱) 务闇室(白)
6.杨柳西湖古画图,诗人孝子近来无。才华何止登金榜,声誉真能对玉壶。先垄松楸惟愿守,野亭花柳未嫌孤。武林早岁曾游览,天上英灵不可呼。信符姻兄以令先曾王父醇夫太姻丈《武林归棹图》见示,敬观并题,甲申(1944年)正月,姻再侄桂坫书于佗城。钤印:桂坫之印(白) 南屏长寿(朱) 清宧八十后作(朱)
鉴藏印:田溪书屋(朱,二次) 王闻善藏(朱,二次) 徐氏愚园所藏(朱) 
说明:韩崶、伊秉绶为黄易金石友人。
本标的不包含别签和轴头贴片。
伊秉绶题引首及题跋,韩崶、谭延闿、徐绍棨、张学华、桂坫题跋,何荔甫、王闻善等旧藏。
徐秉墫(醇夫)是民国著名藏书家徐绍曾祖父。徐秉墫的祖父徐廷发(可圃)自浙游幕来粤,遂落籍番禺。徐醇夫于嘉庆辛酉(1802)乡试举人,不乐仕进,应蒋攸銛之聘为幕僚,有声幕府。徐秉博四岁丧父,至嘉庆庚午(1810)始将先人柩梓运回浙江,葬于西湖三台山,并亲绘此图,以寄松楸千里之思。韩崶、伊秉绶先后题诗,伊秉绶还以隶字大书题“武林归棹”于首。
蒋攸銛四十五岁由浙江巡抚调任河督,因不谙河务而担忧,此时作为孝廉的徐秉墫劝他以实情上报,蒋氏听从徐的进言,得以重回浙江巡抚之职。从此徐秉墫得蒋攸銛器重,情若手足,次年蒋攸銛擢两广总督。广东从自古以来的南岭瘴区,在明中叶之时,已经变成了畅通的商贸孔道。越来越多的幕宾选择在广州安家,他们的后代也逐渐以广东人自居。因其大多占籍番禺,须至捕属厅报备,所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捕属人家”。(见李若晴《嘉道年间广州的捕属人家与流寓画家》)
捕属人家的士子,因科考如鱼得水而使原先的番禺士人黯然失色,受到番禺人的反抗,但因明清官员回避本省籍的缘故,似多左袒占籍者。这些“新广州人”,一方面抢占了本土广州人的资源,另一方面又为广州注入新鲜血液和优质人才。直至近世,胡(汉民)家、汪(精卫)家也是捕属翘楚。捕属人家的子弟入籍之后,一般也以广东人自居,但对于江南又有一份割舍不了的乡愁,偶尔还会回到远在江南的故乡祭祀先祖。
嘉庆十八年(1813)孟春,游幕粤中的杭州人徐秉墫绘制了本件《武林归棹图》,纪念自己三年前的一次江南重游。画中描绘的是徐氏在西湖游玩的情景,而背景则是西湖南山路雷峰塔一带景色。他在自题中提到嘉庆三年他携母回故乡杭州葬父一事,后来为了生计,不得不再次奉母来粤充幕。
韩崶时任广东巡抚,也同是来自江南,他在诗跋中表示为徐秉墫的故土之情深深感动,又感慨自己不能侍奉父母的惆怅。伊秉绶的题诗则安慰徐氏年纪尚轻,不比朱彝尊晚岁方得入粤游玩,将来大有机会可以荣归故里。
徐秉墫最终决定为子孙占籍广州,徐家入粤后,代有闻人,如徐绍桢、徐绍棨。本卷由徐氏后人秘守,传至曾孙徐绍淡(贞甫)处,复请谭延闿跋。至1936年因世乱,此卷遗失。徐绍淡之弟徐绍棨(信符)托文德路清秘阁古玩店代为追寻,精诚所感,两年后完璧归赵,徐并请张学华、桂坫于卷后题句。此卷又归何冠五田溪书屋递藏,后转入王闻善处,流传有绪,更是反映嘉道年间广州捕属人家的珍贵岭南文献。
[YI BINGSHOU, HAN FENG, GUI DIAN, TAN YANKAI, ET AL.] XU BINGZUN BOATING HOM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d scroll
Dated1813
Note:
Prefaced by Yi Bingshou.Inscribed by Yi Bingshou, Han Feng, Tan Yankai, Xu Shaoqi, Zhang Xuehua and Gui Dian.Provenance:Previously collected by He Lifu, Wang Wenshan, et al.
引首:117.5×51.5cm 画心:125×51cm 题跋:116×51.5cm106×51.5cm 
RMB:900,000-1,500,000
作者简介:徐秉墫[清],字醇夫,杭州人。少从父游幕于粤,博通古今,明习吏事。嘉庆辛酉(1801年)举于乡。曾任浙江巡抚蒋攸銛幕僚。工诗善书画。
鉴藏者简介:1.何荔甫[清末民初],字冠五,别署丽父、荔甫,室名田溪书屋,广州西关人。经营丝绸业,收藏书画颇丰。
2.王闻善(1932~ ),广东中山人。父王商一是1950年代中国香港知名画家。从小得以熏陶,自幼学画于黄君璧先生,学书于溥心畬先生。现行医美国密西根州。其画工山水、兰竹,书法则擅小楷、行草。所作清雅秀逸,潇洒脱俗。
跋者简介:1.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墨庵、南泉、秋水、西湖长,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惠州、扬州知府。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2.韩崶(1758~1834),字桂舲、旭亭、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人。乾隆间拔贡。嘉庆间署两广总督,官至刑部尚书。善书,宗帖学,从董其昌一路,隽秀生动。
3.谭延闿(1880~1930),字祖庵、祖安,号畏三,讱斋居士,湖南茶陵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民国,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职。工书法,擘窠榜书、蝇头小楷均极精妙,为民国时期书法名家。
4.徐绍棨(1879~1948),字信符,广东番禺人,祖籍浙江钱塘(今杭州)。民国著名藏书家,图书馆学家、版本学家。光绪二十六年(1900)肄业于学海山堂、菊坡精舍,后执教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曾任广东省图书馆馆长、中山图书馆董事等职,对图书馆学、目录学,版本学均有研究。编著有《南州书楼善本题识》。
5.张学华(1863~1951),字汉三,广东番禺人,原籍江苏丹徒。进士,晚清民国政治人物、书画家、诗人。
6.桂坫(1867~1958),字南屏,关东南海人。早年入广雅书院。1894年举进士,入翰林,授检讨,任国史馆修撰、浙江严州知府。1915年任广东通志馆总纂,主编多部方志。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