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1830~1904) 为侄孙翁康孙作 隶书易林书法巨册

图录号: 75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75
翁同龢(1830~1904) 为侄孙翁康孙作 隶书易林书法巨册
纸本 册页(共七十三页)
1900年作
识文:六月采芑,征伐无道……赖四蒙五,抱福归房。
款识:光绪戊戌(1898年),余至南昌,侄孙惠夫以子贞何先生写易林刻本见视,遂留匧中⋯⋯是岁十月既望,松禅。
钤印:松禅居士(白) 天放闲人(朱)
题跋:1. 此常熟翁文恭公隶书易林也。凡七十一叶二千余文,⋯⋯康有为既悲既喜题。钤印:康有为印(白)
2. 文恭公此书高逸奇伟⋯⋯因再有书其后。庚申(1920年)四月,康有为又题。钤印:康有为印(白)
签条:松禅真迹。癸未(1943年)秋分,后学萧蜕署。钤印:辠松老人(白)
著录:1.《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康惠仁著,油印本,1958年。
2.《万木草堂遗稿》卷二,康同璧著,北京油印本,1960年。
3.《万木草堂遗稿》P193,成文出版社,1978年。
4. 《馆藏康有为、梁启超数据目录》P41,广东省中山图书馆,1983年。
5.《康南海自编年谱(外二种)P203,中华书局,1992年。
6.《语文一得》P132,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7.《翁同龢日记》第六册P3299,陈义杰整理,中华书局,1998年。
8.《戊戌变法与翁同龢》P240,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9.《二十世纪翁同龢研究》P273,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翁同龢日记》第六册P3299,陈义杰整理,中华书局,2006年。
11.《戊戌变法史研究》上P175,上海书店,2007年。

12. 《从甲午到戊戌 康有为 我史 鉴注》P424,三联书店,2009年。

13.《翁同龢日记》第七卷P3349,翁万戈编,中西书局,2012年。

14. 《清代笔记、日记中的书法史料整理与研究》下P679、P682,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

15.《万木草堂集》P478,青岛出版社,2017年。

刊载:16. 《美术学报》P58, 翁同龢与康有为交游考——兼论翁氏书法的碑学取法问题 ,美术学报编辑部,2020年第6期。

17. 《青少年书法》P39, 论翁同龢与何绍基的交游对其书法的影响 ,青少年书法编辑部,2025年第2期。

说明:翁同龢为咸丰六年(1856)状元。翁同龢侄孙翁康孙上款。康有为题跋。萧退闇题签。云海秋旧藏。题跋上款为云海秋。

册尾带翁同龢致上款翁康孙有关本册书法手札一页:“何君隶书临写一通,计七十一叶,即查收。未知篇次有无颠倒遗漏,如须原本查对,即可取去,对讫仍付来,我剧喜之也。惠夫览。十六。” 

翁同龢为晚清重臣之首,曾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书法造诣精深。时人对其评价甚高,政治上称他为“维新第一导师”,书法上称他“国朝书家,刘石庵外,当无其匹”,书名满天下。此为其隶书《易林》巨册,凡七十一页,洋洋两千余字,作于1900年十月十六日(12月7日),时翁氏71岁,在家乡常熟白鸽峰,正值其书法艺术圆融、人书俱老之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第三年。

更为难得的是,康有为在册后的题跋,是关于康氏视角戊戌变法始末的唯一留存墨迹,是翁康二人关系的重要实物证明。此篇著录累累,收录于《万木草堂遗稿》等最重要的文集,足见康氏对此之重视。在本墨迹面世之前,其中文句已被学界频繁引用。此跋文书于1920年,时康有为62岁,此时翁同龢已去世16年。在见到翁氏墨迹后,康有为“既悲且喜”,文中感念旧事,无处不流露对这位革命导师的无限缅怀与感激之情。

 

翁同龢于款识中阐述了本册之缘起:1898年,翁氏南归途中道经南昌,从其侄孙翁康孙处获得何绍基书《易林》的刻本,藏于箧中。至1900年,兴之所至,提笔临摹,数月方才完成。

翁同龢与钱澧、何绍基并称“清朝学颜三大家”,其对何绍基的隶书更是推崇备至。翁氏少时与父亲入京,当得以结识当时仍在京官任上的何绍基,此后便展开了几十年亦师亦友的交流。同治十二年何绍基去世,翁氏得知后伤心不已,时常揣摩子贞留存之书迹。细观此册,通篇用笔深得何绍基隶书之精髓,其结字周正,用笔平和,在何氏书风基础上融进了一种庙堂气,可谓融古出新,自出机杼。

1898年,也是清代国运转折之关键节点,发生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变革:戊戌变法,以及后续的戊戌政变。

现在一般史论界认为,是张荫桓向翁同龢力荐康有为,才令他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不过,最后去光绪帝面前推荐康有为的必然有翁同龢,可谓对康氏有知遇之恩。翁、康二人是戊戌变法的关键推手,此段历史,在康有为题跋中详细陈述:自甲午战败后,翁同龢深忧国势阽危,亟思救国之策。彼时,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已成强国先例,翁同龢鉴此,便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赞其才学。光绪帝纳其谏,遂命翁同龢拟旨,于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颁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开启变法维新之序幕。然而,因保守派荣禄在慈禧太后面前进谗诋毁,伺机构陷,致使变法失败。因翁同龢识人不清,故清室均将此事归罪于翁同龢,幸因王文韶叩首力保,翁氏方得免于死罪。至此之后,翁同龢罢相,永不被录用,回乡读书养老。康有为出逃海外,并被悬赏追杀。就在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入北京,太后出逃。

康有为在跋中还提到了翁同龢书写这一题材的意义:“公写《易林》亦文王蒙难演易也”。翁同龢书《易林》,正如周文王蒙难囚居羑里时推演《周易》,二人均处忧患之时,却时时不忘家国大事,这种情怀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的,这也是一场跨越千年的致敬。因此,是册无论从各方面研究都极为重要,应是市场所见翁同龢最大体量的书法宏构,极具书法艺术及历史文献研究价值,堪称一部无声的史诗。

WENG TONGHE  CALLIGRAPHY IN OFFICIAL SCRIPT

Ink on paper, album (seventy-three pages)

Note: Dedicated to Weng kangsun, inscribed by Kang Youwei and titled by Xiao Tui'an.

47×42cm×73      

RMB: 800,000-1,200,000

作者简介: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声甫、讱夫,号瓶庵、松禅、玉圃、瓶笙,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状元。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垂三十年。工诗文,擅画山水、木石、杂画。工书,称同、光间书家第一,名闻于时。 

鉴藏者简介:云海秋[近代],名韶,字海秋,原籍广东文昌,云茂琦孙,曾为萨镇冰秘书,民国初为浙江实业厅长。

上款简介:翁康孙[近代],字惠夫,翁同书孙,翁曾桂嗣子,深得叔祖翁同龢喜爱。

跋者简介: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世称南海先生,广东南海(今佛山)人。近代重要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维新派领袖。曾组织发起“公交车上书”,戊戌变法失败后组织保皇会。精书法,书宗北碑,为清末民初书法大家。为西泠印社早期赞助社员。

题签者简介:萧退闇(1876~1958),名蜕,字中孚,号退闇、蜕公、又号寒蝉、辠松老人,江苏常熟人。晚居苏州。曾任苏州文管会成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博通经史,尤精小学。工书,擅篆隶。又善治印,邓散木、沙曼翁出其门下。南社社员、同盟会会员。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