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西泠秋拍 | 萧一芸最大规模“标准件”:故宫同册下半本,尤侗等诸家对题
时间:2023/02/27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萧一芸是萧云从的侄子。萧云从作为明末清初新安画派的重要画手,更是“姑孰画派”的创始人,萧一芸则是该流派唯一传其衣钵的画家。


本件与诸家对题的《山水书法册》,不仅是萧一芸存世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姑孰画派两代人从新安走向江南文人圈的重要见证。





从 “画神转世” 到 “犹子胜儿”

萧云从唯一承认的代笔人:萧一芸


萧云从,明末清初“姑孰画派”先驱。自出生就带有传奇色彩,他的父亲梦到北宋大画家郭忠恕上门,转世来做萧家的儿子。因此,萧云从刻有一枚自用印“郭恕先后身”。殆所谓前身老画师也。


作为萧云从子侄辈中天分最高的画家,萧一芸自幼得伯父亲授画艺,廿余岁即遍历山川,以画著声。萧一芸也是萧云从唯一承认的代笔人。




萧云从(1596~1673)

萧云从,原名龙,字尺木,号默思,别号无闷道人,晚号钟山老人,安徽芜湖人。

明崇祯九年、十五年两科副贡。精六书,工诗文,善山水,得倪、黄笔法,兼长人物。


萧云从《青山高隐图卷》 尾跋

在二人合作的山水巨制《青山高隐图》(1649年作)卷后,云从曾跋言,其晚年流离迁播,齿落眼蒙,间有索画者,多假手“犹子”萧一芸。



萧一芸的画作因面貌酷肖萧云从,常为牟利者改款,以致其本款作品传世极少。《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收录者仅有七件。


本册共绘山水二十开,为萧一芸成熟时期的精心之作,不啻为传世作品中体量最大、面貌最丰富的标准件。对于研究其绘画风格本貌,以及萧云从作品中的代笔现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萧一芸本款

成熟期 “标准件”

极罕见、传世体量最大

面貌最丰富

 

同套《山水册》四十开

前一半 藏于故宫

后一半在此 尾跋具现



2022西泠秋拍

Lot 1027

萧一芸[明末清初]绘,尤 侗(1618~1704)、姜宸英(1628~1699)、 李宗孔(1620~1689)等对题  山水题咏册


设色纸本 · 水墨纸本 册页(共四十页)

画心:24×20cm×37  题跋:46×27.5cm×3

RMB: 1,800,000-3,000,000


说明:张茂枝上款。于凤园题签。

萧一芸是萧云从的侄子。萧云从作为明末清初新安画派的重要画手,更是“姑孰画派”的创始人,萧一芸则是该流派唯一传其衣钵的画家。本件与诸家对题的《山水书法册》,不仅是萧一芸存世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姑孰画派两代人从新安走向江南文人圈的重要见证。

 

萧一芸的画作因面貌酷肖萧云从,常为牟利者改款,以致其本款作品传世极少。《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收录者仅有七件。本册共绘山水二十开,为其成熟时期的精心之作,不啻为传世作品中体量最大、面貌最丰富的标准件。对于研究其绘画风格本貌,以及萧云从作品中的代笔现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萧一芸同尺寸、同形制、同上款的山水册二十开,是学界公认的范本。本件同为二十开,与故宫本原为上下半本。且本件当为后半部,保留了原册的题跋部分。

 

本拍品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萧一芸《山水册》二十开,二者绘画风格、所钤印鉴、画幅尺寸及题跋上款皆符契相合,两套册页原属同一套作品。是为久别重逢的离鸾之作。

 

上款人张茂枝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是萧氏叔侄及姑孰画派的推崇者。本册跋者多为其在安徽巢县为官时结识的友人,其中不乏尤侗、姜宸英这样的士人名流。众名士很可能是在题跋这一过程中,熟知了萧一芸,乃至姑孰画派的画风面貌。

 

本套山水合册并无萧一芸款署纪年,题跋中所落年款最早者为顺治丁酉(1657 年,故宫本),可知本册当作于1657年以前。

 

萧云从早年擅长细笔的奇趣画风,晚年喜用散锋秃毫,风格更为古淡萧疏。萧一芸则很好得继承了萧云从早年细笔这一路的画风,这种极富装饰感的奇趣画风在其后的作品中运用地更为成熟壮迈。

 

本册取法诸家山水图式,当为一芸早年侍墨云从身侧的心摹手追之作。尤其山石的画法,将云从细笔一路的山水画法演绎到极致。是故尤侗赞阁有之画“有兔起鹘落之势,能使千岩万壑奔赴腕下,虽一朝而解七十牛可也”,“以视尺木亦复咄咄逼人”,此为当之无愧的出蓝之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萧一芸同尺寸、同形制、同上款的山水册二十开,是学界公认的范本。本件同为二十开,与故宫本原为上下半本。且本件当为后半部,保留了原册的题跋部分。



本册尾跋

其中何五云题跋提及本册数量原为八十页

何五云云:“画至八十叶难矣……山人取诸此,虽日作八十幅可也。并此八十叶通灵而生,且无非画也。

恕翁(张茂枝)先生倘以此告之,应不河汉吾言。康熙壬寅小春,淝上何五云拜跋。”



何五云的题跋中提及本册数量原为八十页,类似的叙述也见于尤侗《西堂杂俎 · 题萧阁有画》:“萧君阁有所画八十幅,如淮阴将兵,多多益善。以视尺木亦复咄咄逼人,画林中遂有大小阮。恕庵一旦罗而致之左右,是亦可题为萧斋也。”

 

北京故宫本其中一开有王渫题云:“偶览萧子阁有画八十,雅为因翁老年兄所珍。”更证明二者是久别重逢的离鸾之作,迨无疑问。



萧一芸 山水册页(二十选九开)

故宫博物院藏,与本拍品原为上下半本

故宫本王渫题跋页,王渫题云:“杜少陵诗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偶览萧子阁有画八十,雅为因翁(张茂枝)老年兄所珍。”



本拍品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萧一芸《山水册》二十开,二者绘画风格、所钤印鉴、画幅尺寸及题跋上款皆符契相合,两套册页原属同一套作品。是为久别重逢的离鸾之作。


本拍品萧一芸所用钤印


左图:本拍品古树槎枒页

中图:萧一芸山水册页,故宫博物院藏

右图:萧云从《太平山水图画·黄山图》



两位关键人物

上款人

廉正教谕 张茂枝

萧氏叔侄作品重要收藏者、推介者

领衔题跋者

尤  侗

姑孰画派两代人 从新安走向

江南文人圈之重要见证人

 


上款人张茂枝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是萧氏叔侄及姑孰画派的推崇者。

 

张茂枝,字因亓,号恕庵,江苏泰兴人,顺治五年(1648)举人,曾任安徽巢县、全椒县教谕,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内阁中书。茂枝为官清正廉洁,亦雅好艺文绘事。

 

本册跋者多为其在安徽巢县为官时结识的友人,其中不乏尤侗、姜宸英这样的士人名流。众名士很可能是在题跋这一过程中,熟知了萧一芸,乃至姑孰画派的画风面貌。



乙巳首夏,寓恕庵园亭。时过小满,颇有暑气,阅至此叶,忽见同云满天,飞霰四下,古树槎枒,晚鸦毕逋,使人肌骨生粟,有挟纩之思……昔人披北风图觉寒,于斯益信。悔庵尤侗漫题。钤印:尤侗之印(朱) 悔庵(白) 西堂(朱)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收和颜以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己酉(1669年)春二月十又四日。钤印:姜宸英印(白) 西溟(朱) 真意堂(朱)


暂来城市意如何,却忆菖阳溪上居住……想到家山无俗侣,逢迎只是坐蓝舆。录唐人诗为因翁道长兄。弟宸英钤印:姜宸英印(白)



又尤侗文集中有《题张恕庵所藏萧尺木画》,谓“观萧君尺木所写四十八幅,则举予数十年意中所有者”,查今国博藏有一套萧云从为恕斋所作的山水册页,款识云:“余浪游巢邑,假恕翁先生楼居,适风雨弥旬,吮毫成四十八纸……甲辰(1664 年)又六月望后,鸠兹弟萧云从识”,可见茂枝在巢为官时与萧氏叔侄亦颇有深交,才能将这对画林贤阮的浩繁巨制罗致左右。



本拍品著录尤侗《西堂杂俎 · 题萧阁有画》

 


尤侗《西堂杂俎·题萧阁有画》云:“萧君阁有所画八十幅,如淮阴将兵,多多益善。以视尺木亦复咄咄逼人,画林中遂有大小阮。恕庵一旦罗而致之左右,是亦可题为萧斋也。”是为本拍品之著录。


又尤侗此文开头提到:“老杜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与故宫册中王渫题跋“杜少陵诗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内容雷同,此也很可能是尤侗见过王渫题跋的证明,同时也是本拍品与故宫册页两册原属一册的佐证。


本套山水合册并无萧一芸款署纪年, 题跋中所落年款最早者为顺治丁酉(1657 年,故宫本),可知本册当作于1657年以前。按萧一芸生卒年未详,然据萧云从在 53岁时所作的《青山高隐图卷》(顺治己丑,1649年作)中,提及其时“芸年才廿余”,可知一芸生于1629年以前,又今其传世本款作品纪年最晚者为1697年(朵云轩藏康熙己未年作《为青翁作山水扇面》),推知其大约活了七十多岁。



萧一芸

这位被选定的“姑孰之子”

 

在十七世纪明清之际

复杂多元的画坛中 肩负着

 

坚持不被时风左右

坚持宽阔艺术视野

坚持创新实践(版画)重任的

画坛之子!


这套久别重逢的离鸾之作,对于研究萧一芸绘画风格本貌,以及萧云从作品中的代笔现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萧云从早年擅长细笔的奇趣画风,晚年喜用散锋秃毫,风格更为古淡萧疏。萧一芸则很好得继承了萧云从早年细笔这一路的画风,这种极富装饰感的奇趣画风在其后的作品中运用地更为成熟壮迈。



左图:本拍品苍松岩泉页

中图:萧一芸 1668 年作 《岩壑奇观图》(局部)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右图:萧一芸 1669 年作 《松林观瀑图》(局部)吉林省博物院藏


本册取法诸家山水图式,当为一芸早年侍墨云从身侧的心摹手追之作。尤其山石的画法,将云从细笔一路的山水画法演绎到极致。是故尤侗赞阁有之画“有兔起鹘落之势,能使千岩万壑奔赴腕下,虽一朝而解七十牛可也”,“以视尺木亦复咄咄逼人”,此为当之无愧的出蓝之誉。


本册在继承云从清疏苍秀的画风以外,带有更明显的版画创作特质,这也是“姑孰画派”在艺术史中的重要特点。如山石造型进一步简洁化为堆栈的块状几何形,而皴法也不同于元明以来文人山水画常见的疏秀柔性曲线(如披麻皴),而多用方向单一的匀直细线密集皴擦,并结合大面积的晕染以突出山石的明暗对比。



左图:本拍品牛毛皴山石局部

右图:萧云从《太平山水图画》版画



在仿王蒙笔法的一页中,中景处的山石如卷云般升腾迭垒,凌空兀立,而石块表面覆满了如蓬松发丝般的绵密牛毛皴,这种类似的奇特构图和充满装饰趣味的精缜笔法在萧云从完稿于1648年的版画集《太平山水图画》中已得到清晰的展现,并在其后的作品中不断地演绎。

 

这不仅是画家为适应版画特殊媒材所作的起稿方式调整,也是他在晚明流行的变形主义审美趣味影响下天机独创的画法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