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拍丨已知唯一存世袁克文日记
时间:2024/11/01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1931年3月22日,袁克文因病在天津英租界两宜里居所(今芷江路魁德里9号)去世,时年42岁。位列民国四公子的他,英俊潇洒,不问政事,在诗词楹联、琴棋书画、文物鉴赏、昆曲京剧等诸多方面无所不精。一生传奇,身后却只有“日记几册,记载起居、交游、遗闻、政治、唱酬、考订,逐日无间。”


百年来,“寒云日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可谓一大憾事。当下,一本品相极佳,保存完好的袁克文日记现身西泠拍卖二十周年庆典秋拍,可谓是“再现人间”。这是目前已知唯一存世的袁氏日记实物,也是市场中体量最大、最重要的袁克文手迹,我们称之为《寒云日记》“西泠本”。



《寒云日记》“西泠本”始于壬戌年(1922)十月初一日

日记使用袁克文专用的“佩双印斋制”、“寒云写书格”稿纸



寒云日记 西泠本

再现人间 实为珍稀

已知唯一存世 袁克文日记

内含四段时间的逐日记载+补记自题跋

是市场中体量最大、最重要的袁克文手迹



共165日书写,万余字

76页,含23种(组)藏品拓片

提及230余位当世师友、亲眷、故人、门徒

写作地点广及南北:上海、天津、北京



西泠拍卖二十周年庆典秋拍

袁克文(1890~1931) 已知唯一存世日记手稿

日记 一册(共七十六页)

1922至1925年作23×16cm(册)


参 阅:

《寒云日记》,民国双色影印本。

(此为当时存世两本,“西泠本”为新发现的第三册日记实物。)


著 录:

1. 谢国桢《袁克文〈寒云日记〉》,载《文教资料》1988年第1期。

2.《可居丛稿》P508,王贵忱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

3.《可居丛稿》增订本下P686,王贵忱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袁克文《寒云日记》手稿本,起于民国4年乙卯正月,讫于民国13年甲子正月26日(1915—1924),其中间有间断,又洹上词一卷,共四册,朱丝栏及乌丝栏写本,字极秀丽整饬。记所得宋元佳椠名抄、古玺泉布以及遨游南北、征歌逐游、串戏冶游之事,胸述所怀,不为掩饰之语。”


—— 谢国桢《袁克文〈寒云日记〉》



“意外的是,职广君近中得到写本寒云日记三种,为前所未闻者。此三种日记开本小巧玲珑,书写印制俱极精美,确是展卷便有惊人处。亟为撰文谋请发表,以与同道共赏。

(1)《龟盦日记》(壬戌),正文二十二页,卷前空白页六页,朱丝栏格本,通篇正楷小字,半页十行,行十七至二十字不等,稿纸格外右下角印有“佩双印斋制”小字,版心纵十四厘米,横十点五厘米,与刘少岩印本版式咸为同式,由知刘本乃据原本放大印行,非按原大影印者。

(2)《癸亥日记》,正文十三页,印本稿纸版式与《龟庵日记》同。

(3)《万年室日记》(甲子客都门),正文五页,均为半页十行,行十、九字不等,朱骠色淡印,左下角印有“寒云写书格”五字,此稿纸无“佩双印斋制”斋名款,稿纸版式与印色均与刘少岩印本不同,印本尺寸大小亦微异。

上述三种写本日记四十页,通篇文字雅洁,书写美妙,可谓字字珠玑,直可作袖珍艺术品观。”


—— 王贵忱编 《可居丛稿》



诗文著录:

1.《为周瘦鹃题紫罗兰神造像二首》,载周瘦鹃《寒云忆鱼》,《申报》,民国三十六(1947)年。

2.《为周瘦鹃题紫罗兰神造像二首》,载《清末民初文坛轶事》P260,郑逸梅著,学林出版社,1987年。

3.《蝶恋花》,载《辛丙秘苑》P137,袁克文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说 明:

袁克文自题跋,王贵忱题签。



陈灨一为民国影印版所撰写的序文,“余伤寒云之逝,而喜其手泽得长存人间”。陈氏应该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出现在了袁克文更早的“寒云日记 西泠本”中。



“西泠本”中 “龟盦日记(1922年),壬戌(十月)十六日”一则,出现了“贛一(陈灨一)”的名字,述及在袁氏家中与周瘦鹃一起宴请陈灨一等




《寒云日记》民国影印版内页(黑白效果图)



题签者简介:王贵忱(1928~2022),室名可居室,辽宁铁岭人。著名的学者型收藏家,时与王世襄齐名,他在历史学、钱币学、文献学、金石学、书画艺术等诸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被潘景郑先生誉为“魁奇之士”。曾任广东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钱币学会理事。



其他袁克文日记大部分都已散失不存,之前被世人所知的有三组,按时间排序如下:

一、王子霖辑抄的1915至1918年袁克文日记内容,现所见皆为其收藏古籍的文字记录;

二、甲子、乙丑(1924、1925)二册(亦有说三册)曾归张学良所有,后在抗战中失落,内容未知;

三、“丙寅(正月初一至九月二十二日,1926)、丁卯(正月初一至十月初五,1927)”两本,辗转落到“悯其志、悲其人”的刘秉义手中,才获“影印百版”(刘秉义《袁寒云丙寅丁卯日记跋》),得以面世。



袁克文

号寒云(1890~1931)



而这本珍贵的“寒云日记 西泠本”包含了1922年冬至1924年春间的日记四种,最后还有袁氏补写于1925年(丁丑八月)的自题跋,有本款、钤印。为王贵忱题签,著录于谢国桢书跋、王贵忱所编《可居丛稿》。正好填补了上文所列已知寒云日记的时间空档。


“寒云日记 西泠本”从内容、形式、纸张(袁克文专用的佩双印斋制、寒云写书格稿纸)均可与上文提到的民国时影印出版的《寒云日记》互相参照,白宣红格,天宽地窄,笔迹疏朗,一丝不苟。


“西泠本”中“龟盦日记 壬戌”首页

此部分具体包含十月初一至十二月三十日(1922年11月19日至1923年2月15日)


“西泠本”中“癸亥日记”首页

此部分具体包含大年初一至二月十四(1923年2月16日至3月30日)


“西泠本”中“北行日记”首页

此部分具体包含癸亥十一月初六至十四日(1923年12月13日至21日)


“西泠本”中“万年室日记 甲子客都门”部分首页

此部分具体包含(甲子年)正月初一至二十六

(1924年2月5日至3月1日)



袁氏补写于1925年秋(丁丑八月)的自题跋




这段“乙丑八月寒云补记于沽上客舍”的自题跋,在民国影印的两册日记中并无寻见,或许也是袁克文所有日记中唯一一段。更难得的是,这段长跋几乎概括了袁克文的一生。




其中的“京华顦顇,日困饮游”是他自由散漫的生活状态;“无至于官”是他生于贵胄之家却淡然自若的人生态度;
提到的“志君”“绵蛮”是那些来了又去的枕边人;又有“以物质得三千金为之偿所负而取之归”记录他探访北里,用重金将青楼女子琼姬赎回的风流往事;
有“辑《围炉倡和诗》二卷”记录袁克文的诗词活动;有“編定《世界金货集畧》”体现袁克文在货币收藏上的建树。



“西泠本”(左)与《寒云日记》(民国影印本)的对比



寒云小字用笔则是直承褚遂良、虞世南遗韵,在颜体基础上多有出新的蝇头小楷,风格隽秀,功力过人,以精美秀逸为别致。且在写作时间上早于民国影印本,字迹比民国影印本工整秀丽。


“寒云日记 西泠本”中记载了袁氏与近230余位民国师友、故人、亲属、帮会人士的交游,收录33篇生动有趣的鉴藏手记、30余篇诗作及文学创作记录,还附有钱币、铜器、文房器物等23种(组)藏品拓片(据日记书写排版留白,另有9张藏品拓片已遗失),内容翔实,精美雅致。



原藏家为此本日记定制的木盒



除上述之外,此本日记还有几个特点:


一、起到了自传的作用。我们现在看袁克文生平事故,很多材料都出于郑逸梅署名陶拙庵所写的长文《“皇二子”袁寒云的一生》。通过比对“西泠本”内容可知,郑先生所写不少可与之相印证,但有些却与事实有出入,实为读来听之汇总。《寒云日记》“西泠本”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新鲜材料。一经面世,意义重大。


二、从已知材料可知,《寒云日记》原稿在袁克文在世时就价值不菲且十分抢手。虽然不知道他写作时是否已经有了出版面世的初衷,但行文排版干净整洁兼具可读性和观赏性,颇具文人雅士的气度、风范。此“西泠本”将五段时间的书写集于一册,实乃名人手迹界不可再遇之精品。




三、“西泠本”写作的时间跨度大,且在袁克文一生中非常特殊。其间他在上海意气风发,回到北方见证了长子婚事和长孙女的出生。


补记于1925年阴历八月的自题跋,在五百余字中记述了很多事情和细节,从家庭到情感,从京津战局到写作成果。其中不仅交待了1924年日记断记的原因,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袁氏在文末写到:“翌年乙丑,复续为日记,期无间断焉。乙丑八月寒云补记于沽上客舍。”《寒云日记》成为其持续时间最长的书写作品,流传人间。




1925年,袁克文(中)与家人合影

左起:苏眉云、方初观、次子家彰、长子家嘏、三子家骝



四、“西泠本”日记四种中最后一种,为袁克文写于甲子年正月及乙丑八月补记的自题跋,回顾了甲子年(1924)所发生的大事。世间多个版本的文字都有提到:《寒云日记》甲子、乙丑年两册,被张学良所喜爱而收藏。如果日记没有甲子年间所写的其他版本,那“西泠本”其中的这一部分就是曾经被张少帅所珍藏多年并带去香港的,最终遗失在战乱中,充满传奇色彩。




袁克文众所周知的名字是“寒云”,一说缘于昆曲《千忠戮·惨睹》中“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后来,他又在京剧《一捧雪》之《审头刺汤》中饰演汤勤,把唱词“翻覆人情薄如纸,两年几度阅沧桑”演绎得惟妙惟肖。人情冷暖,他借唱词道尽,他唱得哀婉凄惨,观者时有潸然泪下。



袁克文所写“寒云”的“云”字为象形字,形似耳朵状,像是“四十二”的合文。

此本日记中,共出现4次袁克文亲笔所书“寒云”



刘秉义在影印的《寒云日记》跋语中这样写道:

“寒云以贵公子尽其所学,必可名世。乃天不假年,复潦倒侘傺而没,所留遗者仅日记二册,文人蹇运,良可悲叹!余恐其二册日久散佚,因付影印以传。后之览者,当与郭氏李氏之日记(前文有提到:古人以日记传者,如元郭右之《客杭日记》,明李竹懒《味水轩日记》,至今考元明掌故者,犹据二书为考订之资),同为艺林瑰宝也。

——丙子年春二月 嘉兴刘秉义跋”



百年之后,唯有这本再现人间的“寒云日记 西泠本”,让我们从中看到那个想要专注于做个鉴藏家、戏曲家、文学家、青帮大字辈,却又离不开风花雪月的真实的袁寒云。也正是缘起于此本日记中所记载的开始于1923年冬的“北行”,让袁克文在久别京津和家人长达五六年后,开始渐渐主居于北方,进入他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篇章。




- 后续推文 -

 


袁克文“寒云日记·西泠本”内容精赏


从“皇二子”的《寒云日记》看人生如戏(昆剧、京剧)


傥许到人间——袁克文日记天津回家展


“寒云日记 西泠本”中的上海元素


“寒云日记 西泠本”“自杭州来”



唯一存世袁克文日记实物

领衔西泠拍卖二十周年庆典秋拍

中国戏曲音乐艺术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