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770
估价RMB: 10,000-20,000
吴玉如(1898~1982)、吴小如(1922~2014)父子 致周恩来信札及文稿一批
信笺一通二页、文稿约一百二十页
说明:此为吴玉如晚年致周恩来信1通2页,吴小如文稿约25种120页,围绕求助、治学和忆旧等事而作。
其中,吴玉如信有本款,上款用周恩来字“翔宇”,并称“学长兄”。信中记述了其与周在重庆交集(抗战时期)及周拟为之安排工作(建国后)等情形,是特殊时期周恩来救济和保护知识分子的历史见证。
据吴玉如信中称“行年七十有五矣”,可知此信约作于1972年。信中,吴氏谈到自身境况,言家累之重,谓“顷者生计益窘,子女多从事京畿,虽月给少许衣食之费,各有家累,难望终济”,并谈及1968年章士钊(行老)为其向周恩来说项,“拟绍介入文史馆”事。据章反馈,彼时周对吴氏家事实知之甚详,然而迫于时局,为吴安排工作事最终搁置。至此信写作前两个月,吴又以书札及简历投诸总理,或囿于形势,周迟迟未能寄复,吴遂有此信。
吴玉如长子吴小如文稿多为出版底稿、复写稿,部分文稿有作者亲笔修改、润色。诸稿首页几乎均有作者钤印。使用中华书局、北京出版社、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等稿纸。集中作于1994至1996年。文稿包括《家父之声洋洋乎盈耳》2种6页、《宋诗臆札》19页、《诠诗小札》18页、《魏建功先生的三部遗墨》2种6页、《略论旧公案小说中的清官》4页、《忆金岳霖先生》5页、《物换星移几度秋》3页、《关于袁寒云》1页、《再谈贬义词的误用》2页、《病句和别字已成痼疾乎》3页、《金克木先生的谈锋和笔锋》3页、《再谈常见字的读音》2页、《朱继彭著童芷苓序言》14页、《“目治”与“耳治”》4页、《从孟母三迁说起》4页、《中国评书艺术论序言》3页、《柳宗元三戒中几个词语》2种4页、《注解古今谈》3页、《两种注解古今谈》3页、《陈寅恪先生后继有人》4页、《从曹丕典论论文说开去》3页、《关于九三学社北大社史的补充材料》2页、《也谈对对子》2页、《胡义成选评明小品三百篇》4页、《词语丛札》1页、《忆邓以蛰先生》4页。
WU YURU AND WU XIAORU AUTOGRAPH LETTERS AND MANUSCRIPTS SIGNED TO ZHOU ENLAI
Two pages of letter and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ges of manuscript
29.5×15.5cm×2(信笺) A3(文稿) A4(文稿)
RMB: 10,000-20,000
作者简介:吴小如(1922~2014),原名同宝,笔名少若,安徽宣城人,吴玉如长子。著名书法家、历史学家、北大教授。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受业于朱自清、沈从文等,爲俞平伯入室弟子。历任津沽大学教员、燕京大学助教、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古文精读举隅》《莎斋笔记》等。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