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多巘小墨妙亭旧藏 《宋拓化度寺碑》(翁方纲、何绍基等诸家题跋)

图录号: 4834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成交价RMB: 2,760,000(含佣金)

4834
孙多巘小墨妙亭旧藏 《宋拓化度寺碑》(翁方纲、何绍基等诸家题跋)
宋拓本
1册23开 纸本
鉴藏印:祁叔和典衣所得书画(白) 长平祁氏之镠叔和父鉴藏金石书画记(朱) 庚申甲申癸丑丙辰(朱) 邓钟岳印(白) 寿春孙氏(朱) 祁氏之镠(白) 骞之珍赏(朱) 邓基哲印(白) 祁(朱) 文端曾孙(朱) 祁师曾印(白) 黄羊大夫之裔(朱) 小墨妙亭(朱) 御赐书玉堂(朱) 吉祥(白) 长平祁氏(白) 之镠(朱白)宫保世家(朱) 镠(白) 叔和(白) 恭恪公第四子(白) 东昌邓氏骞之家藏图书(朱) 邓基哲印(白) 高密侯裔(白) 煦斋藏弆(朱) 陟父(朱)
题跋:1. 戊午得于宣南,陟甫记。此碑之烜赫于世者数本,清隽之气皆胜于此,而古厚浑朴之神则逊此远矣,陟记。钤印:陟甫(白) 孙多巘印(朱)
2. 宋本化度寺碑,何绍基篆。钤印:何绍基印(朱) 子贞(白)
3. 醴泉铭以疏抗胜,邕师铭以遒肃胜,得此古拓观之可以窥见吾乡率更真实力量,不倚傍山阴棐几处。叔和兄方勤习篆分,八法源流当已洞精,颇以斯语为然否,蝯叟并题。钤印:子贞(朱)
4. 化度寺碑真本久亡,今所见翻本讹舛极矣。盖自宋时已有翻本,赵希鹄《洞天清录》云:会稽高续古家有重刻化度寺碑,咄咄逼真,殆即此本是邪。昔元卢疎斋、赵松雪所鉴题之本,亦实宋翻宋拓。至明吴门章仲玉墨池堂所翻本中有形神肖合处,直欲胜之而不免有讹舛耳。卢赵所题本却无讹舛,而有清隽之气,然视真本则乏浑朴之神矣。此本不能如卢赵题本之清隽,其形神之肖处,工力亦微亚墨池,而独得其浑朴之神。乍看竟疑夺真,岂唯高出墨池本,正恐疎斋、松雪诸贤所赏本为之避席。愚援据《洞天清录》,以会稽本目之,不欲冒称真本,乃得此帖真品,神光逈出,俾考是碑原委者,不敢遂以郁氏书画记著录之声价掩出此本上耳。嘉庆乙亥冬十月望,八十三叟方纲。钤印:翁方纲印(白) 覃溪(朱)
5. 此碑后来翻本不惟笔讹,抑且改窜文句,而世无真本可凭,观者不得见全文久矣。愚积数十年闻见考索之功,始得写为全碑之图。今见此褾册其间每遇空阙处以素纸间之,所空之格与愚所考定全碑之文竟恰相印合,知此重上石时,正是依原本位置作整幅全文,虽有断泐,而无差误,此岂宋以后但据装册残字接合入石者之比哉,尤妙在装册时一依其原拓原泐之状,竟可据此以验全文,其为裨益匪细。荷屋昔尝得明上海顾氏玉泓堂宋拓残本,存字更少于此。末幅画愈残楮黯澹而神光炯然,此残册今未在案头矣,临别去之,顷持来吾斋,再三回盼,辄彂杜少陵神女峰娟妙之叹。今日复见此残拓归于平帖斋中,谁云桓府神物飞去耶,书此以记墨缘。乙亥十月十六日,方纲又识。钤印:翁方纲(白) 覃溪(白)
6. 吴荷屋观察秦中以此留别,嘉庆戊寅十一月九日识。钤印:英龢私印(白)
7. 化度寺原石古拓惟南海伍氏所收藏为海内孤本,余初见于京师,再见于使粤时行馆,苏斋逊我眼福也。范氏赐书楼覆刻本虽亦偶遇之,似此古拓亦自可珍重,冝苏斋评跋津津有味也,叔和兄其宝之。何绍基记。钤印:何绍基印(白) 子贞(朱)
8. 邕师塔铭廿七叶,五百余字留残帖……春衣典尽春花彂,且把残编对酒尊。叔和吾宗贤侄以宋拓化度寺舍利塔铭残本属题因为长句就正,咸丰八年正月隽藻并记。钤印:祁隽藻印(朱) 春圃(白)
9. 玉泓馆物落谁手,筠清此册归高平……纷纷皮相徒虚名。咸丰戊午仲冬雪后偶过叔和仁兄斋头,获观是帖,题句奉正,叶名沣稿。钤印:叶润臣未定草(白)
提要:化度寺碑全称《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此碑因原石早佚,鉴藏家既未留下真本,又无真本本身特征的详细的描述,故遂成聚讼。是本经翁方纲晚年鉴定为宋刻宋拓之本,翁氏于嘉庆嘉庆二十年(1815)十月间两次题跋,称此本颇得古厚浑朴之神。此本迭经邓基哲、邓钟岳父子递藏,后归南海吴荣光平帖斋,嘉庆二十三年(1818)吴氏将此本赠予英和。咸丰间此本归藏祁叔和,民国七年为孙多巘购得。有翁方纲两次题跋,何绍基三次题跋,又有英和、祁寯藻、叶名沣、孙多巘等四家题识,翁方纲、朱祖谋题签。
著录:1. 《东洲草堂文钞》卷十(跋祁叔和藏宋翻宋拓化度寺碑二则),何绍基著,清光绪刻本。
2. 《敦夙好斋诗续编》卷十(铭属为赋诗翁覃溪先生题签曰宋翻宋拓荷屋藏),(清)叶名沣撰,清光绪十六年(1890)叶兆纲刻本。
3. 《翁同龢日记》P2326、2328,(清)翁同龢著,中华书局,1989年。
4.《翁松禅金石学》,民国间陈伯衡稿本。
[SUN DUOYAN] HUA DU SI BEI
Ink rubbing in the Song Dynasty
1 album of 23 pages
29×16.5cm
RMB: 800,000-1,200,000
跋者简介:1. 翁方纲(1733~1818),号覃溪,晚号苏斋,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精鉴赏,富藏书。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冠绝一时。
2.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别署东洲居士,湖南道洲人。道光十六年进士。于经学、诗文、词章、金石、史地均有造诣。书工四体,自成一家,世皆重之,为晚清书坛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
3. 英和(1777~1840),初名石桐,字定甫、树琴,号煦斋,满州正白旗人。德保子。乾隆五十八年进士,授编修。道光二年由户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步军统领、军机大臣。藏书甚富。工书法,与成亲王、刘墉齐名当时。
4. 祁寯藻(1793~1866),又名隽藻,字叔颖,又字淳甫,避讳改实甫,自号春圃,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歴官湖南、江苏学政,内阁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家富藏书,刻书亦多。
5. 叶名沣(1811~1859),字翰源,一字润臣,湖北汉阳人。叶志诜之子。博学好古,尤工诗,得唐贤三昧。拥书十万卷,有志纂述。著有《敦夙好斋诗》、《桥西札记》。
6. 朱祖谋(1857~1931),原名孝臧,字古微,号沤尹,号强邨,浙江归安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翌年成进士,历官编修、侍讲、礼部侍郎、广东学政。好收清初、远近代诸家词集。王鹏运卒后,遗书尽归之。所辑有《宋元明百六十三家词》、《湖州词征》、《国朝湖州词征》,校刻《强邨丛书》。
藏家简介:1. 邓钟岳(1674~1748),字东长,号悔庐,东昌府(山东聊城)人。康熙六十年(1721)状元,入翰林。曾任江苏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工书法。著有《知非录》、《寒香阁诗集》四卷,《文集》四卷
2. 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号荷屋、可庵,晚号石云山人,别署拜经老人,室名筠清馆、平帖斋,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编修官擢御史。道光中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后坐事降为福建布政使。于金石、书画鉴别最精,且工书善画,精于诗词。著有《历代名人年谱》、《筠清馆金石录》、《筠清馆帖》、《辛丑销夏记》、《帖镜》、《石云山人文集》、《绿枷楠馆录》、《吾学录》等。
3. 祁叔和(清),名之镠,号叔和,山西寿阳人。祁寯藻族侄。与何绍基、叶名沣等均有交往。
4. 孙多巘(民国),字陟甫,斋名小墨妙亭,安徽寿州人,居上海。孙家鼐后裔。民国实业家,收藏颇丰,亦刻书。所藏宋拓《史晨前碑》、《九成宫》等或为国家馆藏一级文物,在拍卖市场亦得善价。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