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17
估价RMB: 10,000-20,000
成交价RMB: 241,500(含佣金)
王士祯(1634~1711) 博学鸿儒之际为陈维崧作 和作帖
纸本 镜片
1679年作
识文:和作字字精警,中间罕譬一段,所以报细君之句耶。笑笑。拙诗录上,更发一笑。不尽。复上其年先生。小弟士禛顿首。冲。
签条:王士禛致陈维崧。
鉴藏印:紫珊(朱)
说明:陈维崧上款。徐渭仁等旧藏。
此通信札写于1679年陈维崧任《明史》纂修官之后。该年三月正是博学鸿儒征选之时,施闰章、陈维崧等名士因此汇集京师,诸好友得以相会。施闰章赠王士祯家乡敬亭山绿雪茶得王士祯写诗为谢,陈维崧送上岕茶请王士祯分二茶高下并索赋诗。王士祯答诗之后陈维崧再迭韵唱和一首,这便是信札中所说的那首“字字精警”的“和作”。2022西泠秋拍曾释出一件见证陈鸣远与陈维崧友谊的苍髯腴叟松杯,与信纸上的印花同属紫砂仿生塑器,可知此通信札或为王士祯用陈维崧的信纸所作。
此通信札写于康熙十八年(1679),正是康熙帝为广纳山林隐逸和名儒硕彦而征召博学鸿儒之际。借此契机,往日只能书信往来的名士旧知得以齐聚一堂,于该年三月云集京师。施闰章为好友王士祯、邵长蘅、陆冰修等送上了他引以为傲的家乡物产——敬亭山绿雪茶并作诗索和,诗中他说到他曾为绿雪茶翻尽山岭,一日方能得盈把之量,再请妙手撷择,并亲自监督蒸焙过程。他还说近来居住“辇下”(京师),井水过于苦咸,他特地买了上好的泉水煮来喝,并让家里人寄来绿雪茶,尽管只有小小的一竹笼,但还是慷慨地分赠给了三位好友。
王士祯立马唱和一篇《愚山侍讲送敬亭茶》为谢,诗中讲到施闰章知道王士祯苦于京师井水苦咸,以前在山中闲居时便曾不远千里寄来绿雪茶。王士祯自称为嗜茶的“渴羌”,已经不能再满足于白毛茶以及皋芦茶,得赠此绿雪茶,正好可作解饮食之腻,他不敢辜负施闰章的好意,没有加姜和盐去破坏这好茶的本味。
出于同样的对家乡物产的自豪感,陈维崧在王士祯回诗的第二天便送上一瓶岕茗并作诗索和。岕茗即为罗岕茶,早在明代便是顶级名茶,位列“明六品”,唐寅有诗《咏阳羡岕茶》。产地罗岕山虽地处湖州长兴县,但由于交通原因从阳羡进入更加便利,因此许多文人将其归入宜兴。陈维崧在诗中先是对绿雪的珍贵表示了肯定,之后便丝毫不谦让地表示“岕荈”应是茶中最“忺”,岕茶中第一品的“庙后”与洞山“棋盘”与其他茶有淄渑之别。
再请王士祯公正地为庙后与绿雪两道茶分出高下,并请他援以绿雪诗之例再和一首。陈维崧送茶的第二日,王士祯告诉陈维崧他的诗已写好,却迟迟不愿意出示。王士祯在诗中先是对两种茶的产地——敬亭山和罗岕山各作了一番赞美。再说自己的《绿雪诗》没有好好推敲,与名流对绿雪茶所作的唱颂相比“鲁莽乏清裁”,进而夸赞陈维崧的勇气,一人拔戟成队,向名流们发起挑战。随后对这个白坛题红签、细君(妻子)手工蒸焙的岕茶表示肯定,自己已经饮茶过多却仍旧停不下来。
可以想见,王士祯“迟迟不遽出”的原因是在推敲诗文。陈维崧收到答诗后欣喜地起舞以至玉佩都碎了,陈维崧立马和就诗歌一篇,这便是王士祯信札中所说的“字字精警”的和作。在诗中把王士祯的诗歌比作瑶华,把自己辛苦等待王士祯出示诗作的过程比作兀自等待茶叶蒸焙好的“细君”(妻子)。
有着如此强烈的家乡自豪感,陈维崧自然也不会放过向友人推荐宜兴紫砂的机会。2022年西泠秋拍曾释出过一件见证陈维崧与陈鸣远友谊的苍髯腴叟松杯,与此通信札上的印花极为相似,当属同类紫砂仿生塑器,此通信札王士祯使用的或许是陈维崧的信纸。
陈维崧之父陈贞慧在其著作《秋园杂佩》中第一条便是庙后茶,称岕茶为阳羡数种茶中之最,其中庙后又是岕茶之最。与陈贞慧交善、又照拂了陈维崧一生的冒襄更是编有《岕茶汇抄》,书中记载柳如是也是岕茶的忠实“茶迷”。最有名的明朝遗民当属张岱,其著作《陶庵梦忆》中便有自己凭借对罗岕茶精准品鉴,令金陵最有名的茶道鉴赏家闵老子折服。罗岕茶俨然是这些老一辈遗民易代之后回忆昔日锦瑟时光的精神寄托。值此一同进入史馆纂修《明史》之际,陈维崧向王士祯送去老一辈遗民心念前朝的精神符号,此中深意当可玩味。
随着清军南下,原本的江南富庶之地一夕之间化成瓦砾之场,罗岕茶原本的消费群众已无财力,再加之注重茶的细、嫩、香的新的消费习惯开始形成。而崇祯自缢时年仅十岁、又在清朝多年为官的王士祯在看待前朝时显然没有陈维崧这般紧密的情感联系。正如他迟迟不愿出示诗作反复推敲的态度,以及他对陈维崧诗作作出的“字字精警”的评语,他看待纂修明史一事时显然更少情感因素,字字推敲以至精警更加重要。
陈维崧诗词风格的分期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有着王士祯的身影。前期他活跃于广陵词坛,填词沿云间派余绪,多作含蕴婉丽体裁,这一阶段因王士祯在扬州任推官,倡“倚声之学”,评陈维崧“作情语无如其年”,陈维崧由此在广陵词坛获得声名。在倦游广陵之后,陈维崧在功名失意、生活颠沛、挚友往逝等悲绪的积累下完成了词风的转变,从“惯作销魂曲”变成“纵放疏狂性”。然而陈维崧并不像陆游等词人在成为朝廷显臣后认为以前所作婉约词因“卑格”有失身份,而是认为先前之作徒有华丽浮靡,而无“深湛之思”而羞愧。可见其在词风虽在变化,不变的是对遣词造句的推敲琢磨。
“字字精警”,是王士祯对于陈维崧诗词的评价,世人只见其风格的转变,王士祯则看到陈维崧婉约和豪放背后同样的苦吟琢磨。这也让他在陈维崧面前出示诗作有了压力,给施闰章的诗作他写好后立马送去,给陈维崧的写好后却推敲了好几天才让人送去。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心有灵犀,在王士祯看见陈维崧和诗中“瑶华卒未贻,兀兀守茶焙”一句时,马上心领神会地意识到这是陈维崧在响应自己“白甀题红签,细君自蒸焙”一句。虽无任何譬喻,王士祯也懂了陈维崧是把自己等待拜读诗作的心情比作了等待茶叶焙好的“细君”,即是信札中所言“罕譬一段”。这段之后陈维崧开玩笑地将王士祯比作羞于露面的倾城美人,对自己的才华像美人对自己的容颜一般吝惜。
进入史馆的四年是陈维崧诗词产出低谷的四年,为了王士祯所说的“字字精警”,他在纂修明史之余已无太多精力分给诗词歌赋。二人无需言说的心心相通,为其一同纂修的《明史》的文字质量作出了有力保障。
WANG SHIZHEN LETTER
Ink on paper, mounted
Dated 1679
Note: Dedicated to Chen Weisong.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Xu Weiren, et al.
19.5×10cm
RMB: 10,000-20,000
作者简介: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号阮亭、渔洋山人、文游台主人、诗亭逸老等,山东桓台(今属淄博市)人。王士祜弟,顺治十五年进士,授扬州府推官,后迁礼部主事,历充经筵讲官、国史副总裁,官至刑部尚书。其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朱王”,颇负盛名,门生甚多。善古文,兼工词,亦工书法,擅行书、篆书,皆为诗名所掩,有《渔洋诗文集》等著述。
鉴藏者简介:徐渭仁(?~1854后),字文台,号紫珊、子山,室名春晖堂、寒木春华馆、隋轩、西汉金镫之室,上海人。清著名藏书家、金石学家、书画家。工书、善画,取法宋元。精鉴赏,富收藏,时人称为“巨眼”。
上款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今属无锡市)人。是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早有文名。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