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复书,吴雷川、张尔田、吴闿生、邓之诚、贺培新等七人题跋 

图录号: 78

估价RMB: 1,600,000-2,600,000

成交价RMB: 2,185,000(含佣金)

78
严 复(1854~1921)书,吴雷川(1870~1944)、张尔田(1874~1945)、吴闿生(1877~1950)、邓之诚(1887~1960)、贺培新(1903~1952)等七人题跋 
清末民初作重要稿本卷 
纸本 手卷
1906、1909、1917年作
引首:愈埜老人遗稿。钤印:夏循垍印(白) 坚中(朱)
识文:1. 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语曰:“治道去泰甚。”即学务亦何尝不如是哉!
2. 祭高媿室文。惟宣统元年后二月七日丁亥,严复谨以斗酒只鸡致祭于亡友媿室高先生之灵而哭之曰……灵魂之说,百思不通,来告文度,能如林公。呜呼哀哉,尚飨!
3. 清诰授光禄大夫太保陈公暨德配王夫人七十寿序。……谨祝。钤印:天演宗哲学家(朱) 几道六十以后作(朱)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白)
签条:愈埜老人遗稿。夏循垍题。
刊载:1. 《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载《中外日报》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十四(1906年4月7日)。
2. 《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载《东方杂志》1906年第6期。
3. 《祭媿室先生文》,载《东方杂志》1909年第4期。
著录:1. 《严几道诗文钞》卷五P31-32,严复著,国华书局,民国十一(1922)年。
2.《严复集》P199-202、272、349-351,中华书局,1986年。
说明:严复侄孙严羣装卷并旧藏。
夏循垍题签、题引首,张尔田、夏循垍、邓之诚、吴雷川、吴闿生、张子高、贺培新题跋。诸人及其亲属均与严复、严群有旧交,下笔精审,书法均较他书为佳,可见诸人对严复此卷之珍视。题跋中多谈到严复之著作、为人、交游和遭遇,涉及光绪帝、李鸿章、沈葆桢、郭嵩焘、袁世凯、吴汝纶、辜鸿铭、梁启超、夏穗卿、伊藤博文、大隈重信等,富史料价值。
此为严复清末民初作重要稿本卷,有本款、钤印,围绕悼亡、祝寿、审定教科书而作,起因不一,忧时忧国(道之绝续、世之治乱)的核心思想则一,反映出严复对德育和智育、中学和西学的并重,真切记录严氏对国家前途、中国文化存续的深入思考。
卷中收录严复1906作《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1909年为高凤歧作《祭媿室文》、1917年为陈宝琛夫妇作《清诰授光禄大夫太保陈公暨德配王夫人七十寿序》文稿三种,清末以来刊载、著录不断,殊为难得。
诸文记录了严复对教育的认识、与高凤歧的交游,以及为陈宝琛祝寿的缘起和意义,提及戊戌变法、庚子事变、辛亥革命,处处可见严复在向西方学习时参酌、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苦心,从中可见其思想的复杂性。
此卷为诸文的重要版本,与刊行本多有差异。稿中朱笔、黑笔等增改及句读痕迹颇多。
严复传世书卷较为少见。
《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1906年4月7日(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十四)刊于《中外日报》,继载《东方杂志》1906年第6期,后著录于王蘧常藏抄稿、《严复集》。据《严复集》载1906年4月3日严复致高凤谦书,谓“《论教科书》(即《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倚装草草勉成,不甚慊意。复近来精力极短,文字颇难得佳”。可知此文作于1906年4月,该篇稿内朱笔增改处颇多,伴全文句读痕迹,经对照《严复集》,除卷中“婴木沐猴”一句,《严复集》改为“鹦鹉沐猴”,其余内容一致,可知为定稿本。文章批判了学部颁定的教科书的种种缺陷,“真赝互陈,良楛并出,往往但求速成,剿割庞杂;或苟矜新异,逆节违理;或不知而作,雅郑不分;或陈腐因仍,无所启发”,指出“童子性真为凿,而教以如是之书使之先人,窃恐他日未必不为国之隐忧也”;同时对教科书的编写主旨、人才、内容、审查、颁发乃至印刷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足见严复对基础教育的重视。
《祭媿室文》系严复为高凤歧所作悼文,作于宣统元(1909)年二月七日(3月38日)。文载《东方杂志》1909年第4期,见著于《严几道诗文钞》、王蘧常藏抄稿、《严复集》。本卷与各本所载有颇多不同,全文多处毛笔增改,应为初稿本。
《严复集》载1909年严复己酉日记,二月十三(3月4日)“高啸桐于本日未刻故,明日辰时大殓”;二月十六(3月7日)“作《媿室象赞》”;闰二月初七(3月28日)“啸桐开吊,往陪堂作祭”。媿室即高凤歧,字啸桐,高凤谦长兄,严复、林纾密友,1909年病逝于上海。严复在此篇表达了对亡友的沉痛悼念,“百年剎那,死何足恸,临老丧朋,实怀私痛”。文章回忆二人历经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相互扶持,悲痛于好友沉疴不起,直至临终依旧心忧国家,“国何时转,弟何时见?庶几皇天,惜此微喘。弟今归矣,后十二日,弥留大呼,国转在即”,而严复所不能忘者,“大者吾国,小者吾弟”,对密友亡逝的悲恸之情读之催人泪下。严复曾有《挽梧州知府高啸桐联》亦慨叹其“直到弥留,犹祝中兴不远,天乎鉴此,可怜忧国贾长沙”。
经对校,此卷与《严复集》等版本在内容上差异较大处有:稿本中“人悲者死,人恤者己,惟子用爱,常为物起” ,《集》为“人悲者死,人私者己,而子用爱,常从物起”;“所不能忘,犹有二事,大者吾国,小者吾弟” ,《集》为“犹有二者,上下胸肊,亲者吾弟,大者吾国”;“救国热诚,向老弥笃”,后为“报国热诚,老不择术”;“举首虚膺,归竟赋服”,后改为“举首虚褎,归竟赋鹏”;“名胜赠答”改为“四海赠答”;“哀辞挽对”改为“哀联挽语”;“百年剎那,死何足恸”改为“百岁剎那,死吾不恸”等。另校《严几道诗文钞》,卷中“行情始密,丙午之冬”“愿为駏蛩”“汝知之耶”“临老丧朋,实怀私痛”“灵魂之说”等改为“行情始密,始而午冬”“须知駏蛩”“汝见子耶”“向老丧朋,祝予实痛”“灵魂旧说”等。
《清诰授光禄大夫太保陈公暨德配王夫人七十寿序》为陈宝琛及其夫人七十寿辰而作,时在民国六(1917)年。严复日记1917年11月7日曾记,“弢庵七十”。文章著录于王蘧常藏抄稿、《严复集》。文稿有朱笔修改及全文句读痕迹,除“急之则有申商”刊本为“急之则有申韩”,“必当有九二之大人,处渊潜勿用之地,为之潜滋而豫植”刊本为“必有九二之大人处渊潜勿用之地而豫植”,余与刊行本几乎一致,当为定稿本。
文章前半从西学大兴、中学衰微的角度,阐释为陈宝琛祝寿的意义,以为陈氏身系“道之绝续、世之治乱”,且中国传统文化仍有诸多存在之价值、必要,谓“今所云西人之学说,其广者,曰平等,曰自由;其狭者,曰权利,曰爱国。之四者,岂必无幸福之可言?顾使之趋于极端,其祸过于‘为我’‘兼爱’与一切古所辟者,殆可决也”。严复认为一战的爆发和国内混乱的政治局势归责于“尚武爱国,各奋其私不本忠恕之效”,期待于“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于既废之余,于以回一世之狂惑,庶几元元得去死亡之端,而有所息肩”。后半从初为讲学,“尝有意于扬清激浊”,经戊戌、庚子、己酉至辛亥逊国,至晋太保,概述陈宝琛一生之经历遭遇。严、陈二人深交笃谊、志趣相投,且陈为严复三子严琥妻舅,严复去世后,陈宝琛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
[WU LEICHUAN, ZHANG ERTIAN, WU KAISHENG, DENG ZHICHENG, HE PEIXIN, ET AL.] YAN FU  IMPORTANT MANUSCRIPTS
Ink on paper, hand scroll
Dated 1906, 1909 and 1917
Published: 1. On the Urgent Approval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xtbooks, Universal Gosette, April, 7, 1906
2. On the Urgent Approval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xtbooks, The Eastern Miscellany, issue no. 6, 1906
3. Essays in Memory of Mr. Kuishi, The Eastern Miscellany, issue no. 4, 1909
Literature: 1. Poems and Essays of Yan Jidao, vol. 5, pp. 31-32, Guohua Publishing House, 1922
2. Collection of Yan Fu’s Works, pp. 199-202, 272 & 349-351,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6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Yan Qun, grandnephew of Yan Fu.
画心:131.5×28cm 45×22.5cm 121×23.5cm 引首:90×27cm
题跋:321.5×29.5cm
RMB: 1,600,000-2,600,000
作者简介: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启蒙思想家。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 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辛亥革命后出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鍳藏者简介:严群(1907~1985),又名以群,字孟群,后字不党,别号一指,晚号怡适老人,福建福州人。严复侄孙。与马一浮、张珩、启功等相友善。燕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兼系主任。历任中国大学、燕京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著作颇丰。
跋者简介:1. 张尔田(1874~1945),原名采田,字孟劬,遯盦,室名多伽罗香馆,浙江杭州人。历史学家、词人。举人出身,历任刑部主事、知县、清史馆纂修。1921年后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等职。著有《史微》《蒙古源流笺注》等。
2. 夏循垍[民国],字坚仲,浙江仁和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南洋公学,1901年与李石曾、张静江一同赴法留学。1907年与李石曾等发起远东生物学研究会。
3. 邓之诚(1887~1960),字文如,号明斋,又号五石斋,江苏南京人。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平文理学院、辅仁大学、燕京大学教授。著有《中华二千年史》《清初纪事处编》《骨董琐记全编》等。
4. 吴雷川(1870~1944),名震春,字雷川,以字行,祖籍浙江杭州,生于江苏苏州,清末翰林、教育家。曾任杭州市市长、北京政府教育部参事、燕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等职。
5. 吴闿生(1877~1950),号北江,学者尊称北江先生,安徽枞阳人。吴汝纶之子,留学日本。清末任度支部财政处总办。北洋政府时期任教育部次长、国务院参议。
6. 张子高(1886~1976),湖北枝江人,中国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麻省理工毕业,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
7. 贺培新(1903~1952),字孔才,号天游,笔名贺泳,斋名天游室、潭西书屋,河北武强人,擅诗词篆刻。与于省吾、潘伯鹰、曾克端、齐燕铭同为吴闿生弟子。著有《天游室文编》等。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