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四家的传承与革新
时间:2011/12/14 作者:田 林 来源:西泠拍卖
岭南画派是20世纪初于广东兴起,在国民革命运动和民主革命思潮的推波助澜下,而崛起于中国画坛的一个重要绘画流派。其早期创始人乃被誉为“岭南三杰”的高剑父、高奇峰与陈树人。他们同是广东番禺人,早年均师从居廉,曾先后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其三人积极主张吸引外来技法,强调表现时代精神,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树起了“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之改革中国画的旗帜,创立了“岭南画派”。


赵少昂(1905~1998) 花娇鸟闲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80年作 96×36.5cm 
说明:上款李希旻女士,杨善深先生学生,原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社会工作学系主任,1960年任香港圣公会圣雅各布堂校董。


赵少昂(1905~1998) 南瓜天牛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09×30cm 

以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等为首的二代传人大多于二三十年代入岭南门下,到了三四十年代,逐渐成为画坛中坚。此时其活动区域大多集中于广州、香港、澳门三地,他们或著书立说、开馆授徒,或创办、参与美术社团(院校),或举办个展、参与大型画展(及出版画集)。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新中国成立,“岭南画派”传人们的活动区域分割成国内与港澳两块。留在国内的诸如黎雄才、关山月等人纷纷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注重题材的现实化、重气势甚于笔墨,其绘画多带有强烈的新时代烙印。活跃于港澳的诸如赵少昂、杨善深等人则仍延续岭南画派的笔墨传统,与内地遥相辉映。


赵少昂(1905~1998) 鸣蝉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83年作 39×96.5cm
说明:赵宗冠夫妇上款。

赵少昂(1905~1998),16岁入“美学馆”学习,画风深得高奇峰真传。其作品人称“以追光踢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他擅长以残碎流畅、虚实相应来表现生命的流动、意境的空灵,既具有中国传统大写意的韵味,又不乏西方绘画的清新。以笔墨论之,其笔法可谓奇诡多变:树干多以健毫中锋运转,藉此表现树干的盘屈;写花卉时则多用羊毫侧锋濡笔,以表现其轻柔娇嫩的姿态;他笔下的野草枝蔓却常以逆锋擦掠,轻重徐疾的笔势,以表现在风中离披的动态。谈及用色,他亦颇注重物象的对比关系,于凝重中见鲜丽,明净纯朴。其点缀于花木之中的昆虫、小鸟,往往外工而内意、外精而内粗、外实而内虚,寥寥数笔即跃然纸上,令人不禁想伸手触摸。赵少昂正是大胆地将东方写意传统与现代精神相融合,从而将先辈们创立的艺术因式推向一个更为纯粹、更为奇幻、更具想象力的境地。


黎雄才(1910~2001) 深山万壑暮猿吟 设色纸本 立轴 1980年作 151×82cm 
出版:《黎雄才纪念画集》第四十图,岭南美术出版社。
说明:黎雄才自题签。此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黎雄才(1910~2001) 林区春晓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91年作 137×70cm 
出版:《黎雄才纪念画集》第八十三图,岭南美术出版社。
说明:此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黎雄才(1910~2001),自1926年入春睡画院拜高剑父为师,到留学日本回国,前后八年,以求学、深造为主。抗战时期,他多在祖国西南、西北地区辗转写生并举办个人画展。数以万计的速写和写生画稿,使他逐渐超越出岭南“朦胧体”飘渺空灵的氛围和精致趣味,强化了大笔揉擦、浑融苍莽的笔墨效果。通过长期写生的比照参悟,他终于在大自然山水结构的真实呈现、光影色彩效应与笔墨表达之间,寻觅到了一种吻合自己个性的语言—造型工写结合,笔法雄秀相宜,设色清雅明快,具有岭南画派尤其是岭南山水的特色。而他在表现新意境与新精神上,强调要有生命,有生活感受,这又是传统山水画所缺少的。解放初,他那史诗般的长卷《武汉防讯图》,成功地解决了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不协调的矛盾。他以精彩的笔墨记录了人民群众与洪水搏斗、改造大自然的雄伟场面;画面布局适当,刻画精妙入微,气势恢弘博大,被誉为“近几十年来罕见的鸿篇巨制,动人心扉的优秀画作”。他继而创作的众多山水画,用笔苍厚雄健,设色浓淡相宜,构图新颖独特,既写实又写意;既重笔墨技巧,又重内涵意韵,被誉为“黎家山水”。其中又尤以画松最为绝活。他画的松树,甚至可以看出其年龄、性格、姿态以及生长土质的瘦肥程度。这种深厚的功夫,是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也正是“黎家山水”的特色。


关山月(1912~2000) 翠涛伴水声 设色纸本 手卷 1987年作 49.5×185cm
说明:此拍品由上款郁重今先生友情提供。


关山月(1912~2000) 雪里见精神 设色纸本 镜片 1988年作 80×167.5cm 
出版:《中国现代名家书画——关山月》P42、43,岭南美术出版社。

关山月(1912-2000),1936年进入春睡画院学习。作为岭南画派二代门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关山月的一生似乎始终与社会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他与傅抱石合作的那幅《江山如此多娇》,令他声名大噪。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这既是“岭南画派”绘画革新的灵魂,亦是关山月对前人的超越。他以气吞山河之势,淋漓尽致的笔墨,描绘祖国江山新貌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他笔下的“现实山水”是一种有着“朝阳蓬勃气息”的山水,所以他的画中有色彩艳得火一般的《万山红遍》,有林木葱茏的《绿色长城》,亦有反映新旧社会民众不同的题材。而即使不是画名川大山,而是画梅花、水仙之类的花卉,也同样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尤其众人交口赞誉的“关梅”或“关氏梅花”,他的构图、用笔、点染手法都是独特的。其所表达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怀,那种饱满、昂扬的审美倾向,更与古人所谓“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意趣大相径庭,它是“俏不争春”、“万家情暖”、是“春风第一枝”。


杨善深(1913~2004) 山水四景 设色纸本 立轴(四幅)
1990年作 104×34.5cm 97×34.5cm 103×34.5cm 100×34.5cm
出版:《岭南大家作品集》P128、129,名流出版社。

在岭南派第二代代表画家中,只有杨善深(1913-2004)不是二高的弟子。他与高剑父相交数十年,二人关系介于师友之间,使他与岭南画派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渊源。杨善深擅长花鸟、动物,早期作品受院体绘画、岭南派及日本画风的影响较深;而晚期的花鸟画创作则较多地接受传统笔墨的影响,注重以书入画、书画同形,其画古树常以枝干横贯全画,以枯渴苍劲的笔墨形成斑驳的树纹,令人产生岁月如钩的感慨;而画动物则善于通过对刹那神态的捕捉来表现动物不同的性格。他也擅山水、人物,具有浓厚的文人画气息,笔墨意境远胜于第—代岭南派画家。他深谙用干湿、轻重、缓急之趣,画山水时善以枯笔作效,积胶成形,再以浓淡墨加以渲染。表现出浑厚苍茫、烟雨迷蒙的意境。画中的点景人物也常古意盎然,多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人雅士、才子佳人,喜以线条勾描形象,间或辅以浅色,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于萧散中见严密、枯梗中见丰润、狂肆中见含蓄拙厚,显得尤为潇洒自如。与黎、关二人不同的是,杨善深是将生活化和现实化暂且搁置一边,通过将作品向传统或文人意境回推一步,最终呈现出一派不食人间烟火的超脱、虚化境界。


关山月(1912~2000) 墨梅图
水墨纸本 镜片 1983年作 134.5×67.5cm
说明:秦咢生、黄文宽题跋。

从“岭南画派”的产生、传承、发展来看,其核心正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凝聚——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兼容精神、创新精神,它们交融汇同,由此共同构成了“岭南画派”的完整体系,更成为代代传人薪火相传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