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泠春拍 | 故宫同系列 可补明史:黄道周致倪元璐弟倪元瓒重要信札 存世最长卷
时间:2024/06/27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是卷著录详尽,并案见于浙中倪黄合刻帖,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同出《与献汝书》信札系列,且在篇幅、情感艺术表达上更胜于故宫所藏本。不仅破现存黄道周、倪元瓒往来信札之孤本说,也是已知二人往来交往信札最长卷,是市场上有关二人的唯一信札卷,更是倪、黄两代忠烈共同匡复大义、讨贼收复河山的重要见证,是向壮烈行进的艺术表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其历史性、唯一性、文献性、艺术性对学术圈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此为黄道周致倪元璐弟倪元瓒信札卷,卷中信札凡四通,信笺品相完整,原式为经折装,并保留原装副启护封。并有长尾甲题签,极为珍罕。


原装副启护封


上款人倪元瓒(字献汝)为倪元璐四弟,自倪元璐赴京北上以后,倪元瓒及倪元璐之子从学于黄道周。倪元璐与黄道周为同年进士,二人一生标榜忠孝,政治、文化、艺术生命都紧密相联,性情相投,学问相尚,面对腐朽的朝政,皆敢直言时弊。

 

此为信中提到

浙江各地地名

从杭州、萧山、金华

兰溪、桐庐到绍兴诸地

因倪元璐绍兴人

江东子弟即指其族人



黄道周曾经上疏谈自己“三罪四耻七不如”,其中之一就是“至性不如倪元璐”。在倪元璐壮烈殉节(1644年三月十九日)后,黄道周悲痛万分,为其写墓志铭,替其关照家人,并与其家人进行了大量的书信往来和诗词唱和,其唱和内容包括论学、议政、叙写友情、抒发怀抱等诸多方面。


 


文集中所录《题倪鸿宝<松石图>似献汝》

《书似倪子新子封兄弟》《宿吼山同倪献汝吕汉㦂倪子新子封得大道与化翔五韵》

《洋行同倪献汝粱巨伯吕汉㦂倪子新子封得大道与华翔五韵》等。


 


全卷书写于明清易代之际,是《明史 · 黄道周传》中所载“黄道周拥立隆武新帝”“自请募军抗清”等人生最后事迹的重要实物见证。不仅体现了黄道周忠烈的抗清英雄形象,也承载了黄道周一生中的重要事迹与功绩,不仅完整记录了忠烈从奋起举兵到英雄末路的不易,更为了解历史重要事件原貌及完善校勘历史文献提供了实物手书。

 

《明史 · 黄道周传》

 

2024西泠春拍

黄道周(1585~1646) 致倪元璐弟倪元瓒信札卷

纸本  手卷

1645年作

109.5×24cm 138×25.5cm 79.5×26cm 80×26cm



著 录

1.《黄漳浦集》卷二十二,【明】黄道周撰,清末铅印本。

2.《黄道周纪年著述书画考》下册P372、375、379、384、403-404、417、427,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

3.《黄漳浦文集》上P332-333,国际华文出版社,2006年。

4.《黄道周集》三P957-960,中华书局,2017年。


 

《黄漳浦集》卷二十二,全文著录



刻 帖

5.案见于浙中倪黄合刻贴中。(该刻贴在道光年间为陈寿祺所见,今佚)


说 明

倪元璐弟倪元瓒上款。长尾甲题签。

卷中提及朱常淓(潞藩)、朱聿键(唐藩)、刘宗周(念老)、郑芝龙(南安)、郑鸿逵(靖虏)、姜曰广(燕翁)、杨廷麟(玑部)、袁继咸(临侯)、黄澍(仲霖)、张学曾(张墨妙)、祁奕远、倪会鼎(子新,倪元璐长子)、倪会覃(子封(方),倪元璐子)、吕叔伦(吕汉㦂,黄道周学生)、章格庵(章格老)等。

 


题签者简介

长尾甲(1864~1942),字子生,号石隐、雨山,日本赞歧高松人。工书法。前来中国与吴昌硕相识,与河井荃庐一起成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常以诗书与缶翁来往为荣。


此卷为黄道周最晚年书法炉火纯青之作,书于隆武元年(1645),时黄道周六十一岁。全卷凡一千五百余字,穷极变化,其风神气度在奋笔疾书中不失一毫洒脱与精密。

卷中内容关键并提及重要人物,有关谈论朝局时事、召募抗清义士、抒发赤胆怀抱等。其中主要是为动员并召募浙江绍兴、金华、衢州等地区义勇,包括倪元璐子倪会鼎、子倪会覃、侄倪会绍、倪氏家族家丁、黄道周学生吕叔伦等。


 


是卷著录详尽,并案见于浙中倪黄合刻帖,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同出《与献汝书》信札系列,且在篇幅、情感艺术表达上更胜于故宫所藏本。


不仅破现存黄道周、倪元瓒往来信札之孤本说,也是已知二人往来交往信札最长卷,是市场上有关二人的唯一信札卷,更是倪、黄两代忠烈共同匡复大义、讨贼收复河山的重要见证,是向壮烈行进的艺术表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其历史性、唯一性、文献性、艺术性对学术圈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然现存可见的黄、倪两家往来书法墨迹作品却十分罕见。据考,黄道周有关倪元瓒的墨迹作品仅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1645年所作的《赠倪献汝叔侄诗轴》《致倪献汝札》两件,本卷为第三件,且三者书于同年。


黄道周《赠倪献汝叔侄诗轴》绫本行草

弘光元年(164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更为重要的是,本卷与故宫博物院所藏《致倪献汝札》同出《与献汝书》信札系列,详细见载于《黄漳浦集》卷二十二中,并案见于浙中倪黄合刻帖中,该刻帖在道光年间为陈寿祺所见,今下落不明。据刻帖,黄道周《与献汝书》信札系列共六通,其中故宫所藏位列第二通,本卷中四通位列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通。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黄道周赠倪献汝札(1645年)


 

黄道周《与献汝书》信札系列共六通,其中故宫所藏位列第二通,本卷中四通位列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通。



不同的是,本卷在篇幅、情感壮烈的艺术趣味表达上更胜于故宫所藏本。故宫所藏《致倪献汝札》篇制短小,书于黄道周在绍兴祭祀禹陵、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之际,言辞平易。其内容轻快畅享,笔墨间少了些许紧缩、险劲之势,多了几分潇洒、散淡之姿。


此札开篇便对倪献汝所作新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好友新诗的创作,使得自己绍兴之行更有意义。后又言及明日要拜访何、许二人,并为其作画的打算等。

 


而本卷凡一千五百余字,卷中有明确书写日期,书于黄道周离开绍兴后,戎马倥偬之际,且通篇多处用典,语言古奥奇崛。其内容沉重紧促,与黄道周在绍兴时形成强烈的差别,故而笔墨间呈现出的极为强烈的压抑之感。如札中“四顾无徒,泫然兴涕”“念之陨涕,从此栖栖,上下胥涛,真如丧家之狗”“茫茫土宇,谁适与谋”等句,充分体现了黄道周深处孤绝之境。


 

 


本卷所述内容更加鲜活的体现了黄道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忠烈的英雄形象,同时也标识着士大夫“清流”若不能挽救国难,却也不惧以身死而谢天下的生命轨迹。值得注意的是,本卷为更正明代重要历史事件信息添加了重要的实物证明。


潞藩不可辅,去至桐庐,乃逢今上


考《唐王监国笺》及本卷“去至桐庐,乃逢今上”“诏书留滞兰溪之间”句可知,《明史·黄道周传》及《明亡述略》中记录的黄道周“见唐王聿键于衢州”谬矣,《黄道周纪年著述书画考》中黄道周“在桐庐或兰溪舟中会见唐王朱聿键”并不准确,其二人准确会晤地点为“桐庐”。

 


《明亡述略》中记录

黄道周“见唐王聿键于衢州”谬矣


 


据落款,卷中四封信分别写于1645年闰六月一日(7月12日)、八月五日(9月24日)、九月十二日(10月30日)、十月廿七日(12月14日),其书写时间跨度短短五个月,不仅见证了南明弘光、隆武政权的兴落,也见证了黄道周力主匡复的决心,以及坎坷的心路历程(惆怅无助——创造希望——乐观积极——悲凉绝望)。


 



黄道周年谱


崇祯十七年(1644)

五月十五,史可法、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


弘光元年(1645)

二月二十三日,黄道周对弘光政权失望,自请赴浙江绍兴祭祀禹陵。

五月上旬作《质园山中与献汝书》《与献汝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十三日,出绍兴向萧山。

十五日,闻弘光政权灭亡,携弟子涂仲吉、长子黄麑南下金华,召募义勇。

六月八日,在杭州,潞王朱常淓监国。

十三日晚,在桐庐,舟中会见唐王朱聿键,与其约成大业。

闰六月一日,在浦城舟中作《与献汝书》。

七日,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监国。

二十七日,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黄道周任首辅,初衔“大学士”,旋加“少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七月二十二日,携僚友前往福建、江西、浙东等地召募义士组建抗清义师。

八月五日,在延平至建安途中作《与献汝书》,此时有义士384人,编为第一营。

九月十二日,在崇安作《与献汝书》,此时义士增至12营约4416人。

十月一日,进抵江西广信。

十月三日,倪元璐子倪子新、子封、侄会绍、家丁抵江西广信黄道周军中,此时黄道周回下兵力凡17营约6840人。

二十七日,在江西广信作《与献汝书》,此时总兵力约10500人。




第一封信书

于1645年闰六月初一浦城舟中。主要向倪献汝倾诉自己对当下时局的惆怅与无助,表明自己的立场。弘光朝覆灭,潞王朱常淓并未视光复大明为己任,黄道周哀叹“事已仓皇,匡扶不及”。后会见唐王朱聿键,见其慨然以恢复明室为己任,深感 “唐藩有才谞”,然当下时局“南安、靖虏各有分树”,恐唐王不能力挽狂澜,而出现“祸患方生江陵,竟陵又滋后虑” 的局面。

 




第二封信书

于1645年八月五日延平至建安途中。主要内容为动员倪献汝子侄及吕汉㦂等绍兴义士前来投军。七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任命黄道周为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面对清军不断南下,黄道周于七月二十二日自请募兵,出师北伐,先后赴延平、建安等地召募义士组建抗清之师。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壮大抗清队伍,黄道周敦请亲友、门人召募乡亲前来投军,倪献汝子侄及吕汉㦂等绍兴义士便在诚邀之列。





第三封信书

于1645年九月十二日在崇安。主要内容为抗清义士纷纷应召,倪元璐之子倪子新等也即将入闽,故而自觉形势乐观。此时义士已增至12营约4416人,在这种乐观的形势下,黄道周札中预计“月杪能开虎林,即吼山、质园宿昔之欢,犹可再践也”。





第四封信书

于1645年十月二十七日在江西广信。主要提及杭州尚未光复,而新安九月二十三日又被清军所破,朝廷缺乏贤者的辅佐,可惜倪献汝已经高隐,形势严峻。面对这种凄凉的境地,黄道周不免发出“茫茫土宇,谁适与谋”的感叹,原来略显乐观的心态已荡然无存,尽显悲凉之情。



本卷为黄道周最晚年之作。黄道周晚年奋力募军北征,最后慷慨就义于丙戌(1646年)二月中旬至三月中旬之间,而本卷书于乙酉(1645年)下半年,故本卷以“最晚年”论。黄道周晚年作长篇小字行书实属罕赌,本卷与《致倪献汝札》(故宫博物院藏)及《致仲球、叔宝札》(故宫博物院藏)可作为此阶段的标准件,越到老年,其痩硬之骨气益见鲜明。


每札前的小楷题字应为倪元瓒所书,结体端正而不失变化,点画到位而不失风姿,有其兄倪元璐小楷家书《致母亲书》(无锡市博物馆藏)遗韵。从中可窥见倪氏家族书学渊源、影响与传承,极为珍罕。


 

每札前的小楷题字应为倪元瓒所书

可窥见倪氏家族书学渊源、影响与传承


 

更为难得的是,本卷为校勘及完善历史文献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明。


本卷与《黄漳浦集》所载在段落及用字方面有几处异同。细看其中原委,其间有刻帖模糊不可释读者,有异体字通用者,有流传抄录过程中误识者,也有句句意扣不离原意者……二者相较,本卷前后启承关系以及用字更贴合段落原创之意,可作为文集日后出版勘误之最初版本。


本卷墨迹与《黄漳浦集》语句异同列表(部分)


 



 

2024西泠春拍

倪元璐(1593~1644)早年草书 自作七言诗

纸本  立轴

130.5×42.5cm


诗文著录 

《倪文贞诗集》卷下,倪元璐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说 明

冯君木题签。钱镜塘、白书章、陈子实旧藏。





2024西泠春拍

王铎(1592~1652)草书 临王徽之书

绫本 立轴

1649 年作

240×53cm


说 明 

是轴书于绫本之上,尺幅巨大。款识中所提“闱中拨事”即1649年的二月春闱,时王铎在京师由礼部主持考试,参与应试者为当时的举人。

王铎用功二王及其刻帖极深,此为王铎临王徽之《得信帖》。《得信帖》收录在《淳化阁帖卷三》之中,为王徽之收录于《阁帖》中唯一今草作品。轴中多处用到小王“一笔书”之技巧,整体连贯潇洒,节奏感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