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春拍的收尾一战,西泠印社推出了首个砚台专场,并于周末在上海希尔顿大酒店预展。尽管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风起云涌,极为火爆,但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一直比较“冷清”,很少有机会登上拍卖的“殿堂”。这次西泠推出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首个“名砚专场”,将有118方各式名砚齐聚一堂,其中20方更是历代名砚精选。“西泠素以印章杂项著称,可谓中国文房史上的鼻祖,他们进行名砚拍卖应是有标杆作用的。”一名收藏界资深人士说道。并且他指出,从来砚台一直是收藏界的冷门,也没有人对它进行过炒作,“从目前的价格来看极具升值潜力。”
砚台的历史十分悠久。通常说法是在战国出现了较为规整的文书工具以后才产生砚台的。砚台被普遍使用是秦汉时期的事,至东汉魏晋基本趋于定型。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砚台由纯粹的实用书写工具而被逐步文人化、艺术化,成为文房四宝中凝聚文人情愫最多的文玩。悠悠数千年,砚台蔚然而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美不胜收。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砚台在艺术品市场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没有一位书画家可以不在砚上濡毫而绘出传世杰作,古老的砚台见证了数千年文明传承,一部砚史记载的正是华夏文化的辉煌。但是,尽管历史长河砚台遗珍无数,也尽管砚台的文化含量和经济价值都不言而喻,放眼海内外艺术品拍卖史,迄今为止,还没有谁为砚台做过一场专门的拍卖。
1992年香港拍卖市场上出现一方17世纪出品后由国画大师张大千收藏的端砚,经众多买家竞争,最终以38.5万港元落槌。时隔多年,水涨船高,如今的好砚台也早已不是这个价了。
此次砚台专场中,一方九龙祥云规矩端砚,估价就在25万至35万元。这方砚台,寓方于圆,取天地之意,通体工刻龙纹,四侧双龙戏珠两两相对,足底刻篆书“雍正年制”。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此雕刻应该来自皇家收藏或使用,而且从材质、雕刻和造型品相三个方面来评价,这方砚台也是上乘之作。据悉,目前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我国古代砚台拍卖价较高的多以端砚创造,而一般来说,方形、圆形的砚台也要比不规则的砚台价格贵得多。
此外,吴昌硕、铁保、翁大年铭端溪合同砚,“扬州八怪”之一金冬心铭伴陋室端砚也非常出挑。由于明清以后,文人对于砚台石质要求很高,所以明清以来的砚台价格也就越来越高。
西泠印社与砚台就像西泠印社与印章一样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本次西泠拍卖征集到的118方各式砚台,都是历代大家、名家曾经使用或收藏过的。如吴昌硕、铁保、翁大年铭端溪合同砚,“长生无极”汉瓦砚,九龙祥云规矩端砚,伊秉缓等铭大西洞端砚,金农铭伴陋室端砚,吴湖帆、潘静淑铭大西洞端砚等,可谓件件有来历,方方有故事。以吴湖帆、潘静淑铭大西洞端砚为例,此为吴湖帆、潘静淑夫妇当年用砚。吴潘夫妇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在当年海上画坛是出了名的,但是两人合铭的砚台(包括其他文房用品)还是第一次看见。砚铭刻于1939年春天,3个月后,潘静淑因患阑尾炎延误诊治而病故,这方砚台及其铭文成了吴潘夫妇恩爱一生的永远见证。
砚台把玩,在于雅趣。有雅趣者甚至拿砖瓦来做砚台,当然,这可不是普通的砖瓦,而是汉砖、汉瓦。此次专场中,一方“西汉·长生无极筒瓦砚”和“延熹四年汉砖砚”就是另类。“西汉·长生无极筒瓦砚”直径17厘米,当面正中有一乳钉,外围两周弦纹夹一周连珠纹,上刻仿古琴形砚,线条流畅、纹饰朴雅。当年有学者观赏此砚,认为这是文字饰,但未能识读。虽然,汉砚从制作精巧到人文背景不及明清,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它仍然具有一定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