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宝相•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2022西泠秋拍
明·铜鎏金男相观音坐像
高:70cm
RMB: 1,200,000-1,800,000
据佛经言,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种应化身,可依问道之人的身份不同而化现男身、女身、帝王身、婆罗门身,甚至可变化为樵夫牧竖等身形为之说法。
按佛教教理,菩萨是无漏的圣人,是无所谓性别的,但是事实上无论是佛经还是佛教艺术上,总喜欢让菩萨随顺世间,带上世俗的性别。
在早期印度佛教中,菩萨多以男性身份出现,那时佛经中称菩萨为善男子、伟丈夫、勇猛大丈夫等等。在中原佛教造像中,唐代以后就多为俊朗的美男子或女性形象。本尊观音佛容慈祥温婉,既富阳刚特征,却又不失阴柔。
本尊观音像,体型硕大,头戴金箍束发,面庞丰圆,目光下敛,面容安详静穆的在高台莲花座之上。尊像敛目入定,眉目细长,直鼻薄唇,双颊略丰,嘴角微带笑意,长发披肩,神情慈慧内蕴,表情静穆和悦,显得睿智而深沉。双手姿态优美,于胸前托持一支如意,结全跏趺坐于重瓣莲座。
尊像身着交领式长衣,衣纹线条流畅,袖口宽大,自手肘处大幅散开,皱褶自然。胸口衣领低而宽,露出裙头的结饰,衣缘堑刻细腻纹饰,是标准的汉族服饰,精美华贵。
观音刻划写实,形象稳重端正,给人大方自在之感,具有显著的明代中期中原造像特点,通体鎏金,金色光艳。其下莲座分为两层,上为莲座,下为六角形须弥台座,中以圆柱支撑,造型繁复别致。在黄春和所著的《汉传佛像时代与风格》中论及类此莲座不单是具有造像美学,更重要的是其所蕴含深刻的宗教意义。
须弥台座象征巨大的莲池,圆柱则代表粗硕的莲茎,最上层的仰莲座则为盛开的大莲花,而端坐于上的佛像则是表此心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虽身处卷浪翻波的五浊恶世,心能清明作主,不受染着。此种台座十分特别,为明代特有,极有可能是明代中期朝宫廷崇尚的一种官样模式,是为明代鲜明的风格特点。
本尊造像面容宁静安详,保存完整,鎏金水亮,台座上刻画细腻花纹、连珠精巧,莲瓣饱满立体、端头尖挺有力、相互堆迭,气势高大华美,是类此造像的精品之作。高达70公分的大体量,除了表现明代铜鎏金工艺细腻精湛外,更展现明代汉地造像独盛一时的大器之风。
佛有化身,结缘东土。佛之形象,见者闻者,获大利益。多有文人,亦学孔孟,亦师老庄,亦向佛陀。释像之具,进退之美,雍容可观。请之玄居,或静思过,或焚香处。
上至奉献,下至自然,或诵经礼佛,或平心想望。若夫紫毫相光,宇宙终极之美。光芒似如佛之慈悲,上善若水;呈现是信仰的虔诚,明心见性。
紫光犹如证悟,以意传意;毫芒犹如觉悟,佛心四海。以佛观想,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以佛传颂,寄妙理于智慧之外。或曰:佛堂之幻化于间,菩萨之拈花一笑,如心放意象,如愿望归来。
2022西泠秋拍
明·铜漆金阿弥陀佛坐像
高:52cm(不含座)
RMB: 1,200,000-1,600,000
这尊造像是标准的明代中原汉传佛教造像。造像双手结禅定印,结全跏趺坐。头部较大,头饰螺发,肉髻圆隆高凸,顶饰摩尼宝珠,是宋元以来中原汉传佛教常见的装饰形式。面相方圆端庄,眼睑低垂,目光下敛,双目宛若未开敷的莲花苞,俯视着芸芸众生,神态慈祥柔和,典型的明代汉地造像面相特征。
上身着双领式通肩大衣,下身着高束腰长裙,腰系束带并打结,这是中原造像典型的装束形式。衣纹采用内地传统写实性技法,简洁流畅,表现出衣料较强的质感。
阿弥陀佛是梵文“阿弥陀婆佛陀”和“阿弥陀庚斯佛陀”的音译略称,意思是“无量寿”和“无量光”,是主持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形象为双手在趺坐的双膝上平行叠放,称为禅定印 。
阿弥陀佛受到欢迎,主要应归功于佛经中对西方净土的渲染。据《阿弥陀经》说,西方极乐世界是琼楼玉宇,莲池中宝莲盛开,到处是奇花异卉,鸟语花香。人死后灵魂往生到那里,有仙人歌舞奏乐,衣食供养。
整尊造型端庄大方,比例舒展匀称,胎体厚重敦实,时代风格鲜明,是明代中晚期中原造像中的典型作品,并且体量颇大,漆金厚重,錾花精美,非常难得。此类大尺寸佛像在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大不断的攀升。
图一
参阅图一:2022春美国佳士得拍卖,铜阿弥陀佛坐像,高58厘米,成交价约3,200,000人民币。
2022西泠秋拍
清康熙宫廷·木胎漆金观音菩萨坐像
高:78cm
RMB: 260,000-320,000
观音菩萨,梵文 Avalokitevara,在汉传佛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观音有三十三相,此观音像高七十八公分,左手托法器,右手当胸以食指向上施法,头戴兜帽花冠,束高发髻,宽额丰颐,双目俯视,神态宁静慈和。
观音袈裟自头顶披下,胸前饰璎珞,下身着高束腰长裙,此为明代汉地造像常用装束。衣纹自然简洁,生动写实。整体形态端庄,通体漆金,雕刻细致入微,时代风格鲜明,为康熙宫廷汉地观音造像作品。
2022西泠秋拍
明宫廷·夹纻阿弥陀佛坐像
高:68cm
RMB: 250,000-320,000
明代中期,因慈圣太后崇佛,佛教中兴,推动了汉传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宫廷内创作了大量的佛教绘画,同时制作了一批金铜、干漆夹纻等材质的佛教造像用于内廷的供奉。
此尊造像,采用干漆夹纻漆金工艺,头顶螺发,大耳下垂,面相丰润,慈目垂视,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神态清净而不失沉稳;身材匀称协调,着通肩衲衣,轻薄贴身,衣褶转折流畅自然,灵动飘逸,极富层次感;双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全跏趺坐,营造出祥和禅定之态。整尊造像,工艺精湛,气势恢弘,尺寸巨大,体现出明代宫廷杰出的造像工艺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是不可多得的佛教造像艺术精品。
来源:欧洲私人收藏,德国纳高sale717,lot762。
2022西泠秋拍
清早·铜钵式炉
口径:8.8cm
高:7.6cm
重:1246克
RMB: 450,000-600,000
炉型少见,圆若垂珠,饱满素雅,炉口起弦纹,器型古朴。底仅寸余,微凹圆润,中部嵌款“宣德年制”长脚篆书款四字,为铸后修刻,隐见刀痕。款体方正严峻,仪轨森严,与炉型圆润产生强烈对比。
炉身取精铜材质,良金百炼,叩之金声振振。皮色枣红,古香古色,厚泽细腻,微抚即亮,微温即润。钵式炉因形制似佛家所用之钵而得名,其初铸或传为宣德皇帝御赐佛门名剎之用,禅意十足、规格极高。
来源:北京瀚海2018秋季拍卖会,Lot.1899。 附购买发票复印件。
2022西泠秋拍
明宫廷·檀香木阿弥陀佛坐像
高:33cm
RMB: 400,000-500,000
此尊京作释迦牟年代为明晚清初,造像证明了藏传佛教传入中原遗留的强大影响。佛祖螺发高耸,有凸起肉髻,面部丰圆有肉感,双目微闭低眉凝视,嘴鼻小巧略显俊秀,有佛陀觉悟前的王子之像,这是汉藏结合的特征之一。
佛祖螺发使用蓝色装彩。蓝色颜料来源青金石,主要产于阿富汗东北巴达赫尚地区。又被称为“佛青”,属于佛教七宝之一,明清造像中使用佛青,说明级别较高。以上特征均展示了京作流行的汉藏之风以及宫廷御制的高贵。
佛祖全跏趺坐,结禅定印,让人想起他证悟之时,打坐禅坐,全身贯注悟得佛法。此尊从开脸到身体比例精准规矩,符合度量,可见匠师在整体和细节中取得微妙的平衡。佛祖身躯浑厚,胸膛饱满,有广博之气度,华美之雍容。 其衣饰华美,继承汉式之风。袈裟搭覆双肩,形成水波涟漪的褶皱。佛祖胸前有卍字纹,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象征吉祥功德。
佛祖僧祇支的褶皱和绑带处理自然,袖间,膝间衣褶贴身,富有质感,更显佛祖雄浑,也不失清逸流畅。线条轻重缓急,紧密相间,主次分明。可见匠师刀工水准之高,自信有力且老练。
此尊为京作造像,京作无论是材料运用抑或刀工技巧,均为顶级,融汇各地风格特色,以及当时最顶尖的技艺,和最优秀的匠师。此尊释迦牟尼造像,躯体厚实,气度广博,神态慈祥。
雕工有质感,比例精确,线条清晰,富有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是为佳品。此尊用檀香木胎所制,极具芳香,富有重量,符合此尊佛祖规格。值得倾心珍之。
图一
参阅图一:英国苏格兰博物馆,明木胎髹漆释迦牟尼像。
2022西泠秋拍
宋/元·铜观音坐像
高:51cm
RMB: 800,000-1,200,000
此像头束高髻,宽大的帔帛兜在发髻之上,自然搭在双肩之上,是观音常见的造型,这种风帽样式,也被人们称为“观音兜”。
宽额丰颐,细眼微倪,樱桃般小嘴略露一丝微笑,五官刻画活灵活现,宛如现实生活中一位和蔼慈祥的贵妇人,是宋代观音像最为典型的样貌,与当时的景德镇观音造像十分相似(图一)。
颈饰蚕节纹,上身袒露,腰间系带,下着宽松衣裙,质感轻盈,衣褶层叠自然。右臂搭在身侧山石之上,手持宝珠,右腿自然盘起;左臂搭在曲起的左腿之上,手握净瓶,呈现了自然舒坦的坐姿,具有闲适、悠然之感。这种具有中国文人气质的游戏坐姿,深受中国世俗文化和本土化的影响,体现了唐代以后普罗大众的审美意蕴和精神追求,也是唐代以后水月观音造像主要的造型。
敦煌北宋的431窟的水月观音(图二)也以同样的坐姿出现,突出表现了宋代水月观音像的特征。整像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对观音修行的道场—珞珈山的刻画。珞珈山为海中悬岛,是观音菩萨发迹、修行的场所,此像以写意艺术手法表现了陡峭的山石和波涛汹涌的海浪,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
台座之下,以莲花、莲叶进行装饰,衬托观音的高洁品质,是净土的化现。观音身侧另外布置了香炉、净瓶等文人用具,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影响和造物美学。
与魏晋的秀骨清象和唐代的丰腴妩媚不同,宋代的观音形像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佛教传播变化,让造像艺术更加世俗化、本土化,观音菩萨的形象也被刻画成了平民妇女的样子,具有明显的世俗审美流向。
宋代的信仰人群从宫廷走向底层人民群众,并且逐渐发展壮大,对应着平民百姓的审美流向,观音造像抛开了本有的神圣光辉,平易近人的状态走入了平凡百姓身边,众生相为刻画蓝本,从整体造型服饰上都有了改变,让人更容易接受。
如首都博物馆的一尊宋代观音像(图三),就用极其写实的手法刻画了观音的形象,鼓起的眼泡、丰颐的面庞都与现实中的人物极其相似,让我们感觉观音就如同寻常妇人一般。衣纹的处理也不再是帔帛萦绕全身,而改为写实宽大的衣褶、极富质感的衣袍,体现出自然、朴实的写实主义风格。
这种写实性的造像风格也并不是在宋代初年就具有的,它是受到宋代平民文化繁荣发展所致的,逐步发展而来,最终成为了宋代佛教造像风格的主流。观音菩萨己经从高高在上的神位走向了百姓的身边,让百姓有了亲切感,在市井之间更好的传播与宣扬。
综上所述,整像造型端庄,仪态自然,装饰朴素,以极富人文精神的审美意趣,刻画了观音悠闲惬意地坐于珞珈山间,望向海中明月,探究佛法的场景。器物厚重的包浆凸显了千年的洗礼,不规则的山石布置给人以丰富的艺术美感,营造出了静谧、娴雅的气氛,让人得以深刻体验“造极之世”的宋代美学。
参阅图一 :首都博物馆藏,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观音像。
参阅图二 :敦煌石窟第431窟北宋壁画水月观音像。
参阅图三 :首都博物馆藏,宋代铜观音像。
参阅图四 :杭州飞来峰石窟,元自在观音坐像。
2022西泠秋拍
明·木胎阿难迦叶一对
高:111cm
RMB: 600,000-800,000
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像的两侧常塑有两位比丘像,他门就是摩诃迦叶尊者及阿难陀尊者,他们皆为释迦牟尼佛之十大弟子之一。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因其聪颖多智,能将佛陀的开示,毫无错误、疏漏的重讲一遍;而迦叶尊者为“头陀第一”,因其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对于修行总是奋勇精进,永不退缩。
此对尊者像,比丘形象,相貌较年轻者为阿难尊者,年长者为迦叶尊者。两位尊者均呈站立姿,特别是在眉毛,眼角及颈部的刻画上,可谓匠心独运,充分展示了古代匠师塑造人物的卓越技巧。
身着交领僧衣,衣折线条简洁大方,疏密有致。这两尊的特色在于虽然时代久远,但是依然保有原来的漆彩。整体雕刻工艺精湛,仪态安详沉静,造型生动传神,权衡合度,堪称明代汉传佛教造像中的精品,不为多见。
2022西泠秋拍
清·木胎鬃漆韦陀立像
高:105cm
RMB: 220,000-350,000
韦驮开相若赤子,眉目带笑,头戴红缨冠,左手按金刚杵,右手在胸前结印,身姿挺拔,姿态飒爽,动作潇洒,带武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义气方遒。
双臂衣角又向上飘拂,一番仙家气派。战袍下摆处有飘带亦微微向上翘起,更显灵动飘逸。韦驮护法通身髹漆,华贵庄严,衣袍柔软潇洒与铠甲的硬朗干脆形成艺术上的对比,更显出韦驮器宇轩昂。整尊造像气度不凡,威严雄武,不可多得。
图一
参阅图一:华艺国际(广州)2022秋季拍卖会,成交价:3,680,000。
2022西泠秋拍
明·铜金星坐像
高:39.5cm
RMB: 250,000-320,000
款识:滕因十阁金星 海南府闻乡县弟子王起凤 河间府天津卫弟子张得名 顺天府大兴县弟子陈良辅 熏沐供奉。
此明代道教金星造像脸形宽阔,鼻梁挺直,杏眼上扬,面目仙风道骨,表情温和。头上布冠,身着广袖长袍服,袍袖下垂至底部,双鞋微露,鞋尖略向上翘。
双手於胸前合十。衣缘刻卷云,衣纹刻画自然优美,底部为壶门底托,整像纹饰和谐统一,人物的衣着、髪须均细致表现,整体端庄严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