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西泠秋拍 | 瞿瞿吟 放性灵
时间:2023/03/11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秋吟· 龚心钊、高振霄、高式熊家藏蛐蛐罐雅玩专场

3月16日 B厅 20:00 




瞿瞿吟 放性灵


文 | 钱道明




琴棋书画,花鸟鱼虫。秋虫在八艺里最微小,名头却最响。


垣牆之中,一隻细虫从草莽英雄,到出阵为将,需要智勇双全。古往今来,帝王达官、名流文士,从宫廷到民间,不分阶级,老少都喜欢的活动,斗蟋蟀属于特例。


方寸之乐,有人性共通处。






玩要花心思,要消化吸收。“不然玩不出门道,不会玩的人也不会学”—— 记忆中,这个说法,来自高式熊先生。



高式熊师生于民国十年,二〇一九年仙去,高寿和爱玩有很大关系,说话也幽默。除了书法篆刻,摄影、音响、吉他都玩,蟋蟀罐雅玩里藏的旧人故事更多。高式熊师是家中次子。十来岁住到四明村,周围都是名人。他上日课不去外面学堂,全由父亲高振霄公授业解惑,出题目,考经书,写诗文。论家学,高氏父子师徒不分。




左龚心钊小像 、右高式熊与父亲高振霄合影




高振霄公一丝不苟,身为宋代名臣高琼后裔,又是末代翰林,所以上辈尊称其高太史,他常用的一枚朱文印章是“我太史也”,印是赵叔孺所刻。辛亥之后,太史公虽闲居上海,身份也绝不是普通的书画家。


高太史教子严格,也展通人脉,经常是让孩子去各门送信,来来往往,青年高式熊和年高德劭的翰苑遗民,就成了忘年交,算辈分都是祖孙辈的师生。


跑得勤的可能就是江甯路。龚怀希晚年住在江甯路,当时叫戈登路。高式熊管他叫“太老师”。为什麽叫“太老师”呢,高振霄是光绪三十年进士,当年甲辰科会试考官就是龚心钊。也就是说,龚心钊是高式熊父亲的阅卷老师。这也是清朝最后一任科举考官。




高式熊先生  第一排右起第四位


高太史被钦点翰林院庶起士,年仅二十七岁。光绪三十那年,西泠印社创建。这才有后话,高太史让高式熊拜识了赵叔孺、王福厂,再被带到西湖边孤山上,对丁敬像鞠了躬,成为西泠印社中人,也是当时最年轻的社员,年纪也是二十七岁。



父子都是风华青年。



高式熊后被推举为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反而高振霄倒属于西泠没署名的“编外社员”。高式熊说,学篆刻是“地下工作”,瞒著父亲偷偷学。二十五岁的印谱处女作,就是龚心钊用蝇头小楷作的序。




龚心钊为青年高式熊印谱处女作《篆刻存景》作序




龚太老师说,乐而为记此,可见很欣赏,七十六岁作序,两人年岁相差半个世纪。老辈都喜欢他,我祖父钱镜塘先生很多鉴定章也是高式熊走刀。



高太史在辛亥之后就没出任官职,直到陈毅当了上海市长,才请他做了上海文史馆员。龚心钊辛亥后出任了财政部长、外交官,所以瞻麓斋所藏珍品门类广,级别也高。



相比一些国之重器,其中形成特色的,倒是龚心钊收藏的紫砂壶和蟋蟀罐。现在能看到,龚怀西藏壶、藏罐,都精心包装,配上瘿木盒或红木盒,丝绢保护。他亲自量尺寸,家里雇著做锦盒木匣的匠人。



高式熊师讲,去了看到那批盒子,明明知道里面是把供春壶,也不太敢开口让太老师拿出来看。太老师平日虽然面无愠色,但毕竟辈分居高。但是礼物还是不断的。有时候通过高振霄带回印谱、古玺,以资鼓励学习,有时候也出考题,但最好玩的还属蟋蟀罐。





宋 牟益 《茸坡促织》(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有一次高式熊师上门去拜访,就看到龚心钊在花园乱石堆裡,灰头土脸,一看原来是在抓蟋蟀,简直童心未泯。忙不迭又开始展示他收藏的蟋蟀盆罐,都是骨董,精选了几具,赠小友出手也气派。原来玩、学两不分,这个说法是从龚心钊那儿传过来的。



关于斗蟋蟀,历史上存留了大量诗词歌赋。最早到《诗经》《尔雅》。北京奥运会那年开幕前,从境外抢救回来后来藏到清华大学的一批竹简,就发现了跟《诗经》同源的《蟋蟀》诗,那是战国时期的。


万物有灵,秋虫和季节变化联系在一起,也跟人的生活方式、心情联系在一起。



宋明往下,文人士大夫能开风气之先,君子爱物,玩,又不分阶级,上下扩散,甚至僭越礼制。八旗子弟也喜欢玩,清代蟋蟀的价格相比明代不降反升。


近代,上海、杭州都是斗蛐重镇,上海玩家青睐老广东路一带。堂有堂主,也有监板,监板不仅要人缘好,还要正直公正,相当于裁判员。斗蟋蟀,不会把人拉界限、分门槛。把各个阶级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牵连在一起,有胜有负,大家在日常和行乐中找到平衡。







虫玩一秋,盆玩几世。盆罐,这是“大将军”的“安居工程”。三分种,七分养。调养得当,以弱胜强。


蟋蟀最早是笼养,为了听声,之后看斗,因南北方气候不同,用罐不一样。虫器做工尤其以精致为尚。澄泥为佳,细腻的泥料,保护好不磨损大将军的爪锋牙齿。罐体要宽大透气,能减少温差,空间大,又防止跳逃。



《促织经》说“盆须用古不须新”,老罐经过时间,烧制过程裡坏的物质都从气孔裡散发尽。之后,发展出三秋用盆,早秋、中秋、晚秋,营造不一样的空间。罐上有浅浮雕、白描看题材。淨面罐用泥要好,看弧度的设计,线条看起来也美,实际是为了减轻蟋蟀跳起来碰撞,这裡都有道理。








明代罐不大重视名款,但文人气息已经较重,赏玩兼具。清代中后期开始,制作工艺提高,名家辈出,式样、风格越来越丰富。除了选罐用器,喂食饮水、饲养调理有门道。



借一个玩字,也是一个侧面,看龚、高两家家传珍玩里的往事。


前清的高官、末代的翰林、西泠的宗师,这裡面有翰苑中人深受正统的传承,他们专研细緻,譬如每日早起临碑,有坚韧精神的一面。



另一方面,也只有这些雅玩器物,在见证晚清民国文化界的流变时,在容纳西泠印社中人的追求中,还保留他们不为人知的,十分有趣、有人情味的一面。


谈学术的源流,不妨让学问家去独佔文题。篆籀文字、古法山水可以厚重生命,但性灵不丢,赏艺才入情入理。心裡这份闲,闲出意义和价值,生命的自由空间。



说到底,弄出一种有追求的闲雅,倒成了君子之志。


瞿瞿吟,无拘无束放性灵。







 本专场精彩拍品 



lot2481 
明宣德 · 大明宣德年制款澄泥浮雕八仙过海图蟋蟀盆

罐底款识 :大明宣德年制。

盒上墨书题签 :明宣德澄泥促织盆。褱。为龚心钊题签。

说明:原配蓝色锦盒。澄泥罐底款为“大明宣德年造”方框竖款。款识笔法与宣德官窑及官窑漆器款识一致,可推测为皇家订制产品。

來源:龚心钊旧藏,高振霄、高式熊递藏。

通高 :10cm 深 : 8.5cm 外径 :13cm 内径 :10.8cm

RMB: 10,000-20,000


此拍品澄泥精工制作,质地细腻滑润,纹饰精美,古朴典雅,亦为明宣德蟋蟀罐代表之作与景德镇明代御器厂遗址出土的官窑蟋蟀罐,器型特征相同,罐身皆为鼓形,平盖式,盖面及底足玉璧形。罐鼓形盖面及罐身,在素地之上再满饰纹样,高浮雕八仙过海纹。此装饰技法与永宣时期漆器的装饰工艺相同,在雕刻之前罐身皆为素面,工匠根据提前绘制的“官样”将纹饰外的澄泥剔除,做出数层高浮雕图案,以海水纹、云纹为底,再浮雕八仙人物,盖面亦装饰海水纹及云纹,一仙女飘拂期间,姿态婀娜,衣裙飘逸。整体刻画生动,工艺精细考究。代表了明代早期最高的工艺水平。




lot2480 

清·徐茂忠制款紫砂刻荷塘清趣图蟋蟀罐

盖面款识 :徐茂忠制。

说明 :原配蓝色锦盒,其上墨书题签 :紫砂盆。
來源:龚心钊旧藏,高振霄、高式熊递藏。

RMB: 10,000-20,000


此为高浮雕花卉纹南方盆。壁薄以强调透气性,外形上亦古雅而灵秀。紫砂胎,泥料细腻,因年代久远,表面已形成纯熟黝黑包浆。呈鼓形,玉环盖,腹部微微鼓起刀切底。腹部高浮雕纹饰颇似明雕漆器风格,展现一幅荷塘清趣图。荷叶、荷花、水草随风摇摆,水仙花亦姿态生动,与漆器有异曲同工之妙。盖上留有三个小孔,可为蟋蟀透气之用。盖面印戳,有阳文“徐茂忠制”。为制罐名家,清代早中期,制家对姓名款式比较重视,会落上堂名款或斋名款,制作上更加精益求精,形式多样,对盆身渐渐有了更多的装饰。传统纹样和绘画以线刻的方式出现在盆身上,形成清代蟋蟀盆纹饰的典型风格。





lot2485 
清 · 旧制促织窠一组十件
说明: 原配难翅木盖盒。盒上墨书题签: “旧制促织窠。辛酉装置。囊兮。水晶、白瓷、紫砂、文石”。此与龚心钊旧藏器物特有包装一致,其对器物的珍爱可见一斑。
來源:龚心钊旧藏,高振霄、高式熊递藏。
最大过笼高 :3.5cm 长 :7.5cm 宽 :4.5cm
最小过笼高 :4cm 长 :7.5cm 宽 :4cm
RMB: 10,000-20,000


王世襄先生说名贵的促织窠像罐一样,也分万礼张和赵子玉两个系列。此组促织窠从造型及纹饰判断颇似赵子玉系列。回纹力挺,稜角快利,立墙较高、花纹精细,但制作精巧,具有名家遗风。赵子玉制器亦常不见款。本组促织窠材质各异,分别有澄泥单枣花促织窠、澄泥桃钮万钱纹促织窠、红泥梅花纹促织窠、水晶圆纽促织窠、澄泥嵌云石寿山钮促织窠、五花石促织窠、白瓷单釉促织窠等,材质之精,质量之高,且能存有如此大量,实属难得。





lot2482 
明宣德 · 宣德年造款寿山石蟋蟀罐及赵子玉款白泥蟋蟀罐一组四件

白泥罐盖背面款识 :古燕赵子玉造。

寿山石罐盖背面款识 :宣德年造。
來源:龚心钊旧藏,高振霄、高式熊递藏。

说明:原配红木盖盒有龚心钊题签 :明宣德供品,褱兮。寿山石促织雌罐。说明此套蟋蟀罐一边可能装雌促织,一边装雄促织,以便外出。惜反面题签已失。

1. 通高 :10cm 深 :7cm 外径 :6.7cm 内径 :4.8cm

2. 通高 :10cm 深 :7cm 外径 :6.7cm 内径 :4.8cm

3. 通高 :9.5cm 深 :5.2cm 外径 :6.4cm 内径 :5cm

4. 通高 :9.5cm 深 :5.2cm 外径 :6.4cm 内径 :5cm

RMB: 10,000-20,000

款者简介 :赵子玉[清],北京人,活动于康熙年间。善制澄泥蟋蟀盆,式既古雅,刻镂亦精。时人多珍之,称其仅次于宣德的蛐蛐罐。


此拍品一组四件,二罐为一对,长形圆筒状,大小形制均相同。一对为寿山石所制,表面已形成玉化包浆,质地坚硬。盖面中间饰卍花纹,外环凸起一圈阴刻云纹,形制小巧玲珑秀丽,纹饰规整典雅。一对为澄泥制,灰白泥,满包浆皮,材质坚韧细腻,内壁厚实,为北罐制式。罐内均以夯实坚硬黄土为地,是清代小件蛐蛐罐中的精品。此形制应为特小盆罐,超出常规,遂成珍异。留存者屈指可数,为养家所乐道。四具一堂,装入提匣,专供前秋、中秋上局使用。澄泥蟋蟀罐盖背面有长方形阳文双线印框 , 框内阳文楷书“古燕赵子玉造”六字 , 字体圆润工整。名家款且制作精美,有可能为王府公主或内眷定制。





lot2484  

清·旧制促织窠一组十件 

说明:促织窠其中一对为澄泥制者,方胜钮,其上有落款: 含芳园制。道光癸卯。可见有明确纪年款。此组促织窠有九件为澄泥制,余一件为瓷制青花,双花形,水草鱼纹,青花发色淡雅,绘工精湛。其中一对为澄泥制者,方胜钮,其上有落款:含芳园制。

來源:龚心钊旧藏,高振霄、高式熊递藏。

最大过笼高 :3.5cm 长 :7cm 宽 :4cm

最小过笼高 :4.5cm 长 :8.5cm 宽 :4cm

RMB: 10,000-20,000


道光含芳原共三种(三年),泥质不同,分别为壬寅(黄泥)、癸卯(灰白泥)、甲辰(黑灰泥)。可知此为灰白泥制。王世襄先生在其书中谓: “道光时,'含芳园制' 盆乃其佼佼者,用泥不亚于赵子玉,款式亦朴雅可喜”。可见带有含芳园款器物等级之高。






lot2489 
清康熙·青花螃蟹纹蟋蟀水池一组十二件
说明 :原配嵌瘿木面红木盒。原配红木盒上有墨书题签 :康熙青花水池。
來源:龚心钊旧藏,高振霄、高式熊递藏。
高 :1cm 直径 :3.5cm
RMB: 10,000-20,000

《虫鱼雅集》谓 : “螃蟹及青花大水槽亦较早,时代均在雍正、乾隆年间,或稍早。”推测此螃蟹纹青花水槽年份应为清早期,藏者对其亦有考证,水槽做工讲究,呈橘瓣形,螃蟹、花卉画工精细,活灵活现,为水槽中精品。



lot2514 
清· 湘妃竹及红木引草筒一组八件(内有引草等若干)

最长草筒长 :34.5cm 直径 :1.8cm
最短草筒长 :23.7cm 直径 :2.2cm
來源:龚心钊旧藏,高振霄、高式熊递藏。
RMB: 10,000-20,000

引草筒以湘妃竹及红木为材,湘妃选材精良,斑纹影影绰绰,晕轮自然,表面已形成温润自然包浆,有腊底白花之美。另两只为红木所制,木纹清晰致密,打磨光滑,已形成玻璃包浆,色泽幽深,远远视之,有紫檀之质。把玩佳器,甚为怡情。筒身配盖皆为赠品。另有若干引草杆藏于筒中。





lot2495 
清·赵子玉款白澄泥平盖式小蟋蟀罐一对

盖底款识 :赵子玉。

罐底款识 :赵子玉。

说明 :原配墨绿色老锦盒。
RMB: 10,000-20,000
來源:龚心钊旧藏,高振霄、高式熊递藏。

通高:7cm 深:5cm 外径:6cm 内径:4.5cm

款者简介 :赵子玉,活动于康熙年间。善制澄泥蟋蟀盆,式既古雅,刻镂亦精。时人多珍之,称其作仅次于宣德的蛐蛐罐。


此对蟋蟀罐为北罐,澄泥制。澄泥极细,色呈暗黄灰色。圆形高桶子、直腔,盖面及足底为双环套月。罐身挺拔制作精工,罐内以坚固平坦的夯土为底。盖腔相扣,严丝合缝。此对为特小盆罐,超出常规,颇为少见。盖底及罐底部盖长方形戳,阳文落“赵子玉”款。此为赵子玉盆常规落款样式,一般都在盖底和罐底落款。此罐所用泥料、形制及包浆颇得赵子玉神韵。且成对出现,更为难得。






lot2498 

清· 祥记款紫砂蟋蟀罐

罐底款识 :祥记。
说明 :原配蓝色锦盒,锦盒上有墨书题签条 :紫砂盆。
RMB: 10,000-20,000
來源:龚心钊旧藏,高振霄、高式熊递藏。
通高 :11.5cm 深 :7cm 外径 :12.2cm 内径 :9.4cm

此器紫砂制,为北罐。质地细腻滑润,色朱红,古朴雅致,制作极为端正精工,腹部高深,罐内以夯土为地,现已散开,高足内凹,罐底外有圆戳,其内阳文“祥记”,应为当时堂名。此时制盆精益求精,形式多样,而店铺和养家的定烧盆也渐渐增多,底部亦多落堂名款。蟋蟀罐盖面留有墨书“将”字,后面字体不能辨认,可见主人爱虫之心。






lot2496 
清 · 吟秋馆款白泥盆
盖上铭文 :吟秋馆。
罐底铭文 :吟秋馆。
说明:原配黄色菱花形锦盒,盒上题墨书 :白砂盆,吟秋馆。
通高 :10.5cm 深 :7.2cm 外径 :12.2cm 内径 :10cm
RMB: 10,000-20,000
來源:龚心钊旧藏,高振霄、高式熊递藏。

此盆白泥挂黄花,泥质细腻如玉。器型敦厚,壁厚实,罐内以夯土为地,底部内凹高圈足,整器浑穆而庄重,为明显的北方盆。保存完整,堪称罐中佳品。盖上及罐底落“吟秋馆”,为当时堂名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