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陆镜清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从 2005 年初成立股份制公司,至今 2 年有余,已成为中国艺术品南方市场的重镇, 2006 年底,中国艺术市场选出年度“五大非凡拍卖行”,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与香港佳士得、台湾罗芙奥等资深拍卖行并列其中,业界誉为“北有嘉德 南有西泠”。公司总经理陆镜清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我的梦想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中国南方的艺术品市场中心移到杭州来,未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迈入国际化,中国传统文化精品将更具价值。”
1979 年就开始从事收藏,历经近 30 年艺术品市场浸淫的陆镜清,拥有广泛的人脉和精锐的经营思维。北京的荣宝斋杭州分店就由他经营、上海的朵云轩拍卖公司也曾找他任总经理,而生于杭州的他最终选择了自小伴他成长的“中国第一名社”——西泠印社。
“我们走在大路上”
西泠印社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学术团体,自 1904 年创立以来,迄今已经有 100 多年历史。其崇高的学术地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奠定了在中国金石篆刻乃至文化界“天下第一名社”的地位。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都担任过社长,光藏品就逾万件。“这种积累是你用钱无法买到的,我对西泠印社有深厚感情。”
正是怀着这份特殊的感情,陆镜清收获了两次最为得意的拍卖。 2005 年西泠印社首次杭州开槌。五个专场 1200 件拍品创下近 2 亿元的成交额。拍品之精,让投资者和藏家兴奋;成交额之高,让同行侧目。来自北京的刘新惠称,打破了全世界艺术品拍卖首场拍卖不超过 1 亿元的“玉律”,超过 1200 人的到场人数更是中国人气最旺的拍卖会。 2006 年年底艺术品市场处下滑态势,西泠拍卖仍以平均成交率 86% 名列前茅,震动国际买家的印章专场,更是达到了近乎 100% 的成交率,“那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成绩证明我们发展方向是对的”,陆镜清睿智地笑了笑。
对此,西泠拍卖的出版部主任胡西林一言点破:“真乃居先,诚为业本是我们事业的核心,我们走在大路上。”
“这条大路会越走越广阔,我们的拍品一次比一次好,藏家信任我们,买家愿意找我们,此次 7 月春拍的古代书画专场又是一场精品盛餐。我们走的是正路,‘真乃居先’引领着这个市场发展。”陆镜清说。
接二连三的成功拍卖,杭州终于可与北京、上海平起平坐,形成了艺术品拍卖市场三足鼎立之势。其实杭州已排在上海前面,公司成立两年来,已连续三次刷新长江以南拍卖的最高纪录。
获国际同行青睐
放眼国际天地宽,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终将拥有一席之地。陆镜清表示,国外艺术市场年成交额达 2000 亿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仅为 200 亿人民币,市场空间很大。融入国际拍卖市场是西泠拍卖的既定方针,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中国艺术品。目前西泠的许多拍品来自新加坡、台湾、香港、美国,已占 20% 。“我们最初才不到 1% ,去年的印章专场 50% 来自境外,此次春拍的砚台更是 60% 来自海外。在海外,许多国际顶级藏家热情接待我们,‘西泠拍卖’得到了国际认可。”
中国艺术品市场要迈入国际,关键在人才,与国际一流拍卖行最大差异也在于拍卖行本身的质素。人才的国际化是我们所企求的。只有把自身做好,才能在同一平台上与这些国际一流大行对话。陆镜清坦言,这 2 年与国际公司多有交流,学到了许多新东西,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青睐。
艺术品市场迈入成熟期
陆镜清认为从 1993 年新中国有拍卖以来至 2005 年,是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第一阶段,如今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入了一个调整期。“真者愈真,醇者愈醇,传统文化的价值逐渐在现代社会中彰显魅力,市场日益走向成熟。如古代之书画市场就不断上涨,砚台也比过去价格高许多。反之,当代、近现代一些不太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虽经炒做,但岁月‘流金’,有的竟跌了 100 至 200% 。”
中国艺术品市场如今进入一个质量时代。陆镜清敏锐地发现,如今拍品数量明显减少,艺术含量明显提高,门类扩大,图录质量、服务理念也相应提升。“我们日益努力的不仅仅是为了拍卖,其实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传播。拍卖前我们精心编撰图录,每一场拍卖都花费 200 多万元印制 8000 套图录,为的就是与买家作艺术的心灵对话。”
近现代大师与古代大师作品拍得最好,折射了时代审美进步。陆镜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文革”后有一个断层,一种浮躁漂流于社会。艺术品市场已显现出新一代收藏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复兴。“西泠拍卖将继续为此作出不懈努力,引领艺术市场,捍卫中国传统文化。‘不薄今人厚古人’是西泠拍卖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