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黄茜 发自北京 南都记者获悉,一组鲁迅先生于1911年左右的手稿《古小说钩沉·齐谐记》,将于2016西泠印社秋拍亮相。该手稿四开两页,共400多字,由鲁迅手书,周作人题跋,是《古小说钩沉·齐谐记》一章的早期版本。有专家认为,这是目前见诸市场的篇幅最长、最有价值的鲁迅手稿。
来源 为查抄后退回物资
据西泠印社介绍,该组鲁迅手稿估价在300万-400万元左右,原为天津书法家、篆刻家齐治源旧藏,由齐后人释出。上世纪60年代时期,手稿曾和家中的书画、石章等一同被红卫兵抄走。在齐治源手书的《查抄经过》里可见,当时交出家中文物“共分装四箱,两大牛皮纸包,另有二三捆,共计装八九大件”。
在后来天津市博物馆开具的退赔清单里,则清楚地记录有《鲁迅手稿》一项,同批物资里还有《吴石仙山水画》、《钱邦彦字册》、《赵千里山水册》等等。
本次上拍的标的除鲁迅手稿外,还附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开具的退赔清单、退赔时的原装木匣子以及齐治源手书的《查抄经过》一文。
该“鲁迅手稿”属齐治源旧藏,由其家属提供。附天津艺博馆开具之退回清单,及退赔时原装木盒。另附齐治源手书“查抄经过”一文。装裱背面存抄家登记标签。
内容 《钩沉》是鲁迅重要著作之一
《古小说钩沉》为鲁迅“搜集辑录校勘研究”之代表作。鲁迅17岁离开绍兴到外地求学之前就已开始辑佚,1909年从日本归国后,又潜心从事《古小说钩沉》的辑校,乃至带病工作,至1912年春完成初稿。《古小说钩沉》取材自诸家史志著录,收录自周至隋的散佚小说36种,一千四百余则,是鲁迅耗时最长,用力最深,也最重视的著作之一。
因种种原因,《钩沉》在鲁迅先生在世时一直未能出版。至1938年鲁迅去世第二年,才被收入《鲁迅全集》第八卷。
《古小说钩沉》手稿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本次上拍的《古小说钩沉·齐谐记》与最终出版的定稿相比,篇目少了九条,其中一条类似篇目抄录两次。专家认为,此稿尚未辑校、未及排列顺序,内容简略且偶有重复,或为《古小说钩沉·齐谐记》的早期版本。
《古小说钩沉·齐谐记》手稿局部,周作人题跋只有印章而无签名。
价值 周氏兄弟情谊的见证
《古小说钩沉·齐谐记》带有一段周作人题跋:“右鲁迅手写古小说钩沉稿贰叶,计其时当在中华民国初年也”,并有钤印“十堂私印”。
在鲁迅校辑《古小说钩沉》的过程里,周作人也一度参与抄查资料。初稿完成后,鲁迅以周作人的名号“起孟”发表序言。此事被许寿裳赞为“以利让弟,以名让弟”。《古小说钩沉·齐谐记》上同时出现兄弟二人的书迹,也成为周氏兄弟情谊的重要见证。
“《古小说钩沉》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准备材料。”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告诉南都记者。由于中国古代小说篇幅短小,且散落于野史笔记,需要一小段一小段地摘抄。“当时不但鲁迅抄,周作人、甚至周建人也抄,三兄弟一起把这项工作做完。”
黄乔生介绍,鲁迅留下的抄稿,除了《古小说钩沉》,还包括大量的笔记、类书。在兄弟失和、鲁迅搬出八道湾之后,这些手稿和准备材料被周作人保存。后来周作人捐献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用于转赠和交换。
“单是《古小说钩沉》的手稿现在已出现了三次,有的进了博物馆,有的被收藏家拍走。”黄乔生说。他希望类似的手稿能持续出现,“我们现在正在编辑《鲁迅手稿全集》。《古小说钩沉》的定稿是现成的,但我们也希望能够收到草稿和准备稿,拿它和定稿对比,这对理解《中国小说史略》的成书过程和学术思想很有价值。”
真伪 装裱题跋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3年,鲁迅《致陶亢德信札》在中国嘉德拍出655 .5万元天价(平均一个字3万元),此后,鲁迅先生“一字万金”,打着“鲁迅”旗号的书迹也于拍场频现。
关于《古小说钩沉·齐谐记》的真伪,黄乔生认为,这件书迹“来历很正,应该不可能是造假。”“而且标的里附带的‘文革’发还文件也是很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