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734
估价RMB: 480,000-550,000
钱锺书(1910~1998)、杨 绛(1911~2016)夫妇 致文怀沙有关绝交及陈寅恪等信札二十四通
信笺约二十四通二十八页(带信封十六枚)、名片一帧
约1963至1991年作
说明:文怀沙上款并旧藏。
此为钱锺书、杨绛夫妇信札24通28页,约作于1963至1991年间,为市场所见数量最大的一批钱锺书信札。
诸信为钱氏夫妇与文怀沙由交好以至决裂过程的重要见证,含绝交信,意义非凡。
信件围绕论学、祝寿、治病、养生、行止,以及《宋诗选注》再版、文怀沙“死而复生”等事而作,含钱锺书自作诗句,谈到章太炎、陈寅恪、梁漱溟、江丰、潘絜兹、范曾、杨必、杨寿康、杨闰康、聂绀弩等,从中可见钱、文二人截然不同的个性和行事作风,对了解钱锺书的晚年生活颇有意义。
具体有:钱锺书信札23通26页(其中毛笔20页,信封15枚),名片1帧;杨绛信札1通2页(带信封1枚)。
信中多记录钱锺书臧否人物之语,如谓陈寅恪“陈先生乃学士,弟妄以通人自命,物以群分。尝叹陈先生通晓外国语甚多,而于外国文学哲学了无兴趣,亦不甚知晓,岂非买椟还珠哉”,谓梁漱溟“梁翁学问实即新式之高头讲章,今日高谈‘文化’之‘文盲’‘叫化子’皆其苗系”等。
其中亦多记录钱锺书因作寿、应酬等事与文怀沙的密切交往,展露钱氏个性。钱为人低调内敛,不喜应酬,而文为人高调,重仪式感,故往来诸信屡屡展现出二人性格与心态上的差异。文怀沙夫妇常热情赠以食品、花卉、眼药水、报刊、处方等物,并对钱锺书生日尤为上心,以至于钱氏不得不多次提前写信谢绝庆生,如1980年之“阴历贱辰倘辱步履,幸勿再有厚贶。愚夫妇不作生,兄所素悉,奈何使七十老翁妪复为争饼饵小儿女乎”,1981年之“生辰增即死期近,诗人所谓‘增年即减年’,兄满腔热爱而未体会弟之苦心也”等。针对文字应酬,曾言“有朝贵及处士二三人,分别以吟稿索题诗或序文,弟不论其诗佳恶,概以老病才尽恳免,并引宋人诗解嘲曰:‘平生差自知惭愧,逢见梅花不作诗’”“弟于此等应酬,一律回绝”并劝文怀沙“兄亦不必来者不拒,息事养生也”等等。
钱虽不喜应酬,但在二人交好时,亦曾为文怀沙揄扬。部分信札关乎文怀沙“死而复生”事件及钱锺书遵嘱为其作题辞等事宜。1986年,文怀沙被上海电台误传死讯,其后范曾为老师文怀沙作白描肖像,文以此画请钱锺书题辞,并着人将此事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沙翁复活记》。钱为题“文子振奇越世,范生超诣传神。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四句赞语。
最终,二人因对名利的不同追求而决裂。此批信最后一通作于1991年11月,可看作钱锺书与文怀沙的“绝交信”。此时距“死而复生”事件已有数年,期间钱锺书对文恶感渐生,在信中指出马学鸿的新文及之前的《沙翁复活记》均为在文怀沙指授之下的营销吹捧之作,并直言“足下好名成习,屡戒不改,弟不乐虚声广告,更不愿供他人自我吹嘘利用之资”“马君文言弟与足下‘同气相求’,但只字不及弟为足下捉刀改诗文事,同文相切磋,亦见指授中大有春秋。丈夫声名当自致,何必借人揄扬乎!管宁割席,嵇康绝交,世间可为足下重者不乏其人,何一再扯拉老夫耶?贱诞请勿屈驾”足见其文人清高品性。信末有杨绛委婉补注:“我们向来不做生日,如今年过八十,更不喜此等烦文俗套,务请见谅”。
杨绛信札1通2页,作于1963年2月27日,带钱锺书毛笔实寄封一枚。信中谈到“西湖风景令人神往”,提到杨绛的大姐杨寿康、三姐杨闰康、八妹杨必以及丈夫钱锺书。杨绛打趣称文怀沙为“怀沙小囝”,并为钱锺书和杨必先前造成的些许不快而致歉,言“锺书一日必念你至少三遍”,字里行间展现出当时文怀沙与杨绛及其家人间的亲密关系。信中有钱锺书批注三处,解释及反驳杨绛信中所言关于自己的内容,颇为风趣。
附文怀沙致钱锺书、杨绛信稿4通6页,文稿3页。信稿修改痕迹累累,作于1980年代,关乎为钱锺书贺寿,提到1963年杨绛作、钱锺书批注的信札内容,以及怀念过去时光及亲密友情。此外,信中多次谈到胡耀邦,包括谈其在文怀沙平反一事上的帮助及表达胡逝世后的悲痛与怀念等;文稿包括为钱锺书贺寿诗稿1页,为《屈原招魂今绎》作出版前言文稿2页。后者经修改后出版于《屈原招魂今绎》及《溯流光》。
QIAN ZHONGSHU AND YANG JIANG AUTOGRAPH LETTERS SIGNED TO WEN HUAISHA ABOUT BREAKING OFF RELATIONS, CHEN YINKE, ETC.
Twenty-eight pages of letter and one name card
Dated circa 1963-1991
Note: Dedicated to Wen Huaisha.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Wen Huaisha.
约A4
RMB: 480,000-550,000
作者简介:1. 钱锺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学士学位。晚年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代表作有《围城》《管锥编》。
2.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围文学研究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后与丈夫钱锺书一同留学与英、法等国。归国后曾任教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等。后调任至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译著有《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等。
上款简介: 文怀沙(1910~2018),斋名燕堂,号燕叟。笔名王耳,司空无忌,北京人。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曾任燕堂诗社社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黾学院名誉院长等。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