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1642~1718)墨竹图

图录号: 799

估价RMB: 900,000-1,200,000

成交价RMB: 1,736,000(含佣金)

799
石涛(1642~1718)墨竹图
水墨绢本立轴
款识: 清音兰惹澄江头,门临曲岸清波柔。流声千尺绕龙湫,凄风楚雨情何求。云升树杪如轻雪,岛下新篁似滑油。三万个,一千畴,月沉倒影墙东收。偶来把盏席其下,主人为我开层楼。麻姑指东顾,敬亭出西徂。一顷安一斗,醉墨凌沧州。思李白,忆锺繇,共成三绝谁同流,清音阁上常相酬。清湘大涤子清音阁题壁兼怀施愚山梅渊公书此幅存稿。
钤印: 清湘老人(朱)阿长(朱)
鉴藏印: 大千居士供百石之一(朱)迟秋簃(白)钱镜塘藏(白)大风堂渐江髡残雪个着墨缘(朱)
签条: 清湘老人墨竹真迹,大千供
著录:张大千《大风堂书画录》第一辑。
说明:1.张大千、钱镜塘收藏。
2. 张大千题签,配象牙轴头。
3. 裱背有“上海博物馆书画装裱门市部装裱,一九六六年三月”标签 。
SHI TAOINK BAMBOO
Ink on silk, hanging scroll
literature: Catalogue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by Dafengtang, volumn I.
Note: collected by Zhang Daqian, Qian Jingtang; title slip by Zhang Daqian.
100×37cm
RMB: 900,000-1,200,000
作者简介: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靖江王后裔。五岁出家,法号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为“清初四高僧”之一。工山水、花卉,兼工人物,用笔高古。精释、道、儒三教,着《画语录》。
藏家简介: 1. 张大千(1899~1983),名爰,一名季,又名季爰,一度为僧,法号大千,又称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善孖弟。大千少年才俊,从梅庵、农髯先生游,泛读石涛、八大真迹,得其真髓,临摹几可乱真,与齐白石有“南张北齐”之称。作山水、花卉、鸟兽皆精妙,特擅写荷,名重当时。晚年作泼墨泼彩山水,为一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称其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2. 钱镜塘(1907~1983),浙江海宁人。原名德鑫,字镜塘,晚号菊隐老人,室名数青草堂、六莹堂,为吴越王钱镠之嫡裔。祖父辈均善丹青翰墨,富书画收藏。由于家学深厚,钱镜塘自幼便受熏陶,丹青以外,更擅金石书画鉴藏。经他手收藏过的历代书画金石计有五万余件,其中尤以五代徐熙《雪竹图》、董源《山水图》最为珍贵,而宋代范宽的《晚景图》、清代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等均属艺苑珍品。钱镜塘收藏的精神气节深为后人称道,被誉为“今之项墨林、安仪周、庞莱臣”,与沪上大画家、大收藏家吴湖帆并誉为“鉴定双璧”。生前为西泠印社社员。1956年起先后向上海、浙江、广东、江苏,以及浙江海宁、嘉兴等地博物馆及西泠印社捐赠历代书画、金石计3900余件。

石涛《墨竹图》创作年代推测

◎胡西林

《墨竹图》原为张大千收藏,是张大千“大千居士供百石之一”,印钤“大千居士供百石之一”、“迟秋簃”、“大风堂渐江髡残雪个苦瓜墨缘”,幷著录于《大风堂书画录》第一辑。张大千之后,《墨竹图》先后经钱镜塘、王一平收藏。王一平是一位 1932 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建国后长期担任上海市领导工作,工作之余,王一平雅好书画收藏。 1966 年,王一平在上海博物馆对此轴作重裱,幷将张大千原题旧签移入新裱包首,裱背有“上海博物馆书画装裱门市部装裱,一九六六年三月”字样。两个月后,“文革”爆发,王一平遭到冲击,《墨竹图》与它的主人一样也经历了“文革”的“炼”,幸运的是它完好保存下来了。本次献拍,由王一平家属提供。

《墨竹图》是石涛存世作品中为数不多的绢本作品之一,纵 100 厘米,横 37 厘米,绘竹一竿,孤枝繁叶,清泠泠有一股逸气氤氲画幅,令人置身画前,有一种观墨竹如同享清福的感受。视觉唯物,感觉唯心,画家创造艺术必须两者兼顾,而不以繁简论高下。

《墨竹图》未署作年——石涛存世作品中有许多都不署年款,而是祇署名号或者馆舍斋名。这是他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他署款的风格之一。判断石涛《墨竹图》以及其它未署年款作品的创作年代,除了对他的作品风格的把握之外,还可以依据他的履历和行踪来分析。他是大画家,游历广,记载也多,一生迁居多地,但是不同时期、不同居住地他往往使用不同的名号和斋名号,尤其在他还俗前后最为分明。比如,“大涤子”是他从北京回到扬州,在大东门外临近小秦淮河边筑“大涤堂”也即还俗后使用的名号,这一年是 1697 年,所以通常认为石涛是这一年开始启用“大涤子”名号。后来这一认识因为有了新的发现而提前了。目前被认定为真迹的石涛最早一件署号“大涤子”的作品,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十二开《花卉册》,该册作于“甲戌花朝”即康熙三十三年( 1694 )二月十五日——这比他筑大涤堂提前了三年,也就是说在大涤堂落成之前,石涛于 1694 年已经开始使用“大涤子”名号了。所以, 1694 年可以确定为《墨竹图》创作年代的上限。如果再推进一步,笔者认为《墨竹图》作于康熙三十六年( 1697 )或者说康熙三十六年之后,这可以从《墨竹图》上石涛的题诗及署款中作出判断。

《墨竹图》绘墨竹以外,在左下方还题有石涛古风旧诗一首,署款为“清湘大涤子清音阁题壁兼怀施愚山、梅渊公书此幅存稿”。显然,石涛绘此作是为了怀念他的两位老朋友施愚山和梅渊公。施愚山就是安徽宣城人施润章,他是顺治六年进士,大名鼎鼎的诗人、文学家,字尚白,号愚山。康熙十八年,已经年过花甲幷且去职还家多年的施愚山应朝廷的召唤,又赴京城试博学鸿词科,中试后被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梅渊公则是大画家梅清。梅清也是宣城人,两人分别长石涛 24 岁和 19 岁,都是石涛的长辈。康熙五年( 1666 ),石涛由江苏松江(今上海松江)游至安徽宣城,驻锡于敬亭山广教寺,其时宣城有书画社,石涛于此结识施愚山、梅渊公等。施、梅二位激赏石涛才华,从此结为好友,幷常常邀约,浸淫诗画,这一年石涛 25 岁。《墨竹图》上所题这首古风旧诗就是当年石涛与施、梅等人在距宣城县城北二里许的清音庵里聚会时所作。据《嘉庆宣城县志》记载,梅清等人当时结香灯会于清音庵,每岁四月集同人赋诗于此,石涛与施愚山也参与其中。这首古风是石涛为向施、梅二位索和诗而作,有抛砖引玉的意思,其中有“思李白,忆锺繇,共成三绝谁同流”之句,“三绝”就是指他们三人,其意思既为共勉,也抒胸怀,是很骄傲的。宣城十年是石涛一生中的重要履历,在这里他结交了对他一生有重要影响的许多人物,其中就包括施愚山和梅清。所以清音庵以及这首诗令他一生不能忘怀,这也是在此后的绘画中,他多次在作品里提及此事幷题书此诗的原因。比如现藏北京故宫、作于 1684 年的四开山水册页就是绘于施愚山去世不久,此时他已移居南京,挂锡长干寺,绘此册页是怀念老朋友,尽管册页中没有出现“怀念”一类的字眼,但是题书此诗其用意已经不言而喻。而绘《墨竹图》也是延续了同样的感情——这一次石涛在款识中写得清清楚楚,乃“清湘大涤子清音阁题壁兼怀施愚山、梅渊公” (清音阁是清音庵里的一间小屋)——梅清是 1697 年去逝的,这时石涛早已迁居扬州,幷且已经还俗,他的“大涤堂”也是在这一年落成。在这样的时候梅清却去世了,当年清音庵题壁的“三绝”如今只剩下他一人,这让石涛感慨万千,于是绘制了这幅《墨竹图》幷录当年旧作,以表达对故友的深情怀念——这之后,在石涛的传世作品中我们似乎没有再见到他录有这首古风旧诗的作品了。所以,推断这幅《墨竹图》作于 1697 年(或者 1697 年之后)是合适的。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