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1891~1946) 市场仅见 南京时期《晓庄岁月》未刊日记三册

图录号: 701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701
陶行知(1891~1946) 市场仅见 南京时期《晓庄岁月》未刊日记三册
日记 三册(共七十八页)
1927年作
鉴藏印:靳以藏书(朱,三次)
签条:陶行知日记:晓庄岁月。夏楼题。钤印:楼氏(朱)
诗文著录:1. 《知行诗歌集》P69-70、75-76,陶知行著,儿童书局,民国二十二(1933)年。
  2. 《知行诗歌别集》P101-102,陶行知著,儿童书局,民国二十四(1935)年。
  3. 《行知诗歌集》P30-31,陶行知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
  4. 《陶行知全集 第12卷 补遗二卷》P123-124、132,陶行知著,胡晓风、金成林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赵元任全集 第11卷》P234,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
著录:6. 《陶行知全集 第二卷》P47、48,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
7. 《陶行知全集 第一卷》P131-133,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
8. 《蔡元培全集 第五卷1925-1930》P161-163,高平叔编,中华书局,1988年。
说明:靳以旧藏。
此为陶行知晓庄学校草创时期日记3册,共78页,有本款,记录了1927年11、12月共21天的经历见闻、社会活动、心路历程和创作著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社会理想、文艺创作的重要载体,对研究陶行知生平、思想、创作,尤其是其对晓庄建设倾注的心血,乃至中国现代教育史均有重要价值。
此为市场仅见的陶行知日记手稿,亦是存世仅见的陶行知1920年代日记。
日记内容大多未刊,既可与相关文献互相参照,复可补陶行知文献之缺。其中所载文章《以教人者教己》《伪知识阶级》,诗歌《除夕》《镰刀歌》《黄花歌》《鸡公山前》等,见载于众多陶氏相关文集;所载蔡元培、胡适来往信件概要,与《蔡元培全集》相合。
此日记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合日记与演讲、信札、文章、诗歌稿为一体,内容异常丰富。
日记所载“教学做合一”“以教人者教己”“接知如接枝”,均是广为人知的陶行知重要教育理念。
日记中复涉及陶行知与众多教育家、实业家的来往,作于北伐的大时代背景下,对于了解众人的行藏、思想、境遇,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均有参考意义。具体涉及人物有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王云五、吴稚晖、钱新之、萧友梅、刘鸿生、简玉阶、凌济东、徐亦蓁、程霖生、霍守华、胡孟嘉、陈鹤琴、张宗麟、赵叔愚、朱葆初、洪范五、姚文采、孙咸德、邵德馨、刘湛恩、徐企周、杨卫玉、许士骐、汪静山、牛惠生、马侣贤、劳修敬、梁相树、杜庭修、吴子章、张月亭、谢家声、孙从真等。
此日记三册均为排日记录,各日期下有作者自拟标题,多为写记当日历事梗概,通篇亲笔修改,有明显的回忆及创作属性。日记封面均有钢笔标注所记日期起讫及册序。其中,标注“三”“四”两册时间连续,起11月14日迄11月25日,分别为10页、35页;“六”册起12月2日迄12月10日,33页。此外,封面左边有裁切痕迹,或系原本之题签处。
相比于《陶行知全集》(以下简称《全集》)中已刊“备忘录体”陶行知日记,本标的记叙连贯、内容翔实,以实情实感为依托,更具有日记体写作特征。陶行知日记目前以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全集》所刊为最为完整,两版《全集》均以陶行知纪念馆提供的陶氏五十五册备忘录为本,记录时间为1936至1946年。据《全集》编者言:“《行知备忘录》系随手所记,又用了许多本人才懂得的节略语或符号,所记顺序亦时有颠倒,或几页签名插入其间,一些字迹因年久而模糊,很容易整错”。从《全集》影印内容来看,《行知备忘录》具有记述简、行文短、内容杂的特征,部分稿册封面有作者亲题“行知备忘”的字样,与本标的的脉络清晰、连贯翔实特征判然不同。而此种写记方式的变化,正是陶氏从晓庄试验办学时的踌躇志满到抗战军兴后的庶务繁芜阶段过渡的侧证,是时局与作者心境的剧变的表征。
日记中有陶行知本款及诸多确证作者身份的内容。一、本款。日记中有诸多对话记录,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行文,如“他急的说:‘先生,您不要和我开玩笑,昨天下午您明明对我说请处长不必备车,您等不及,自向郑州去了。您不是陶知行先生吗?’我说:‘正是。’”(12.15《西北军的驻汉办公处》)“他很严肃的说:‘中国实业家只有刘鸿生先生;教育家只有陶先生。’我听了后,感愧交集。”(11.20《再访徐亦蓁先生》)二、陶行知代表性著述和诗歌。日记中多次记录作者著述的创作时间与内容,如《演讲教学做合一》(11.16)、《国花歌》(11.25)、《别泪一首留别晓庄同志》《祭黄花岗里之未婚夫》(12.3)、《镰刀舞山歌》《‘伪知识’是假钞票》(12.4)等,均是陶行知独有的创论或佳作,几乎均收入《陶行知全集》。三、记事。日记围绕“赴沪筹款”与“赴豫考察教育”两条主线展开,事迹、行程与年谱记载吻合。以赴豫事为例,12月3日记有《赴豫》《别泪一首留别晓庄同志》《祭黄花岗里之未婚夫》三篇。检《陶行知年谱长编》,12月3日载:“乘船离宁赴豫。应冯玉祥邀请,赴开封等地考察教育,并助冯玉祥制定普及军队教育计划。”“同日,作诗《从下关乘船赴豫时寄晓庄全体同志》,代作诗歌《祭黄花岗里的未婚夫》。”日记与年谱所记别无二致。四、语言风格。《全集》书信卷载1929年陶行知致吴立邦信札一通,陶自拟题目为《预备钢头碰铁钉》,其中谈到“我们在社会上做事就要预备碰钉子……第一是硬起头皮来碰,假使钉子是铁做的,我们的头皮就要硬到钢一样”。日记中有《第一个钉子》(11.19)、《第二个钉子》(11.21)两篇,写道:“我这次到上海来,是预备碰钉子的,预备了钢头来碰铁钉的。”日记与《全集》所载书信论述如出一辙。
日记中部分篇章在记叙实事的同时,或人物刻画生动,或说理隽永绵长,可作小品散文观,可补《全集》之遗佚,如《再访徐亦蓁先生》《访程霖生先生》《硬钉子与软钉子》《几乎归天》《天老爷连一只燕子也不让他冻死,你怕什么》《玉林春》《到郑州去》等。写录自作诗歌8首,后多编入《知行诗歌集》《全集》。日记与刊版略有异同,如《小小的好汉》日记中四节,今刊本仅见第一节;日记的“住”刊时改作“上”,“帐”改作“账”,缺末句“连红蜡烛儿也扬眉”(《除夕 一》);“最可怕是”改作“他最是怕”,“帐”改作“账”(《除夕 二》)。值得注意的是,《全集》所注部分诗歌创作时间晚于日记日期,应系考订之误,如在全集中,《国花歌》尾注“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实际写作时间应前推至1927年11月22日;《除夕山歌》脚注“时间疑为1928年1月22日”,实际应前推至1927年12月10日。
值得一提的是,陶氏在日记中对蔡元培、胡适、王云五的记述用墨颇多,对三人在此次赴沪筹款之行的助力均有评骘。如《第一个钉子》(11.19)中,陶氏欲托胡适游说其亲戚汪静山为晓庄捐资时,遭胡严词回绝,写道:“适之是很愿意用自己力量助人的人,不愿乞酰于邻。懂得他这个人生观,才能欣赏他的钉子。”《访蔡元培》(11.23)中,陶向蔡申请大学院补助巨额办学基金时,蔡答曰“可以,请备个呈文来,照办”,陶在日记中写道:“这种轻描淡写的请款和核准,与中国的写意画是有同样的艺术价值的。可惜这种滋味没有与云五先生共尝。”
日记写作时,陶行知已留美归国近十年,并于1923年辞去东南大学教职,全力投入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工作,明确宣告改进社今后的主要使命即在厉行乡村教育政策。1927年初,陶氏用筹款所得在南京觅定校址,将该地老山改名为劳山,小庄改为晓庄(意为在劳力上劳心,日出而作)。同年3月,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正式成立,校董事会董事由改进社聘任。袁希涛被推为董事长,王云五为司库,陶任书记兼校长,后董事会改选,蔡元培和王云五分任正、副董事长。以是,日记中蔡、王二人对陶在上海的筹款活动多方推毂,不遗余力。
TAO XINGZHI UNPUBLISHED UNIQUE DIARIES OF XIAO ZHUANG SUI YUE
Three volumes (seventy-eight pages)
Dated 1927
Literature (poem): 1. Zhi Xing Shi Ge Ji, pp. 69-70 & 75-76, Children's Publishing House, 1933
2. Zhi Xing Shi Ge Bie Ji, pp. 101-102, Children's Publishing House, 1935
3. Zhi Xing Shi Ge Ji, pp. 30-31, SJPC, 1981
4. Complete Works of Tao Xingzhi, vol. 12, supplement vol. 2, pp. 123-124 & 132, Sichuan Education Press, 2002
5. Complete Works of Zhao Yuanren, vol. 11, p. 234,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5
Literature: 6. Complete Works of Tao Xingzhi, vol. 2, pp. 47-48, Hunan Education Press, 1985
  7. Complete Works of Tao Xingzhi, pp. 131-133, Sichuan Education Press, 1991
  8. Complete Works of Cai Yuanpei, vol. 5, pp. 161-163,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8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Jin Yi.
26×14.5cm(册)×3  
RMB: 800,000-1,200,000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