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英(1637~1708) 行书 为康熙第一次南巡作《驾幸金陵恭纪》诗

图录号: 69

估价RMB: 700,000-1,000,000

成交价RMB: 1,380,000(含佣金)

69
张 英(1637~1708) 行书 为康熙第一次南巡作《驾幸金陵恭纪》诗
绫本 立轴
诗堂:岁在壬辰(1952年)夏日,海上客舍获观张文端公墨迹……后学溥儒敬识。钤印:溥儒(白) 省心斋(朱)
识文:驻辇金陵王气浓,时当狝狩不妨农。山川旧识龙蟠险,城郭欣看凤迹重。六代烟云供染翰,千秋江汉待朝宗。翠华不遣传清跸,南国苍生睹圣容。
款识:扈从恭纪之一,书为长翁老父母宗翁正。皖江弟英。
钤印:张英字敦复(白) 学士宗伯之章(朱) 身依云汉赓天章(朱)
出版:1.《溥心畬年谱》P111,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溥儒诗堂)
著录:2.《溥心畬年谱》P110,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
诗文著录:3.《文端集》卷四,张英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张英全集》下P96,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
说明:溥儒题诗堂。
本拍品系张英所书自作诗《驾幸金陵恭纪》,记录了康熙第一次南巡时,张英奉旨来金陵迎驾扈从之事。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与其子张廷玉,为清代著名的父子宰相。本幅作品以绫本书写,为张英晚年归里后所作。溥儒题诗堂,述及张英生平、书艺,并经《溥心畲年谱》出版。
此轴为张英所书自作诗《驾幸金陵恭纪》,为其应制诗《归田纪恩诗》二十首之一,记录的是康熙第一次南巡时,张英奉旨来金陵迎驾扈从之事。康熙二十一年(1682),张英以丁忧南归家乡桐城,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七月回京,《归田纪恩诗》二十首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张英奉旨来金陵迎驾扈从。在张廷玉所写的《先考敦复府君行述》中就明确提到:“甲子冬,恭遇圣驾南巡。府君(张英)趋迎于秦淮,蒙天语慰问,并赐御书,屡召至内阁与政府商榷公事。”另外,张英《存诚堂诗集》中也存诗《现上于秦淮,蒙恩慰问并赐御书恭纪》一首。
此诗首句“驻辇金陵王气浓”描写皇帝驻辇金陵声望威武,“六代烟云供染翰,千秋江汉待朝宗”一句直接将金陵作为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展现地淋漓尽致,“翠华不遣传清跸,南国苍生睹圣容”歌颂圣恩,赞扬康熙皇帝贤明清惠、心系苍生之情怀。
康熙二十八年(1689)正月八日,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张英扈从,二月二十五日至江宁(今南京),从丹阳(今镇江)登陆,次日至金陵,前往明太祖陵祭拜。张英有《车驾幸钟山酬酒于明太祖陵》诗,为《南巡扈从诗》十八首之一,此次南巡张英作《南巡扈从纪略》。张英因病退休后,康熙还对他念兹在兹。康熙四十四年(1705)和四十六年(1707)康熙两次南巡,都召张英迎驾,赐御书榜额,一路君臣相伴至金陵。
本幅作品以绫本书写,推测为张英晚年归里后所作。本拍品钤“学士宗伯之章”朱文印,“学士宗伯”为殿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连称,康熙三十八年(1699),张英出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在此之后方才得以使用“学士宗伯”之称谓。根据款识中“书为长翁老父母宗翁正”,推测上款人应为张英老家的地方官员。结合以上信息,本作极有可能作于1701年张英以衰病再次乞休归里之后。
张英为清代康乾盛世之康熙时代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与其子张廷玉,为清代著名的父子宰相。康熙十六年(1677)十一月,张英奉旨入直南书房,开清代词臣赐居紫禁城之先。张英步入仕途后,自康熙十二年(1673)春侍筵以后,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年时间,张英和康熙皇帝一直在一起,陪同康熙皇帝研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术。可以说,张英的经史之学,对康熙皇帝人格及意识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对康熙皇帝执政、用人各个方面的决策,有深刻影响。
张英在文学上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终身笔耕不辍,留下了丰富的诗文作品,使“性情说”成为乾隆时期影响最为普遍的诗歌主张之一。他继承晚明公安派,提倡“性情说”,并得到了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等人的支持,经其子张廷玉、张廷璐等发扬广大,在社会上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进一步影响到雍乾时期众多文人士子,如清中叶诗坛领袖沈德潜、乾隆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等人。
康熙四十年(1701),张英致仕归里,隐居安徽桐城龙眠山。居住于宋代李公麟“龙眠山庄”,长达七年之久,期间留下了大量的写景之作,如《初卜居龙眠山庄十一首》。张英、张廷玉父子去世后皆葬于龙眠山东侧,世称“大小宰相墓”。
1952年溥儒得见本幅张英墨迹,并在诗堂题长跋,经由《书画名家年谱大系·溥心畬年谱》出版。题跋述及张英生平,评价其“书法虽近思翁,而有垂绅正笏之象,如对前贤,弥怀仰止。”字里行间充满对其人品及书品的敬佩仰慕之意。
ZHANG YING SELF-COMPOSED POEM IN RUNNING SCRIPT
Ink on satin, hanging scroll
Illustrated:1. Chronicle of Pu Xinyu, p. 111, Shangha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ublishinig House, 2017
Literature:2. Chronicle of Pu Xinyu, p. 110, Shangha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ublishinig House, 2017
Literature (poem): 3. Wen Duan Ji, vol. 4, Qing Dynasty
4. Complete Works of Zhang Ying, vol. 2, p. 96, Anhui University Press, 2013
Note: Inscribed by Pu Ru.
画心:163×49cm 诗堂:49×26cm
RMB: 700,000-1,000,000
作者简介: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又字梦敦,号乐圃,晚年更号圃翁,安徽桐城人。名相张廷玉之父。中国清代文学家、大臣。张英于康熙二年(1663)中举,六年中进士,选庶吉士,以丁忧乞归,期满改授编修。康熙十二年(1673),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康熙十六年(1677)奉旨入直南书房,以备顾问,开清代词臣赐居禁城之先。先后累迁翰林院学士、兵部侍郎摄刑部事、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会试正考官、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张英在康熙时即有“龙眠五才子”之目,在诗文方面亦有成就。著有《南巡扈从纪略》《文端集》《笃索堂诗文集》等作品。
跋者简介:溥儒(1896~1963),字心畬,号西山逸士,斋号寒玉堂,出生于北京。清宗室,恭亲王嫡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其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称。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