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1445~1499)、俞 珩[明·弘治] 跋唐十八学士登瀛图

图录号: 1487

估价RMB: 300,000-500,000

成交价RMB: 4,830,000(含佣金)

1487
程敏政(1445~1499)、俞 珩[明·弘治] 跋唐十八学士登瀛图
纸本 镜片
识文:1. 右唐十八学士登瀛图,宋李龙眠画,有苏米题字,宣和印章,今歙环溪朱氏所藏也。朱氏之先尝失之,而独遗其后跋,甚久,朱氏之彦曰,尧绍处士偶得之于浙西,再加装潢,缀以旧跋,朱氏之物散而复完,可谓不偶也已。予访处士于溪上,获观是图,因有感焉,辄赋近体一律,用备故事。冠冕分明见盛唐,百金谁购宋宫藏。山人妙绝丹青手,学士名高翰墨场。千里忽惊雷剑合,十年空叹楚弓亡。能完手泽真非偶,抚卷令人羡紫阳。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五月望,赐进士及第奉训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同修、国史经莚官兼太子讲读官、休宁程敏政题。钤印:克勤(朱) 瀛东别业(朱) 篁敦(朱)
2. 千载刚明说世民,虚心下士更无伦。如何教写登瀛像,不画昭仪示后人。山阴俞珩。钤印:鸣玉(白) 节斋(白) 看雨亭(朱)
著录:《篁墩程先生文集》卷七十,明程敏政撰,明正德二年(1507)刻本。
说明: 程敏政与唐寅皆一代高才,也曾中得解元,但因同陷会试案而让人唏嘘不已。程氏因忧愤,出狱三天生疽不治而亡,虽弘治皇帝马上派人追赠尚书衔,却已无法追回一代巨儒的生命。后人谈及程敏政,均不约而同为程氏的高行而折服。
程敏政为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作为皇帝的老师,前代大学士的女婿,程敏政曾与李东阳、杨一清并称明代三大神童。他书名显赫,一时诏告碑记皆出其手。《明史》有评:“学问该博称敏政,文章古雅李东阳,皆为一时之冠。”他在诗文、方志、谱系学、理学均有不凡建树。在程氏短暂的一生中,著作多达二十余种五百余卷,李东阳仍称“经世之学不能尽用”,他的早殁无疑是学界一重大损失。
本卷程敏政跋《李公麟十八学士图》,原为歙县朱氏旧藏,在顺治年间不知何故流向东瀛,长期被寺庙秘藏。由程氏题跋可知,本跋乃为朱克绍所藏李公麟作的题跋,全文载于《篁墩集》(正德二年1507年刻本)。
卷后另有弘治间绍兴名士俞珩题跋。俞珩与赵良辅同时题跋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姚绶《红梅图》卷后,而赵良辅是程敏政和李东阳的共同好友。所以俞珩机有可能通过其关系而认识程敏政。俞珩书法极少,市场中从未得见。
察遍海内外公私收藏,程敏政手迹仅存寥寥,故宫博物院藏陆游《怀成都十韵诗》跋尾;甘肃省博物馆藏《上李宾之手札》;上海博物馆藏宋人《睢阳五老图》跋;台北故宫藏林逋《二帖》跋;私人藏明人手札合集中《雪崖操》诗页并此卷而六。此卷也是市场上唯一流通且存世字数最多,尺幅最大的程敏政手迹。
CHENG MINZHENG AND YU HENG  INSCRIPTIONS
Ink on paper, mounted
Literature: Collection of Works by Mr. Huang Duncheng, vol. 70, 1507
114×27.5cm
RMB: 300,000—500,000
作者简介:1. 程敏政(1445~1499),字克勤,中年后号篁敦、篁墩,又号篁墩居士、篁墩老人、留暖道人,安徽休宁人。程信之子。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左谕德,直讲东宫,以学问渊博著称。弘治时期,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十二年(1498),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被污下狱。寻勒致仕卒。有《宋遗民录》《篁墩文集》《新安文献志》《明文衡》《宋纪受终考》《休宁志》等。
2. 俞珩[明·弘治],字鸣玉,浙江绍兴人。略知吟咏,作《讥贪官诗》等。明弘治初为浙江镇守内官张庆掾史贴书,为庆亲任,及庆死,谪岭南戌海边。
《邻交征书》是日本江户末期出版(1838—1840年)的中日关系史料集,收录汉魏至明清有关中日交流的诗文615篇,其中除征引传统典籍外,尚收录“传来之真书、临书及拓本、石刻、碑铭、行状等”,这里的“真书”指的是传入日本的中国人书法真迹,共60件,皆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珍贵文物。历经岁月洗磨以及战火,这些书法真迹多有散佚,流传至今者可谓珍若拱璧。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见到了《邻交征书》卷二著录的明杨端夫行书《赠了庵禅师诗》真迹一幅,这幅书法五百余年后重归故土,堪称艺林盛事。
行书的上款人了庵禅师(1425~1514),是明代中日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了庵禅师姓三浦,名桂悟,号堆云,又号钵袋子,日本伊势岩内人,曾任伊势赡养寺、东福寺主持,赐号佛日禅师,有《了庵语录》二卷,《本朝高僧传》卷四三有传。了庵禅师1511年以正使身份出使明朝,时已八十七岁,“禅师德望之重,位师表之尊,而齿逾入耄三,而选以充之”(景徐周麟《奉赠了庵和尚入大明国诗序》)。这次随了庵禅师入明的人数达668人之多,其中50人循例入京,其余留在宁波待命。了庵正德六年(1511)九月抵达宁波,同年经杭州至苏州,在此因农民起义滞留半年始得赴京。《武宗实录》卷八四“正德七年二月丙子朔”载“日本国王源义澄遣使贡马匹、盔铠、大刀诸方物”,即此次了庵使团所贡。入京后了庵使团于正德七年(1512)春再度经过苏州,杨端夫的赠诗当即作于此时。
在明期间,了庵禅师与江南文人特别是余姚、苏州文人多有交流。
大儒王阳明曾作《送日东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
世之恶奔竞而厌烦拏者,多遯而之释焉。为释有道,不曰清乎;挠而不浊,不曰洁乎。狎而不染,故必息虑以浣尘,独行以离偶,斯为不诡于其道也。苟不如是,则虽皓其髪,缁其衣,梵其书,亦逃租繇而已耳,乐縦诞而已耳,其于道何如耶。今所日本正使堆云桂悟字了庵者,年踰上寿,不倦为学,领彼国王之命,来贡珍于大明。舟抵鄞江之浒,寓馆于驲,予尝过焉。见其法容洁修,律行坚巩。坐一室,左右经书,铅采自陶,皆楚々可観爱,非清然乎?与之辨空,则出所谓预修诸殿院之文,论教异同,以并吾圣人。遂性闲静安,不哗以肆,非浄然乎。且来得名山水而游贤士大夫,而从靡曼之色不接于目,淫哇之声不入于耳,而奇邪之行不作于身,故其心日益清,志日益浄,偶不期离而自异尘,不待浣而已絶矣。兹有归思,吾国与之文字以交者,若太宰公及诸缙绅辈,皆文儒之择也,咸惜其去,各为诗章,以艶饰逈躅,固非贷而滥者,吾安得不序。皇明正徳八年癸酉五月既望,余姚王守仁书。
这篇序非常有名,在《本朝高僧传》卷四三《京兆南禅寺沙门桂悟传》、《汉学纪源》卷二《桂悟第二十七》中均曾收录全文。在这篇序中,王阳明将禅师的人格魅力概括为“清”、“洁”二字,指出与其有文字之交者,“若太宰公及诸缙绅辈,皆文儒之择也,咸惜其去,各为诗章”,可以想见禅师归国时明代官绅文士送别的诗文颇为不少,可惜留存无多。在阳明学历史上,了庵向来被视为日本传播阳明心学的第一人,此序即为最重要的左证。
本次回归中土的杨端夫书法真迹,即是王阳明所说中土人士送别禅师时“各为诗章”的珍贵遗存,原诗云:
日本了庵禅师膺使命来我皇明,馆于姑苏几半载。凡士大夫之相与者,无不敬且重焉,以其齿德既高口学亦称是故耳。昔王摩诘(所谓)色空无得而不物物,语默无际而不言言者,似为今日禅师道也。予接遇日久,因赋二诗以赠,一以咏号,一以送行云。拨开云雾灵台湛,着尽工夫岂惮劳。六凿已空无个事,一身天地自逍遥。 文采飘然语意真,圣朝尤重老成人。明朝授节归东国,会见贤王眷顾频。正德七年四月望日,姚江杨端夫稿。
这段诗序中提到禅师在姑苏居住半年时间,“凡士大夫之相与者,无不敬且重焉”,杨端夫与禅师“接遇日久”,故在其离开时赠诗二首。这两首七言绝句,“一以咏号,一以送行”,第一首扣紧禅师了庵之号,强调一个“空”字,赞赏其“一身天地自逍遥”的人生态度。后一首对禅师的文采给予“飘然”的评价,让人想起杜诗“白也思无敌,飘然思不群”的嘉许,看来禅师在诗文方面也颇为擅长。末二句是对禅师此行的肯定,认为归国后定得到贤王眷顾,也是杨端夫的一种美好祝愿。
杨端夫,号海村,姚江人,地方名士,日本使节多与之交往。当时中国文人为日本使团人士作诗赠别、题写序跋的屡见不鲜,如前述王阳明《送日东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今藏日本大东急记念文库)、唐寅《赠彦五郎诗》(京都国立博物馆,重要文化财)等。又如唐寅好友、同为“吴中四才子”的祝允明1511年曾作有《和日本僧省佐咏其国中源氏园中白樱花》和《答日本使》。值得注意的是,此日本僧省佐曾与杨端夫笔谈,向他请教过诗文作法(《古文真寳不审》,藏日本尊经阁文库)。省佐向明人请教《古文真寳》的相关问题,笔谈对象分别是祝允明、唐寅、杨端夫(其中杨的篇幅最多),知杨端夫与祝允明、唐寅或当熟悉,足证杨端夫在当时吴门文艺圈中属于颇为重要的人物。可见,日本使臣在苏州停留期间,与当地吴门书画家的交流颇为频繁,本件真迹也成为这一艺文交流的实物左证,意义重大。作为王阳明、唐寅、祝允明等明代一流思想家、书画家的友朋,杨端夫真迹的发现,对增进对当时人物交游及其相关研究的认识,显然不无裨益。
杨端夫赠了庵禅师的这两首诗,仅依靠其书法作品得以传世,也是这位明代名士留存的唯一诗文,可供后世辑录《全明诗》之用,故本拍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值得重视。
在中日交流史研究中,送别诗文最能体现中日友谊,其实物尤为可贵。杨端夫虽然史无明载,但从他与日本使节的交谊来看,仍是一位值得重视的人物。明杨端夫行书《赠了庵禅师诗》真迹,正是“中日诗谊”的见证,阅五百岁星霜而复归华土,称之为沧海遗珠,实不为过。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