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李息翁,独行行最苦。秃笔作真书,淡静前无古。并世论英雄,谁堪踵其武。”这是启功先生写弘一法师的一首诗,这首诗透漏出的信息在“淡静“两字上,也高度概括出弘一法师书法的面目。书法是弘一法师的毕生爱好,青年时钟情于北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沉着痛快、剃度后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
《行书二林法语》这幅弘一法师书法立轴作品,作于 1937 年,是弘一法师皈依佛门 18 年以后的作品。这幅作品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在经历了 18 年的苦修与独行后,他的书法洗尽铅华,一任平实,这与所书内容有关系,“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这一类规劝类书法,首先在于它的可识可辨,书法的美学意义已经退居其次,这也决定了弘一法师皈依后的书法面目,所以启功先生讲他“秃笔作真书”,这与唐朝张旭狂草书心经的出发点是截然不同的,张旭的心经展现得是他驾驭草书的能力,心经只是载体,退一步讲,让张旭抄一通交通规则只要张旭愿意他也可以大草连绵,气势磅礴。但弘一法师这张作品透漏出的是语重心长,娓娓道来,不敢有半点马虎,仿佛佛祖在你耳边警醒。
弘一(1880~ 1942)楷书 老实念佛 纸本 横披 16.5×62.5cm
说明:杭州文物商店友情提供。
此作所送的对象张惠衣 (1898—1960),名任政,号苇伊,海宁硖石人,为学者黄节弟子;曾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苏州振华女中,历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无锡国学专修馆、浙江大学教授;历任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专门委员、浙江省博物馆馆长、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其一生从事教育和考古,著述颇丰。弘一送张作品是在 1937 年,应该是张惠衣担任中央古物保管会委员的第二年,当时的感觉就是 57 岁的弘一法师,写了一张规劝类的书法送给小自己 18 岁的张惠衣,语重心长。不只有佛门的真诚,更有长辈的叮咛。笔致冲逸,恬淡,字在真草之间,结体修长,多取横势,笔划多不粘连,通透畅达。
比起书法横披《楷书 老实念佛》与立轴《南无阿弥陀佛》,《行书 二林法语》更像一位慈祥的长者。《楷书 老实念佛》则像写给自己的警戒,笔致透出一股狠劲,未全脱去北碑窠臼;和以上两幅相比,《南无阿弥陀佛》似乎是专业悬挂于僧舍寮房之间的日常规范,法相庄严,结字严谨,北碑气象凸显纸上。几张作品勾勒了一张弘一法师的修行年表。
弘一(1880~1942)楷书 南无阿弥陁佛 纸本 立轴 112×40cm
说明:杭州文物商店友情提供。
弘一法师在书法上用的功夫是令人惊叹的,上至秦砖汉瓦、钟鼎铭文,下及魏晋六朝、唐宋碑版。若寻迹其风格演变之脉络,则可划分为胎息,蜕变,羽化三个阶段。其在俗时期,浸淫北碑,内容多书诗词义章等世间文字,格调只嫌不浓;中年出家,洗尽铅华,文字多写佛经祖语、古训格言,韵致唯恐不淡;半百而后,越古迈今,不拘一格,化百炼钢成绕指柔,人书俱老,形成了雅逸超迈、清芬四溢的弘体书风,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一代宗师、万古法范的地位。
观赏法师的作品,如同面对一位超尘脱俗的世外高人,让人不由自惭形秽,又宛如面对一位慈祥和蔼的可亲长者,被他的博大胸怀所包容。正如法师对其书夫子自道式的评语:“朽人的字就是法”。他以自己高标的操守升华了书法的真正内涵,也勘定了其书法所追求的深层的最高境界。因此,法师的书法已非一个简单的“艺”字可以诠释了。
弘一(1880~1942)行书 二林法语 纸本 立轴 1937年作 92.5×31cm
说明:张惠衣上款,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弘一法师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天才,集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音乐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
他苦心向佛,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借用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句诗:“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