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合金铜释迦坐像

图录号: 4690

估价RMB: 400,000-500,000

成交价RMB: 632,500(含佣金)

4690
13TH CENTURY A BRONZE FIGURE OF SAKYAMUNI
高:18.5cm
RMB: 400,000-500,000
关于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经典场景,在各种版本的“佛传故事”中都有着详尽、一致的描述:悉达多太子,毕钵罗宝树下,双腿盘坐,两手禅定,誓愿如不悟道、永不起身。彼时障碍化身魔罗,以威逼利诱意图扰其思绪,太子不为所动,只以右手轻触地面,并言“大地为吾证言”,刹那间,魔罗所立之处石土崩裂,一切魔障纷纷坠落。释迦牟尼至此成就伟大正觉。
毫无疑问,佛陀成道的形象就源自被称作“正觉地”的菩提伽耶,但在佛教艺术的初兴阶段,如贵霜王朝时期、犍陀罗以及马图拉地区的石雕中,“成道像”还未成为主流题材。在笈多王朝灭亡后的约一个世纪内,表现佛陀成道形象的铜制造像开始在印度比哈尔邦出现,而其大量流行的时间则被推至帕拉王朝(8-12世纪)时期。
帕拉时期佛教艺术极为兴盛,而作为主要艺术产出地的菩提迦耶也在10-12世纪期间制作出大量的石雕、铜铸造像精品,佛陀成道像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品种。除了供奉于佛寺内的大型造像外,存世还有许多尺寸小巧、工艺精致的铜像,它们很可能出自菩提伽耶大正觉寺周边的作坊,均以大正觉寺主供佛为蓝本,制作目的则是以方便携带为主,以供来往圣地的信徒请购,并带往各地,其中便包括西藏、尼泊尔、缅甸、东南亚等佛教兴盛的地区,其艺术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上述地区产生影响。
在此尊佛陀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十分浓郁的东北印度美学特征:发髻高耸、面部饱满、眼窝深邃、五官均被细致的刻划;躯干的塑造富于肉感、袈裟紧贴身体、边缘饰以几何形图案、一侧衣襟从佛陀左手掌心自然垂落;四肢修长、腰腹部突出,凸显出写实的肉体质感;双层莲座显得十分厚重、上缘与底部有一圈突起的连珠纹。另外,在底座正面横置一只金刚杵,意味着此件作品除了表现释迦牟尼成道的图像学意义外,还可被视作密教金刚部部尊不动如来,显教与密教的双重属性,也是帕拉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
11世纪开始,帕拉艺术的影响在西藏地区逐渐成形,而12世纪晚期穆斯林的入侵,更直接导致佛教在印度的彻底衰落,大量造像匠人随同僧侣逃往西藏,与此同时,在西藏西部至中部的广袤地区,带有鲜明帕拉艺术色彩的造像开始大规模出现。从这尊造像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分析,其制作年代可被确定在12世纪晚期-13世纪早期,来自印度的工匠很可能直接参与了其制作过程。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