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西泠春拍中国陈年名酒专场综述
时间:2011/06/23 作者:楼萑蔺 来源:西泠拍卖

酒由粮食酿成,看似水般清澈,却藴藏了热血的能量。中国人正因了这酒的陪伴,才在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中被唤醒了采菊东篱下的忘世情怀,才在宽阔平坦的现实主义道路中幻化出了一抹浪漫主义的彩虹。直至今日,酒仍是如此重要的文化象征,缺少了它的人际交流显得枯燥,缺少了它的内心审视则流于肤浅,酒作为文化消费必需品的地位日益凸显。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2011春季拍卖会推出中国陈年名酒专场,邀有缘之士共赏两千余瓶中国白酒,此陈年佳酿值得一世典藏。

佳酿陈年 盛世奢藏

西泠名酒主推的贵州茅台酒产自贵州省遵义市怀仁县,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赤水河微甜可口,饱含了紫砂地层中的微量元素,滋养了两岸优质高粱和小麦,再加上这里冬暖夏热的气候,最适宜酿酒微生物繁衍。自然无污染的粮食、水和酿造环境保证了茅台酒的健康质量,经现代方法测定,茅台酒含有1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能起保健和药理作用,1993年新华社报道说即使天天喝茅台,对肝脏也无损害。1972年周总理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明言,在茅台酒厂上游100公里内不能因工矿建设影响酿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厂,而产自70-80年代的茅台酒因酿酒所用的粮食不施化肥和农药而特别适于饮用及收藏。

贵州茅台酒的生产工艺与众不同,耗时为普通白酒的五倍以上。其同一批次的原料要经九次蒸煮、加曲、堆积发酵、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一年后再陈酿三年、勾兑存放一年以后才能上市,故能与微生物结合充分,香气成分多,酒体丰满醇厚,香而不艳,低而不淡,同时其成品量极为稀少,据厂志记载,从1953年建厂到1986年,茅台酒厂仅生产21460吨茅台酒,平均每年只产650吨。酒体醇香、味道独特加上产量控制,茅台酒一直是价格最高、最受瞩目的中国名酒。

旧社会社会经济生活凋敝,茅台酒却因其稀缺性和独特品味而畅销全国,深受达官贵人的热捧。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在开国大典当晚的第一宴中选择了茅台酒,从此以后,茅台酒成为国宴酒和外交礼仪酒,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都曾对它赞不绝口,它曾在多次全国评酒会上蝉联冠军。现代视野下,陈年名酒因其稀缺的特性而很快被赋予了新的价值——收藏保值,计划经济时代以及其后的一段时间内,普通大众消费一般白酒已是奢侈,茅台酒则几乎不见流通,加上时间因素,当时的茅台酒能再现于世已不容易,若要求封膜完好,并且存酒量在1000克以上,也就是达到拍卖标准者则少之又少,正因如此陈年名酒注定是收藏和拍卖界的新宠。

一一春季 聚焦名酒

自2010年春天地动山摇般的名酒拍卖浪潮伊始,品鉴者和投资者一次次触动着大众的神经,为一瓶茅台酒豪掷百万早已是过去的新闻,随时都有新标王诞生的可能。西泠拍卖以发展的眼光立足当下,此次春拍将组织自公司成立以来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一次酒类专拍,足以达到各类收藏爱好者和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为拍卖界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9年2月3日产土陶瓶茅台酒(三瓶酒为同一生产日期)

茅台依旧是酒界之王,本场拍卖不乏精品,让我们共同关注一组1959年同日出厂的3瓶五星牌贵州茅台酒,皆标有出厂日期——1959年2月3日,得自茅台酒厂成立初的第一代酒师。揭去其中一瓶的外包棉纸便现保存完好的瓶身和酒标,俨若刚出厂之貌,虽经历五十余年,依然崭新如故,是本已稀少的五十年代茅台酒之翘楚。


约1973年出口意大利葵花牌贵州茅台酒

而4瓶71年木塞黄釉瓶茅台酒和意大利回流的葵花茅台酒也都是不多见的品种。木塞黄釉瓶茅台酒生产于文革期间,土陶瓷瓶内外挂黄釉,木塞瓶盖外裹红色封膜,由于土陶瓷瓶制作工艺复杂,故1972年后不再使用。此4瓶木塞黄釉茅台酒品相极佳,瓶身色泽均匀,酒标光洁如新,几乎与出厂时不差毫分。意大利回流的葵花茅台酒是文革时期出口专用的茅台酒品种,采用古法酿制,出厂前窖存十年以上,比普通茅台酒多耗一倍时间,当时仅酿制1000瓶,传之于世,回流至此,弥足珍贵。


1983—1984年飞天牌贵州茅台酒(黄釉大飞天)

另一亮点是七十年代末期出厂的葵花牌贵州茅台酒一组12瓶,八十年代出厂的酱釉五星茅台一组12瓶,黄釉五星茅台一组12瓶,黄釉大飞天一组12瓶。其他如1980-1985年五星牌贵州茅台酒大全套(60瓶)和1979-1985年飞天牌贵州茅台酒大全套(60瓶),几乎见证了文革后茅台酒的发展历史。这些经典茅台,与异彩纷呈的十七大名酒们一起,静候八方来客齐聚世贸,共续佳缘。


1993—1996年五星牌、飞天牌贵州茅台酒一组60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