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从(1596~1673)  晚年亲笔所作 秋林青绿图卷 

图录号: 223

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

223
萧云从(1596~1673)  晚年亲笔所作 秋林青绿图卷 
设色纸本 手卷
1668年作
款识:曳杖迨迨度石陂,高松声落响秋飔。我来山屋喰新酿,十里穿云赴约期。七十三翁萧云从。
钤印:无闷道人(白) 萧云从(朱)
签条:萧尺木先生山水真迹。马□□珑山馆□。
鉴藏印:玲珑(朱) 小玲珑山馆(朱) 马氏丛书楼珍藏图记(朱)
出版: 1.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下P1526,第61号“萧云从”取自本拍品。P710,第7号“小玲珑山馆”,第12号“玲珑”,第13号“马氏丛书楼珍藏图记”取自本拍品,文物出版社,1987年。
著录:2. 《古代书画过目汇考附目》,徐邦达著。
3. 《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P12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此作为徐邦达著录中标“*”之作品,即为过眼并认定为真迹)
4. 《改订历代流传绘画年表》P146,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此作为徐邦达著录中标“*”之作品,即为过眼并认定为真迹)
5. 《萧云从实景山水画研究》P149,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6. 《萧云从版画研究》P235,黄山书社,2018年。
说明:清中期金石家马曰琯、马曰璐旧藏。
遗民萧云从是“姑孰画派”创始人,也是中国版画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仅有的两部版画作品《离骚图》《太平山水图》皆为版画史上的扛鼎之作,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艺术家,甚至流传海外,对日本南画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卷原藏上海博物馆,《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收录的萧云从款识,以及马曰璐的三方鉴藏章皆取自本卷;且经徐邦达审定并标以星号,意为过眼且肯定是真迹,载于《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改定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中,十分难得。
此为萧云从晚岁亲笔长卷,绘于1668年秋,时其73岁,居芜湖。正值其艺术创作之成熟阶段,不仅是萧云从存世晚年重要作品,也对研究萧云从晚年绘画风格本貌,以及其晚年作品中的代笔现象具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
萧云从传世作品中的代笔和作伪情况从未见过详细的记载和区分,其五十后生活不安定,齿落眼蒙,自言“遂握笔艰涩,间有索者则假手犹子一芸。芸年才廿余,即游霅□,溯湘衡,以画著声。复归来余,益加精励,而门已铁限矣”“间有索者,则假手犹子一芸”等。
由此可知,萧云从晚年精力不济,很多应酬之作皆由其侄萧一芸所代笔,然二者之间笔墨亦有高下,可知本件为亲笔。对比同年份萧一芸存世画作《岩壑奇观图卷》(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可知,萧一芸卷尾构图、芦苇、舟次、石坡等皆源自萧云从,但二者用笔不同,萧一芸线条稍显细碎,而萧云从晚年亲笔则更为清逸古朴,更显茫疏淡之韵。
萧云从师法宋元各家山水,无一笔不从古人来。本卷是其将“元四家”的精髓糅合于一卷的最佳典范,亦有张僧繇笔法之遗韵,疏淡幽远,荒寒寂寥。与早年构图饱满雄壮、线条棉里藏针的画风不同。
全卷以淡赭与花青赋彩,取红树青山之意,奇峰怪石穿插其间。从中一可见其师古:展卷便是倪云林式之空亭,旁边夹杂着王蒙之山树,还有黄公望之坡石,以及吴镇喜爱画的水草;二可见其自身绘画语言:其间山石多以渴笔干墨,参以淡墨略作擦染,再用自创的直皴表现细部纹理。用色萧疏淡雅,脱胎有别于唐人之重彩,这种减笔与渴笔融合,使画面到达极简的状态。
尤其是,全卷最后近二分之一的画幅用于留白,描绘了远山归舟和夕阳西落,此类表现手法十分罕见,同时也正映照其自作诗中“十里穿云赴期约”一句,此类平淡的归隐片段无疑展示着画家的理想世界。
萧云从的画风与版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强调以书入画。这种观点影响了后来的四僧、程正揆、戴本孝等人。其线条近似工笔,勾线和敷色泾渭非常清晰,这与之前的吴门或者松江画派的表现方式均不相同,极具装饰意味。这样的特点使之适应了版画的制作,陈洪绶的人物画也是顺应了这样的潮流。通过版画的形式,萧云从的画作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其为了创作版画而固定了这种线条简洁肯定,色彩明快的形式,形成了极有辨识度的箫氏风格。
作为遗民的萧云从以明朝子民自居,从未在自己的作品落款年份前署清朝年号,意在蔑视清廷,也证实了他的遗民气节。如本件作品可见一斑,款属“七十三翁萧云从”,1666年作《江山揽胜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款属“七十二翁萧云从”;又如版画《太平山水图》中《梦日亭》一帧仅署“丁亥除夕, 灯下书于梅花小筑”、《北园载酒》一帧下署“戊子四月四日记”,并未在“丁亥”“戊子”前加上“顺治”二字,剩余四十一幅图亦如此。
XIAO YUNCONG   LUSH FOREST IN GREEN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d scroll
Dated 1668
Illustrated: 1. Seal Impressions and Marks by Chinese Masters of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vol. 2, p. 1526, no. 61; p. 710, no. 7, 12-13, Cultural Relics Press, 1987
Lierature:  2. Record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and Catalogues
3. hronicle of Chines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in Different Dynasties, p. 126,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1963
4. Revised Chronicle of Chines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in Different Dynasties, p. 146,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1995
5. Study on Xiao Yuncong's Landscape Paintings, p. 149, Nor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17
6. Study on Xiao Yuncong's Pringmaking, p. 235, Huangshan Press, 2018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Ma Yueguan and Ma Yuelu.
379×26cm
RMB: 8,000,000-12,000,000
作者简介:萧云从(1596~1673),原名龙,字尺木,号默思,别号无闷道人,晚号钟山老人,安徽芜湖人。明崇祯九年、十五年两科副贡。精六书,工诗文,善山水,得倪、黄笔法,兼长人物。
鉴藏者简介:1. 马曰琯(1687~1755),字秋玉,号嶰谷,安徽祁门人,以业盐定居扬州。勤敏好学,与弟曰璐并以诗名,人称“扬州二马”。乾隆初荐博学鸿词,不就。喜藏书、印书,家有藏书楼。建小玲珑山馆、街南老屋,款留四方名士阅书、著述、作画,觞咏无虚日。
2. 马曰璐 (1701~1761),字佩兮,号南斋、半槎道人。安徽祁门人。清代诗人,国子生,候选知州,乾隆元年(1736)与其兄马曰管并荐博学鸿词,不就,名重一时。好学、工诗、喜结客,一如其兄。家有小玲珑山馆,富藏书,常与名士作诗画之会。两兄弟侨居扬州,慷慨好义,名声远播,人称“扬州二马”。著有文集六卷、词二卷等。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