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成之旧藏浙派三大家印
时间:2012/12/01 作者:载之 来源:西泠拍卖

“浙派”是中国篆刻流派中异军突起的一座高峰。明末清初,篆刻出现竞相摹拟、斗巧争奇的趋势,怪诞之风盛行。钱塘人丁敬(1695~1765)另辟蹊径,力抵颓风,开创了“浙派”篆刻,风格纯朴古雅,刀法犀利中求生涩,独树一帜。其后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继之而起。他们均系杭州人,故又称‘西泠八家’。后凡篆刻艺术上宗此风格者均称之为‘浙派’。浙派在篆刻史上绵延二百多年,其影响不止于西泠诸子,晚清的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篆刻大家,无不从“浙派”入手,卓然成家。


黄易、赵之琛、钱松印十二方

2011年,“浙派”篆刻当今代表人物,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江成之一脉三代师生的作品展出于上海,这场名为“传承百年、活力犹现——‘浙派’印学的源流及传承”的篆刻展,梳理了数百年“浙派”的流变发展,为当今金石书画的鉴藏吹入一缕清风。

江成之,原名文信,以字行。号履盦,别署亦静居。出生于一九二四年,浙江嘉兴人。一九四三年入王福庵先生门下,一九四七年加入西泠印社,为解放前入社至今健在的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之一。此次将于西泠秋拍面世的西泠八家中黄易、赵之琛、钱松三家共十二方佳作,正是江成之先生旧藏,皆收入《履盦藏印选》中,并且都有多次出版,其中六方更为丁辅之先生旧物,一方曾藏吴朴堂与王福盦先生处,并有福庵先生手刻边跋,可谓传承有序,更包含了西泠印社两代印人的心血。

钱松(1818~1860),字叔盖,号耐青、铁庐,别号未道士、西郭外史、云居山人,室名未虚室,浙江杭州人,为“西泠八家”殿军,承浙派,启新象,为“浙派后劲”。西泠拍卖曾于2010年秋拍推出钱松佳作二十二方,令印坛为之一振,此次所呈现之五方钱松作品,虽少而精 ,皆丁仁、王褆二公旧藏,后入江成之先生之履盦,且多收入《丁丑劫余印存》中。西泠旧物,复归西泠,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此五方佳作,一朱四白,皆仿汉印式,“杨疋南”印,原为吴朴堂物,转赠王福庵,福庵先生于石上刻有边跋以记其事:“此叔盖真迹也,朴堂得自西泠,将以持赠,履盦过我寓斋,共相欣赏,福厂记,己丑三月。”印仿汉朱文,以平正出,线条挺拔,苍而能润,深得汉印三昧。“闵钊之印”与“文蔚私印”皆四字白文,一仿汉官印,一仿汉私印。“闵钊之印”以切刀为主,沉雄浑茫,“文蔚私印”则多参以披削法,用刀不见锋棱,秀润工雅。“杨石头藏真”亦作汉铜印式,五字作一二二排布,平实自然,“杨”字七条竖线,统一中有变化,自然灵动,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用刀功力。“范禾”拟汉切玉法,线如折钗,自古为印,粗朱细白皆为难作之体,此印线条细劲而能厚,实不易也。

赵之琛(1781~1860),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又号宝月山人,斋号补罗迦室。篆刻得陈豫锺传,能尽各家所长,为集浙派之大成者。其作品章法纯正,刀法挺劲俏丽,在结构和运刀上都有很高的技巧,功力极深。尤以切玉法一种最为著名,浙派刀法也表现得最为明显,为浙派后四家中代表人物。此次上拍次闲八方佳作,朱白文各半,皆以浙派典型切刀法出之,或雄浑朴茂,或大气宽厚,或灵动安雅,都为精制上品,传世佳作,确为得浙派正传者。

黄易(1744~1802), 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工书,娴熟隶法 。篆刻为丁敬弟子,并有出蓝之誉,与其师并称“丁黄”,为西泠前四家中代表人物。尝谓“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二语可为刻印三昧 。其作传世甚少,市场所见,百不一真,此方“戊子经元”朱文印,可谓其代表之作,作于乾隆乙亥,黄易三十六岁时,印仿元人朱文法,黄易在“乔木世臣”一印的边款中曾提到:宋元人好作连框朱文,丁丈敬身亦喜为之。可知此印式丁敬亦常作。此印风味似赵松雪,纯以玉筯篆法入印,温婉厚润,而运刀灵动多变,笔意流转,细细读来,无一笔不灵动,而无一笔不沉稳,浙派之中,丁敬之后一人而已。此印亦为丁辅之旧藏,收入《丁鹤庐西泠八家印存稿》中,并见于《丁丑劫余印存》,后归江成之先生,收入《履盦藏印选》,今日得观此作原石,真平生一大快事也。

西泠八家印作,原石多散佚,此次能汇齐三家,实为不易,且三家之中,黄易为传丁敬衣钵者,赵之琛乃集浙派大成,钱松为浙派后劲,西泠三家,重汇西泠,实为印坛盛事,也是此次西泠秋拍为爱印之人奉上的一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