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785
估价RMB: 60,000-80,000
陈名侃(1848~1929) 致陈以丰等有关民初时局及社会文化的家书二百余页
纸本 册页(共约二百一十五页)
约1914至1919年作
说明:陈以丰上款及旧藏。
陈名侃为清朝遗老,任职清廷总署二十余年,掌握大量中枢及外务秘闻,辛亥前后,屡被逊帝特别召见。
此为陈名侃民国初年家书册,多达约98通215页,部分署“梦”款,围绕陈以丰接篆山东及陈名侃京居生活而作,直接谈到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五四学潮、山东倭患、上海官运烟土案等时局,对于清末民初士大夫家庭关系及子女教育、地方官员治理活动、致仕官员寄京生活、社会经济状况等内容研究均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为常州乡邦文献。涉及人物包括袁世凯(元首)、张勛(少轩)、段祺瑞、陆征祥、曹汝霖、张宗祥、汤化龙、周学熙、王揖唐(菊老)、恽毓鼎(薇孙)、庄蕴宽(思缄)、张英麟(振老)、袁励准(珏生)、伊拉里·增祺(增瑞堂)、赵椿年(剑秋)、陆凤石(凤老)、吕海寰(镜老)、陶湘(兰泉)、傅兰泰(梦岩)、曾朴(孟朴)、殷铮(铁庵)、金荣桂(伯衡)、夏诒霆(挺斋,巴西公使)、定镇平、徐国俊、张小松、蒋懋熙、张耀曾、王希玉、孟頟川、钱轶群、钱均伯、管述亭、高谦益、冯念勤、夏华卿、沈勉士、陈荣绍(爷爷)、陈为仁(大牛)、陈为屏(二牛)、梅兰芳(梅兰舫)等。
写信时间集中在1914至1918年,即陈以丰任山东章丘县知事前后,此时陈名侃以遗老身份寄居北京,日以课孙持家为业,对游宦山东的爱子陈以丰定期投递家书,以京城及中外时务情报相告,授以为官之道。值得一提的是,陈父家书常为定期发送,有时一信由数日增补缀成,与日记相当。如六月初四日信中云:“此间五日寄一信。我平时想起话来,即用信纸写出,如日记然,至第五日寄去,不至再有遗漏。”检同册前后信札,有“五月廿八”“五月廿三”“五月十七”“五月十二”四通,即陈父所谓“五日寄一信”。
陈名侃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章京多年,政治关系网络发达,即便鼎革改元,仍能在京获取大量当权要闻。如袁世凯称帝前,陈即从庄蕴宽、赵椿年、张小松处得知“国体竟欲变更(阳历元旦)”,及至护国革命军起事,陈又从定镇平、徐国俊处获悉“元首决无逊位之意,并闻有死亦在京之最后语”;日军在山东蠢动之初,陈即获悉北洋政府坚守不出之策:“近日东邻消息甚恶,闻各处增兵,以兵要挟,政府立定主意不与动手”。对于政局的诡谲剧变,陈则有“自筹安会起,迄于帝制取销,好肉生疮……”“值此百端待理之时,果有国家思想,岂得任意自由,中国之不能自立,正不在专制与共和耳”“今日局面,总统不退位不至大乱,惟根本动摇,舍北就难之计,总宜筹办”。
对陈以丰在章丘任上政务,举凡吏治、农收、缉犯、钱漕、圄事、蝗潦等,陈名侃无不悉心导教,如“做官不能辞劳,只可节之,我从前亦是如此”“惟做官贪固不可,而窘迫则做不下去。……做官懒固不可,而应接不暇亦做不下去”。此外,以丰1915年试署章丘知事时,陈父即为其绸缪实授:“我不明新章,但记前清必试署期满再请补授”。对以丰调职省府,脱离繁难地方,陈父则为之心安:“知汝忽然调省……身任地方,无日不在危险之中,得以置身局外,此心可安”。
此外,家书中大量谈及赁屋、说媒、娶亲、做寿、纳妾、结婚、离婚、打牌、请客、田租、家计等,并陈氏子孙延师、考学、转学、留洋等事宜,内容翔实,对清末江南士大夫家族关系与运行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陈名侃出自江阴望族来昭陈氏,父、祖及以上多有功名。据信可知,陈原拟致仕后返乡定居,并托人在苏州、常州觅屋,终以江南时局不靖、革命运动此起彼伏而作罢,信谓“上海则炸弹两见,南之不安更甚于北也”。而寄京生活,亦因政局而板荡,朝不保夕,遂决意出售北京房产、举家迁往天津租借,又因京屋难卖、津门物价高企无果而终,故信中有“至我一家之事,三代八人,分居两地”之说。
CHEN MINGKAN AUTOGRAPH LETTERS SIGNED TO CHEN YIFENG, ET AL. ABOUT THE SITUATIONS, SOCIETY AND CULTURE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Ink on paper, album (about two hundred and fifteen pages)
Dated circa 1914-1919
Note: Dedicated to Chen Yifeng.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Chen Yifeng.
31×21cm(册)
RMB: 60,000-80,000
作者简介: 陈名侃(1848~1929),字梦陶,江苏江阴(清属常州,今属无锡)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曾官户部郎中、内阁中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都察院副都御使等职。
上款简介: 陈以丰(1877~1941),又名庾年,改名志道,江苏江阴人,生于北京。清附贡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大学堂肄业。先后供职于电报局、巡警部、民政部、度支部,入民国后曾任章丘县知事、财政部盐务署总务科长等职。名见《恽毓鼎日记》《汪荣宝日记》。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