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鏊旧藏红太湖供石摆件

图录号: 556

估价RMB: 550,000-850,000

成交价RMB: 1,092,500(含佣金)

556
明·王鏊旧藏红太湖供石摆件
来源:明代著名文学家王鏊旧藏。
说明: 石之旧藏者王鏊,是明代中期的名臣、文学家。王阳明曾赞其“世所谓完人”,唐寅亦为之题联“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王鏊辞官之后,生活在故乡吴县,今为江苏苏州,此地园林之风流行,并盛产太湖石。王鏊在苏州有两处大宅院,一处为城内怡老圆,一处为太湖之滨陆巷“惠和堂”,共占地数十亩,为苏州最大私人园林,足以见其实力雄厚。
 太湖石置于园林中露天为多,放在厅堂清供为少见。此件红色太湖石曾为王宅一隅,石有底座,可知其曾摆在厅堂之内。皮壳红润,包浆浑厚自然,年代久远痕迹,石表面多处可见人工修磨细节,为古人早期制石作法之典型。
 太湖石产自苏州洞庭山太湖,以色白、青黑为多,红色最为稀见,红太湖石文献中亦罕见记载。明人园林喜置太湖石,因其石象洞天,似昆仑仙山。此红太湖石体量硕大,气势磅礴,色泽变化之莹润如若琥珀。最为难得在其造型“漏、透、瘦”,颇符《长物志》所言“岁久为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石体虽大却玲珑多窍,涡洞相套,见水石鬼工。
 古代赏石大多经过人为修治,修治是一个复杂且历史悠久的过程,涉及对石头的形态、质地、色彩等多个方面的加工和改造。自宋代以来,赏石大多经过人为修治,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修治的过程和技巧也在不断进步。宋代赏石可能是略加修治以达到自然完美,修治痕迹在宋代可能会因时间的流逝而风化殆尽,而到了后续朝代中,修治行为不加掩饰。这些修治方法和痕迹,从而成为断代的重要依据。这方红太湖赏石,透漏有加,质地细腻温润,皮壳老辣,击之磬声。有几处经过古人修治加工痕迹,随着时间的流逝,痕迹风化几乎消失。加工遵循自然的秩序和原则,避免了过度的人工干预,达到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美学境界。应是明代或更早,可能到宋。 原配楠木座,方正平素,四面开壶门,做工考究规矩大方,典型明式,应是明代配置。
MING DYNASTY A TAIHU LAKE STONE ORNAMENT COLLECTED BY WANG AO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Wang Ao, a famous literati in Ming Dynasty.
带座高:84cm
RMB: 550,000-850,000
藏著简介: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拙叟、林屋主人、洞庭主人,江苏苏州人。王琬子,成化十一年进士,乡试、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三,授编修,弘治时任侍讲学士、充讲官,正德入内阁,累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次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博学有识鉴,工诗文、善书法、文章尔雅、议论明畅。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