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德(Immanuel Kant,1724 〜1804) 致密友格尼斯堡市长希佩尔亲笔信
信笺 一张一页
1784年作 41.5×29cm
出版:《伊曼努尔·康德通信集》P253-254, 菲利克斯·迈纳斯出版有限公司,德国汉堡,1986 年(Immanuel Kant Briefwechsel,Felix Meiner Verlag GmbH,Hamburg 1986,P253-254)。
说明:康德的生平就是他的著作。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出生地格尼斯堡(Konigsberg),生活极有规律。他每天下午都准时在一条街道(它后来被命名为“康德小道”)上散步,以至于当地居民按照他出来的时间校正手表。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静的表面生活与他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革命思想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在普鲁士这个边远小城,注视着世界的最新发展,讨论着时代的前沿问题。他在著名的“三大批判”之外,暨本信写作的1784 年,他提出了“什么是启蒙运动”这一至今还吸引着哲学家的问题。
格尼斯堡市长希佩尔(Theodor Gottlieb Von Hippel)上款。把生活校对的像机器般精确的康德先生显然无法忍受任何来自外界的干扰—— 1784 年7 月9 日,康德致信当地市长,也是他的好友之一, 以一种异乎轻松幽默的口吻抱怨假装敬神的监狱囚犯们吵闹的歌声。他们妄图使灵魂得到救赎,认为只有大声叫嚷,上帝才能听到他们的呼唤,就像射手打靶一样。但与此同时,他们把城里所有的居民全吵醒了。他请求监狱负责人希佩尔想办法停止这种打扰。康德的工整严谨的书写显然身体力行了他的名言:“世上最使我们震撼的是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
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1908 ~ 1986) 致萨特情书一批
信笺 五张十页
说明:此为波伏娃致萨特情书一批。
1983 年,波伏瓦出版了萨特写给她的信《寄语海狸》(Lettres au Castor)。人们希望波伏瓦将她作为“海狸”的回信一并出版,以抹去他们二人世界在读者视觉中的马赛克。但波伏瓦在1984 年一家加拿大杂志对她的访谈中表示,“首先,我的回信已经遗失,因为它们都由萨特保存。因为他的住所曾经遭到炸弹袭击,许多文件都不见了。其次,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不打算出版这些信件。等我去世,如果它们被找到的话,也许能够出版。”1986 年4 月波伏瓦去世后,她收养的唯一一个孩子——西尔维娅·勒·彭·德·波伏瓦(Sylvie Le Bon de Beauvoir)在一个壁橱里发现了母亲从1930 年至1963 年间的大量回信。波伏瓦锲而不舍的奋笔疾书,这些回信篇幅冗长,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字母之间几乎毫无间隙,就连萨特也曾多次抱怨。1990 年,这些波伏瓦致萨特书信分成两卷出版。
本目标中的书信作于一个周三(mercredi),21 日,波伏瓦在信中称萨特为“我最亲爱的小个子”(plus cher petitetre), 信末署名“海狸”(Castor)。像波伏瓦与萨特之间的其他通信一样,这对恋人在书信中互称“您”(vous);波伏瓦的注意力分散在日常生活中最微小的细节,书信中充满了上至财务下至饮食起居的描述。简而言之,这些都是流露真情的纯粹的情书。此信未被收入1990 年法国出版的两卷本《致萨特的信》,更显意义非凡。
波伏瓦读书时像海狸一样投入,而法语中波伏瓦(Beauvoir)这个姓氏的读音听上去很像英语里“海狸”(beaver)的发音,所以萨特就把他的女友用法语叫成“海狸”(Castor)。在一张1939 年的照片后面,波伏瓦曾自称“战斗的海狸” 。
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 ~ 1980) 《萨特古巴行纪》手稿百余页(选四页)
1960 年作 27×21cm
出版:《 萨特古巴行纪》, 让 -保罗·萨特着,版本 R,哈瓦那,古巴,1960 年(Sartre Visita A Cuba,by Jean-Paul Sartre,Ediciones R, La Habana,Cuba,October 31,1960)
说明:20 世纪思想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式人物萨特的魅力在于他的近于狂热的入世精神。存在主义的著名公式即为: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认为人应当“自由地”以自己的行为来决定的命运。这种精神使他对当时的社会持批判态度,而对社会革命大表支持。上世纪六十年代,萨特和他的终生女友西蒙• 德• 波瓦的身影出现在世界各地最敏感的前线上。1959 年底,古巴最大的报纸《革命报》的主编邀请萨特和波伏瓦访问古巴。1960 年,萨特、波伏娃和卡斯特罗、切• 格瓦拉一起,花了三天时间一起探访这个加勒比海上的岛国。
萨特盛赞古巴革命为“革命的蜜月”:“卡斯特罗就是整个古巴岛,因为他没有为自己占有一寸土地。古巴人必须赢得胜利,不然我们就将失去一切,甚至希望。”
萨特回到法国后,奋笔疾书地写成并出版了《萨特古巴行纪》(Sartre Visita A Cuba),他在书中阐明古巴革命是“直接民主”,是一场“真正的”革命,称赞切• 格瓦拉是“我们时代的完人”。这些珍贵手稿即为萨特论古巴革命的最初文字。一位法国记者在采访卡斯特罗时问到他对萨特保留着什么印象,卡斯特罗回答:“我是在萨特1960 年访问古巴时认识他的。
他是与西蒙• 德• 波伏瓦一起来的。我见他们的时间很少,我招待了他们,与他们进行了交谈。我本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与他们谈话,交换意见。萨特写了一本友好的书,题目是《掠过蔗糖的飓风》(Huracán sobre el azúcar),是给巴黎的一份报纸《法兰西晚报》(France-Soir)写的关于古巴革命初期情况的热情报导。”《掠过蔗糖的飓风》收录在《萨特古巴行纪》中,也曾出版过单行本,本手稿即包含此篇著名的文章。
斯大林(Joseph Stalin,1878 ~1953) 二战期间罕见签名照
照片 一帧 1944 年作 24×18cm
说明:斯大林的签名照非常少见,在战时期间所作又签赠语句较长的,更是凤毛麟角。
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 ~ 1945) 罕见亲笔家书
1929 年作 15×9cm
说明:希特勒亲笔信十分罕见。这张明信片是写于圣诞前夜的家书,展现了冷血无情的希特勒温情一闪的瞬间。希特勒寄钱给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阿洛伊斯(Alois),代他给侄子买礼物。他写道:“亲爱的阿洛伊斯!鉴于我不太方便从慕尼黑买玩具再寄到柏林,我把钱附在信里,请你帮我把快乐带给孩子。你们比我更清楚他想要什么!祝你和你的妻子,尤其是可爱的小男孩儿节日快乐。致以最温暖的问候。来自:你的兄弟,阿道夫•F。”仅仅四年之后,希特勒摇身一变成为德国总理,成为“元首”。
信封是重复利用的,原封为希特勒的侄女安吉丽娜•吉莉•劳巴尔(Angela Geli Raubal)写给希特勒的。希特勒自称她是唯一一个自己所爱的女子。1929 至1933 年间,劳巴尔因求学而借住在希特勒的公寓里。
查韦斯(HUGO RAFAEL CHáVEZ FRíAS,1954~2013)日记原稿
HUGO RAFAEL CHAVEZ FRIAS AUTOGRAPH MANUSCRIPT DIARIES
小仲马(ALEXANDRE DUMASFILS,1824~1895)亲笔诗集及画稿册
ALEXANDRE DUMASFILS AUTOGRAPH SIGNED ALBUM OF POETRYS AND DRAWINGS
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亲笔信
WILLIAM BUTLER YEATS AUTOGRAPH LETTER SIGNED
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亲笔信
VIRGINIA WOOLF AUTOGRAPH LETTER SIGNED
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1926 〜1962)签名照及签名手帕
照片一帧 手帕一方 25.5×20.5cm 35×20.5cm
说明:签名照与签名手帕为同一上款。
约翰·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1940~1980)签名照
JOHN WINSTON LENNON SIGNED PHOTO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