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4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存 World '21st Century Art' 在
贾蔼力(b.1979) 绝境系列
布面 油画
2006年作
出版:《疯景》P27,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2007年。
展览:1.“疯景——贾蔼力个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2007年。
2.“希望追寻者”,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2012年。
169×150cm
· 创纪录 代表21世纪艺术
就在不久前,11月纽约佳士得“二十一世纪艺术”夜场,中国的贾蔼力,与贾德·法多朱蒂米、雷吉·伯罗斯·霍奇斯、珍娜·格里本、伊拉娜·萨维迪等多位艺术家获得国际藏家的追捧,刷新了各自作品的拍卖纪录。在“天下第一名社”一百二十年纪念年份,贾蔼力也首次登临具有东方传统文脉的西泠印社拍卖,并作为现当代艺术板块力推的重要艺术家。此件拍品是其2006年《绝境系列》代表性作品,也代表了艺术家从“面具”到“机器”的思考转向。十几年来,西泠拍卖的现当代艺术板块,以对东方美学思想的深入理解,极力推呈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先驱经典佳作,历年甄选林风眠、刘海粟、徐悲鸿、关良、吴大羽等现代艺术大师顶级作品,屡创纪录获得骄人业绩。历史目光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此次贾蔼力作为当代75后至80年代艺术家的中坚代表人物,其存在主义风格传达出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延续并拓展了西泠拍卖现当代艺术版块独特的人文精神风景。
「我出生于20世纪末,人类社会中的大多数种族群体都已经开始踏出那个包容万物的宗教框架下的世界。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随处可得的信息让我们的感知变得扁平而丰富。——贾蔼力」
· 地方性 普通人的史诗意味
贾蔼力1979年出生于中国辽宁丹东,200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新表现主义工作室。即便声名大振,知名度爆炸,他仍保持着极其真诚、低调、朴素的艺术家形象。他在接受采访时谨慎的表达、对关于他作品评介误读的警惕、对自我的反思,结合东北小城走出的天才赢得世界瞩目的经历,反而增加了其作品“普通人史诗”意味。贾蔼力,使我们十分希望其个人的那种内省的张力,能被国际艺术界视为是代表了东方当代艺术家的气质形象(区别于简单东方符号化的)。沈阳铁西区,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尤其是九十年代的巨变,正值贾蔼力的青年时代,这道重重的印痕,是贾蔼力艺术的内驱动力,回溯东北的历史与地理、形象与表述、认知与想象,是理解贾蔼力艺术的秘密档案。众所周知,立足传统文化的西泠拍卖在中国古代书画板块推陈出新,以极强的学术性,在拍卖专题中引进地域因素,阐释古美术风格划分、演变的过程,试图去理解美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也使得从区域美术视角探寻当代艺术的新可能,成了一种新思路。
贾蔼力伦敦个展现场
国际市场与国际话语的双重反响
在区域艺术中融入百年中国现当代艺术视野
在当代国际文化话语场
看到“艺术中国”与“艺术全球”的辩证关系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一批罕见的古代绘画背后,看到明末清初江南商品经济大市场中,京江画派、金陵(南京)书画家鬻画为生,努力在城市图景、历史记忆、个人追索中谋求实实在在的生存空间。转眼二十一世纪,作为当代艺术新的中坚力量,贾蔼力已经出色地掀起了“东北纳雄耐尔”式的狂飙,成功地获得国际市场青睐。有着相同地域文化背景,与贾蔼力同龄的双雪涛、班宇、郑执等沈阳作家们,用文学的方式唤醒公众对于九十年代末东北经济转轨期历史的记忆。“然而,这些工人的儿子们与他们的父辈并不相同,后者的世界观是在工人阶级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上都相对崇高自足的集体主义社会中形成的,而前者在童年时代也许看到了集体时代残留的美好荣光,但恰巧经历的变革使他们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认同,如果有怀旧那也更多出于对于已逝青春的缅怀。与其说他们的作品是对记忆的追溯,莫如说是对当下的体察与反应。”
刘大先《东北书写的历史化与当代化——以“铁西三剑客”为中心》
东北作家们在吸收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遗产的基础上,通过地方性怀旧表达了工人阶级的乡愁,从而具有了某种时代性的症候,也因此获得了从大众传媒到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文学现象。 · 美术界 “ 东北纳雄耐尔 ”国际化
在美术界,贾蔼力所掀起的“东北纳雄耐尔”辐射则更广。同样脱胎于感知一个时代和价值观的离去、表达历史转折的隐喻,贾蔼力的画笔着力于“对于现代人类的逐渐脱离信仰这个冒险的探究和凝视”。更个人,或许更国际,贾蔼力以一种接轨后工业时代的美术话语把具体的历史述说推衍出更普遍的叙事背景。贾蔼力如何获得从国际市场到传统文化产业同时关注呢?我们在区域艺术中融入百年中国现当代艺术视野,并在当代国际文化话语场看到“艺术中国”与“艺术全球”的辩证关系。他的画笔不直接反映公共事件或中国的现代生活,更多的是对他个人情绪十分谨慎十分真诚的表达。当“有图有真相”成为诳语,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有图——即无真相。我们也接受《南方周末》提出的一个说法,未来最真实反映疫情的文学作品可能根本不是写疫情的,但它将真实反映出这个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
贾蔼力习得扎实技法的学院,以中国文豪鲁迅命名。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文化启蒙及其建构现代中国的命题,开始在近代东北新文艺中实践,并生成相应的审美形式。然而在鲁迅小说中,“我”是现代启蒙主体,故乡景色是前现代的封闭、保守、破败和苍凉。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当代艺术中某种共享的精神话语里,“我”是观察者和叙事者,是自我启蒙者。贾蔼力反复宣称摒弃精英启蒙、代表自我启蒙,牢牢抓住这种寻求主体内在力量的话语。晚莲密布的湖,更像现代主义文学和阿加莎·克里斯蒂、斯蒂芬·金侦探小说中的游泳池。水上、水下形成两个镜像的悬疑空间。一部分现实已经“幽灵化”,不可阅读、不可书写、不可阐释。半身淹没的孤单身影,头戴面具、手捧书籍,暗喻着交流被隔断。这或许也是对自己理想主义主的有意的保持克制。贾蔼力不提供任何对于现实的美好幻想,“他所描绘的情感更接近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或托尔斯泰,更多地述说着悲剧和挣扎,挣扎的悲剧及对其希望不大的反抗”,这个文学纽带要推溯到他考入学院前对俄罗斯的文学的广泛兴趣。
而且从某个方面看,相比同年龄的作家,美术又比文学叙述更具有国际讨论的空间。
东方式展现如何才能不落入浪漫化或者奇观化呢。怎样的形式多大程度修改和挪用了我们对于“底层文艺”(复归到平常的人的文艺)的定见呢。同时,这种形式不断与当下历史、意识形态、媒介逻辑、批评话语进行互动。贾蔼力不断提供将现实象征化的可能性,这种象征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为当代注入强大的能量。贾蔼力在不断超越,在进入更高的真实的探索上走得更远。
贾蔼力
1979年出生于辽宁丹东
200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200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所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苏天赐 | Su Tianci
20世纪中国油画民族化的重要先驱
2023西泠秋拍
苏天赐(1922-2006)海 棠
布面 油画
2003年作
签名:苏 2003.5
出版:1.《苏天赐》P423,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
2.《我站在画布前:苏天赐的艺术世界》P245,南京博物院,2016年。
展览:1.“我站在画布前面——苏天赐的艺术世界”,南京博物院,南京,中国,2016年。
2. “西方的缤纷,东方的空灵——苏天赐百年诞辰纪念展”,南京博物院,南京,中国,2022年。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60×45cm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12月18日-20日
拍卖:12月21日-23日
展拍地点: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
诚邀莅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