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1626~1705) 市场唯一 五尺整张《临河序》巨制

图录号: 257

估价RMB: 6,800,000-8,800,000

257
八大山人(1626~1705) 市场唯一 五尺整张《临河序》巨制
纸本 立轴
1697年作
识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会于会嵇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乃峻领崇山,茂林修竹,更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何畅。娱目骋怀,洵可乐也。虽无绿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已,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款识:丁丑春日,八大山人。
钤印:可得神仙(白) 八大山人(白) 遥属(朱)
题跋:八大行笔浑圆如精金璞玉,以宽博胜。犹见维摩居士褒衣缓带,凛然不可犯。此临河序巨制,学王而去其妩媚,结体尤疏畅,得映带左右之妙,真杰构也。甲申(2004年),选堂。钤印:饶宗颐印(白)
签条:八大山人书临河序真迹。思政同志出示属题,稚柳。戊午(1978年)冬日。
出版:1. 《书谱》P37,书谱出版社,1979年第6期。
2. 《五桂山房丛稿》图17,集古斋,1986年。
3. 《荷园主人——八大山人的生活与艺术 Master of the Lotus Garden: The Life and Art of Bada Shan》P268,班宗华编,耶鲁大学美术馆,1990年。
4. 《名家翰墨·八大山人法书集(二)》C10册P64,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4月。
5.《八大山人全集·第五卷》P1205,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
6. 《欧初艺术博物馆藏品》P185,广州艺术博物馆编,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年。
7. 《五桂山房藏元明清书法集》P56,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8. 《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一》P437,故宫出版社,2014年。
9. 《八大山人研究大系》第八卷上P4,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
10. 《承古融今 星汉灿烂——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二十年精品回顾展》P140,中国艺术出版社,2015年。
著录:11. 《五桂山房丛稿》P57-58,集古斋,1986年。
12. 《五桂山房诗文集》P138-140,广州出版社,1995年。
13. 《兰亭序·一千六百六十年》P169,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年。
展览:14. “承古融今 星汉灿烂——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二十年精品回顾展”,中国国家博物馆,2013年11月。
说明:李仿陶、欧初旧藏。饶宗颐题跋。谢稚柳题签。

是幅十二平尺有余,为八大山人巨制名品,用极淡墨,书于1697年,时八大72岁,在南昌。正值八大山人书法最成熟而达到最高成就的阶段,也是其与当时活跃于南昌文坛上的诗书画家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
本作不仅是世间公认的八大山人晚年书貌的标准件,也是八大山人一生中最经典、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市场所见八大山人《临河叙》尺幅最大者,也是市场唯一一件八大山人《临河序》立轴,更对研究八大山人的临创观念,乃至明末清初书法中的临创观念,具有著重要意义。
此为欧初旧藏,经王方宇先生鉴定为真迹,并多次出版,著述详尽,视为八大山人《临河序》佳作之典范。据考,王方宇先生曾统计,自康熙癸酉(1693年)至康熙庚辰(1700年)八年内,至少有十九件署款八大山人的《临河序》存世,其中有十二件可确认为真迹,立轴形式者仅占三分之一。本幅便为其中之一,也是市场唯一一件《临河序》立轴。
这十二件真迹分别为:①1693年作《书画册》之八、九、十页(上海博物馆藏)。②1696年小春作册页一页(南京十竹斋艺术研究部藏)。③1697年作本幅大轴(欧初藏)。④1697年作《八大山人书法册》七页中的一页(王方宇藏)。⑤1698年作扇面(印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八大山人书画扇集》)。⑥1698年作《八大山人戊寅书画册》中的一页(高邕之旧藏,现藏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⑦1699年春日作大立轴(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⑧1699年秋七月为聚升作4页册(上海博物馆藏)。⑨1699年八月既望作《兰亭诗画册》(张大千旧藏)。⑩1700年立夏作《山水花鸟册》(张大千旧藏)。⑪1700年至日作,原为大幅立轴,经剪裱重装,成为六条屏(日本东京博物馆藏)。⑫无纪年立轴,内容不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由此可见,八大山人在晚年该阶段多作小行楷书,并以册页扇面的形式传世,鲜少作大轴,从而更显本作之罕。

《临河序》乃文学名篇,八大山人晚年反复书写该内容,或不下百次,以至于形成了其生命中的《临河序》情节。
值得注意的是,八大山人在书写过程中对文字内容常有改动,凡书几遍都不相同。此类现象是明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除了说明八大山人晚年对王羲之书法的喜爱,和对魏晋精神上高度自由的向往,更可见八大内心的文人身份,以及其对待文学经典的再创作观念。
八大山人所书《临河序》的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学界重点探讨对象。其与“兰亭序”二者之间的异同,在文物界和书法界的“兰亭论辩”中有着详尽的阐释。启功先生在《兰亭的迷信应该破除》一文中说,他曾见过八大山人所写《临河序》不下八、九本,文辞词一律是出自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中的那一篇,而不是盛行的《兰亭序帖》文本。八大山人自己也在1699年作《兰亭诗画册》(张大千旧藏)的题跋中说道:“王逸少《临河集叙》,近世所传定武本凡三百廿五字,《临河序》止得百字。更碑室一本,较山人所临字大。子昂北道那得此耶”。可见八大确实见有一石刻本,然此本今已佚。
将本幅内容与《世说新语3卷》对比,二者之间略有不同。如,八大山人将“此地有崇山峻岭”写作“此地乃峻岭崈山”、将“又有清流激湍”写作“更清流激湍”、将“惠风和畅”写作“惠风何畅”、将“信可乐也”写作“洵可乐也”、将“亦足以畅叙幽情矣”写作“亦足以畅叙幽情已”。
再观八大山人其他《临河序》作品,相互之间内容均有差异,并不是“各本一律”,而是“本本不同”。如,本幅比八大山人1699年春作大立轴(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的内容多“岁在癸丑”四字;八大山人1698年作扇面(印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八大山人书画扇集》)也无“岁在癸丑”四字;八大山人1693年作《书画册》之八、九、十页(上海博物馆藏)中写作“信可乐也”等。
这些许差别对我们研究八大所见《临河序》的最初版本有着重要文献参考价值,也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八大山人“临古”与“创作”的观念有何关联,从而也进一步思考明末清初书坛对“临创”观念的认知与变化。这一现象与当时文化氛围、以及当时书家对传统经典的态度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董其昌《临争座位帖》(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完全就是藉题发挥而进行的艺术创作;比如王铎《临王筠帖》(上海博物馆藏),更是不受约束;比如傅山《啬庐妙翰》(中国台北何创时书法基金会藏),临创皆是笔墨游戏。
八大山人1693年所作的一本《临河序》后题跋,道出了其晚年将古人书风融会贯通的境界:“晋人之书远,宋人之书率,唐人之书润,是作兼之”,其虽临王羲之,实则兼多法。
本幅用秃笔淡墨,折衷于方圆之间,圆润而有篆籀气,笔锋、字形皆有明显收敛,同时十分在意分行布白,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安排较空疏,结体饶有变化,与之前狂放怪伟、夸张错综的风格不同,与其最晚年全然圆润淳朴之貌相近,有着浓厚的禅宗韵味。
八大自幼接受儒学教育,国难后遁入佛门,还俗后又对道教兴趣浓厚,儒释道三家文化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和人生价值取向。其晚年心境平和,临池不辍,一方面临写各名家作品,汲取精华;另一方面努力追寻晋人深远含蓄的气势,无论是行楷、草书,甚至是章草,皆形成自家面目。
八大终其一生在内心世界亦是近道的。在34岁为僧时,即在画上署“广道人”“灌园长老”,八大返俗后,过着绝学无忧闲道人的日子,并在57岁用“六六洞天”;58岁时用“夫闲”“画瓮”两印,意在逃离嚣市的愿望,追随庄子所说的“抱瓮而出灌”的老者;59岁直至终年,八大则常盖“可得神仙”一印,足见其问道之心。本幅中所钤“遥属”一印亦是八大对魏晋时代的认同与归属,所钤“可得神仙”也同样为其晚年对道家逍遥自在的心向往之。
BADA SHANREN THE UNIQUE EXTANT CALLIGRAPHY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Dated 1697
Illustrated (part): 1. Shu Pu, issue no. 6, p. 37, Shupu Publishing House, 1979
2. Drafts from Wugui Shanfang, pl. 17, Tsukuchai, 1986
3. Master of the Lotus Garden: The Life and Art of Bada Shanren, p. 268, 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 1990
Literature: 11. Drafts from Wugui Shanfang, p. 57, Tsikuchai, 1986
12. Poetry Collection of Wugui Shanfang, pp. 138-140, Guangzhou Publishing House, 1995
13. Lan Ting Xu·One Thousand Six Hundred and Sixty Years, p. 169, Liaon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4
Exhibited: 14. 'Retrspective Exhibition of the Esscence Auctioned by China Guardian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November, 2013
Note: Inscribed by Rao Zongyi and titled by Xie Zhiliu.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Li Fangtao and Ou Chu.
149.5×89.5cm
RMB: 6,800,000-8,800,000
作者简介:八大山人(1626~1705),即朱耷,本名统,别号个山、人屋等,明宁王朱权后裔,江西南昌人。顺治五年削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康熙十四年十署款八大山人直到卒年,似“哭之”“笑之”。擅画山水、花鸟 、竹木。花鸟学沈周、陈淳、徐渭,于静悟中自成一格。山水取法黄公望,颇受董其昌影响。对清代花鸟画影响极大,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鉴藏者简介:1. 李仿陶[近代],别署丹枫散人,紫藤花馆主,广州香山铁城(今中山石岐)人。清末大收藏家,藏有名家书画、古陶瓷、古玉等杂项。以书画收藏为主,并精于鉴赏。久居于孙文中路狮子街深巷李大观堂,为世家子,亦是当时位于水街口黄氏望族黄益斋的外孙。由于其至晚年亦留有辫子,故人们俗称为“有辫公”。其书法运笔以侧锋见显,提按有度,飘逸不羁,帖味甚浓,有苏轼之书风。
2. 欧初(1921~ 2017),号五桂山人,曾用名展、思政、梁初仁等,广东中山人。诗人、书画家、收藏家。中山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解放区的主要创建人、领导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市人大主任、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著有《五桂山房诗文集》《欧初书画集》《欧初自用印及藏印集》。富书画收藏,精鉴别。其收藏与朱光一、吴南生鼎足岭南。
跋者简介:饶宗颐(1917~2018),字固庵,又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广东潮州人。自幼研习书画,早年从金陵杨栻游,弱冠后专心治学,历任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法国科学中心、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教授。五十岁后复致力于书画,喜作擘窠大字,漆书直摩金农,行草则杂以隶法,浑穆苍劲。亦擅国画、书画史论等。层任第七任西泠印社社长。
题签者简介:谢稚柳(1910~1997),名稚,字稚柳,以字行,晚号壮暮,江苏常州人。著名画家、鉴定家。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顾问,历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管会副主任、中国书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等。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