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精一 再发现 赓创新:明代浙派绘画专题
时间:2022/07/14 作者: 来源:



唯 精 一


2022西泠春拍

陈遇(1313~1384) 巨幅对轴 文会图

设色绢本  立轴(二轴)

木盒题签:1.书画之图。2.明画。书画之图二幅。□相之内。

木盒题跋:明人陈遇,字仲行,金陵人。自名静诚,官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辞常学画,工山水人物。大日本嘉永七寅年(1854)迠,凡四百八十七年,荒木千洲识。钤印:荒木弌印(白) 千洲(朱)

说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鉴赏,清代日本长崎画家荒木千洲鉴赏并题跋。附蒋复璁有关此作品说明信件一通。

本拍品为明初画家陈遇所作巨幅文会图对轴,为其市场仅见之作品。此作画风有明代浙派的典型逸趣,从图中所观之画为明显马远风格山水可知,此图式为推崇马远画风之延续的派别,加之画中人物样式、器物(多为博古,与夹头榫画案等)、用笔方面显示出本作中创作要素的跨度早含唐风,晚至明初,是明初典型的文会图表现方式。

据蒋复璁信中可知,他首先肯定了此为明代陈遇的作品,并对陈遇的情况作了大致介绍,强调了陈遇擅长肖像画并为太祖画像。这与历史上对陈遇的记载一致,蒋先生还对画面进行了描述,是本件文会图二轴无疑。1965年9月,蒋复璁出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而1969年时在美国西雅图海军补给站工作的Joseph Davies Jaap(1937~2021)就本件作品致信台北故宫,此时蒋复璁当是以馆长身份出此判断,公信力自不必说。

本件为日式装裱,保存情况良好。其木盒题跋者清代日本长崎画家荒木千洲同样认定此作当为明早期人物画家陈遇手笔。江户时代是存在于长崎的中日文化交流时代,江户中期是日本南画的兴起之际,中国文人画更是在日本备受推崇,而当时的学画之人多是依靠临摹中国版画、画谱来学习。因此,当时若是有一定绘画技巧的作品,定被视如拱璧。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荒木先生在继日本南画先驱彭百川的《元明清人书画名录》之后写成了《续长崎画人传》,足见他在中国画领域的功力。

作者简介:陈遇(1313~1384),字中行,号静诚,江苏南京人。《画史会要》、《明画录》等均记载其陈遇擅长绘画,尤工写貌,曾为朱元璋写御容,故俞剑华《明朝画院画家表》、穆益勤《明代院体浙派史料》均将其列入明代宫廷画家,“尝为高皇纪容,绝妙当时”(《明画录》)。除此之外,按《明史》有传,陈遇博经通史,是为经略奇才,他多次参与军政大事的谋划决定,为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做出很大的贡献,朱元璋渡江以秦从龙荐,特发书聘之,将陈遇比其为伊尹、吕尚、诸葛亮,引为亲信,与参机密,为其重要谋臣。陈遇先后辞朱元璋所封供奉司丞、翰林学士、中书左丞、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太常少卿、礼部尚书等职,其“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故人称“辞官先生”,传为明初奇人。

164×104cm×2

跋者简介:荒木千洲(1807~1876),名一,字世万,号千洲,日本长崎人。江户明治后期画家、美术史家。从小喜欢绘画,年轻时跟随渡边鹤洲(1778~1830)学习,尤擅肖像画。代表作品有《续长崎画人传》、《高岛秋帆徳丸原演习图》。



木盒题签:书画之图。


蒋复璁审定:第一陈遇巨幅对轴

蒋复璁,浙江海宁人

1898-1990


本件对幅得到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先生的肯定与正名。1965年9月,蒋复璁出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1969年时在美国西雅图海军补给站工作的Joseph Davies Jaap(1937~2021)就本件作品致信台北故宫,蒋先生在回信中首先肯定了此为明代陈遇的作品,并对陈遇的情况作了大致介绍,强调了陈遇擅长肖像画并为太祖画像。


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关于本拍品鉴定书信一通附信封


这与历史上对陈遇的记载一致,蒋先生还对画面进行了描述,是本件文会图二轴无疑。此时蒋复璁当是以馆长身份出此判断,公信力自不必说。加之画中人物样式、器物(多为博古,与夹头榫画案等)、用笔方面显示出本作中创作要素的跨度早含唐风,晚至明初,是当时典型的文会图表现方式。


新落成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蒋复璁先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创建者,1965年9月,出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其身后即是落成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蒋复璁先生对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呕心沥血,于1949年五十余岁,孤身赴台,守护国宝41年。这是浙江乡贤对延续和传承文化脉络,肩负文化使命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荒木千洲木盒题跋:明人陈遇,字仲行,金陵人。自名静诚,官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辞常学画,工山水人物。大日本嘉永七寅年(1854)迠,凡四百八十七年,荒木千洲识。钤印:荒木弌印(白) 千洲(朱)


本作也曾经清代日本长崎画家荒木千洲鉴赏。江户时代是存在于长崎的中日文化交流时代,江户中期是日本南画的兴起之际,中国文人画更是在日本备受推崇,而当时的学画之人多是依靠临摹中国版画、画谱来学习。因此,当时若是有一定绘画技巧的作品,定被视如拱璧。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荒木先生在继日本南画先驱彭百川的《元明清人书画名录》之后写成了《续长崎画人传》,足见他在中国画领域的功力。依据清代日本长崎画家荒木千洲所言,此作当为明早期人物画家陈遇手笔。




2022西泠春拍

史旦[明]  莲池水禽图

设色绢本  立轴

款识:史旦。钤印:国正书画(朱白) 三相世家(朱)

说明:本标的不包括轴头。史旦的作品流传甚少,此幅作品或为市场仅见。据藏家口述,本作曾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史旦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代表性,所绘均为当时流行的题材和风格,可为探讨当时花鸟画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史旦[明],浙江嵊县人。画禽鸟甚工,所作芦花群雁,洲渚萧瑟,落落有致。《明画录•卷六》有载。

125.5×82.5cm


 市场唯一,补阙画史 

史旦活跃于十六世纪,专以绘芦花群雁而享受誉于时,《画史会要》有云:“所为芦花群雁,率爱重之。”本作中所绘物象即属此类题材。


芦雁有祥瑞之意,古人称“雁有四德,信礼节智”,《唐会要·祥瑞》载“阳为君德,雁随阳者,臣归君之象也”。明朝朱元璋尤喜雁,曾著《雁归说》赞赏之,并将其与君子相比。故明代画家多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不仅有平安祥瑞之寓,亦有一定的政治教化功能。


画面中汀渚曲折,芦花摇曳,烟波出没,茂密的苇丛水墨写就,苇叶层层迭加,浓淡相间,层次感丰富而又不失之于琐碎。双雁游嬉栖卧,顾盼生姿,生动地刻画出荷塘野逸清幽的情趣,给人一种秋凉苍远的意境。其用笔粗简,洒脱爽劲,酣畅淋漓,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应属“浙派”笔墨风格。




再 发 现


2022西泠春拍

陆允诚[元末]  月下梅花图

设色绢本  立轴

款识:钱唐陆允诚写。

钤印:钱唐陆忠(朱) 允诚(朱) □(朱)

木盒题字:1.梅。明人陆允诚之画。

2.文政四年(1821)巳十月,伊川院法印荣信鉴定。

说明:陆允诚为元末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善墨梅,接续元代王冕墨梅传统,呈现圆润温健,清劲可爱之态。墨梅意境与元末明初王谦、陈录等画梅大家不相上下。

此作为陆允诚作品目前市场所仅见,抑或各公藏机构亦未入藏其作品。

117.5×40.5cm


木盒题字:1.梅。明人陆允诚之画。2.文政四年(1821)巳十月,伊川院法印荣信鉴定。


陆允诚其人记载甚少,何许人也我们亦未可知,只可从画面中知其为钱塘人。视其梅花,绝类陈录、王谦(见下图)。
王谦字牧之,号冰壶道人,浙江杭州人,大约生活于明朝永乐到正德年间。陈录字宪章,号如隐居士,浙江绍兴人。擅画松、竹、兰等,尤其墨梅是明代一绝,为时人所追捧。其墨梅构图多繁密,大气磅礴,观之有暗香逼人之感。

左:陈录 梅月辉映图 天津博物馆藏

中:王谦 墨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西泠本 陆允诚 月下梅花图


王谦《墨梅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舒朗开阔。陆允诚或应直接受到王谦影响,图写一干梅花,干上新枝错落,花蕊繁密,枝梢多自左上延伸到右下。其风格多延续元代王冕(浙江绍兴人)的传统,呈现圆润温健,清劲可爱之态。老梅枝条健硕,新枝纤细柔弱,多呈现弯曲状。





赓 创 新


2022西泠春拍

蓝瑛(1585~1664后)  仙山楼阁图

设色绫本  立轴

1655年作

款识:僲山楼阁。法华山民蓝瑛摹李咸熙画,时乙未小春。

钤印:蓝瑛之印(白) 田叔(朱)(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蓝瑛》第38、41印,1554页)

说明:此作为蓝瑛晚年定居杭州之后所作,时年七十一岁。作品尺幅巨大,气势逼人,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佳作。此轴为设色绫本,笔墨峭拔,敷色淡雅,体现了蓝瑛深厚的仿古能力、丰富的绘画经验和扎实的笔墨功底,同时也保留了画家独特的笔意情趣。蓝瑛晚年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画坛独树一帜,成功转型并自立门户,其追随者众多,最终形成声名远播的“武林画派”。

198.5×51cm    

作者简介:蓝瑛(1585~1664后),字田叔,号蜨叟,晚号石头陀、西湖外史、东郭老农等,浙江杭州人。工书善画,长于山水,兼工人物、仕女、花鸟、梅兰竹石,为“武林画派”之开创者。


从“浙派殿军”到“武林宗师”


蓝瑛(1585-1666)字田叔,号蜨叟、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外史、东郭老农,钱塘(浙江杭州)人,所居画室榜额曰“城曲茅堂”,为明末清初“武林画派”领袖,其同时和稍后的画家如陈洪绶及金陵八家等,都曾受其画风影响,是晚明能够“承先启后”的大师之一。


此轴为设色绫本,画面绘高山、林泉、楼阁、渔船。画面上半部份,一段仙山奇峰危峙耸拔,峻山云谷中,溪流潺潺,山腰烟云浮动之景,与山脚溪水缭绕相呼应,山体走势,曲折婉转,楼阁轩榭,错落有致,使观者得以游目骋怀之乐,顺水流之势而下,有一蓑翁乘扁舟独钓,使画面更赋闲情雅致。此作笔墨峭拔,敷色淡雅,山体使用了花青调淡墨,细致渲染,再以红色点缀树木,自题仿宋人李成笔意,体现了蓝瑛深厚的仿古能力,同时也保留了画家独特的笔意情趣。


蓝瑛青年时寓居松江,投奔书画家、藏书家孙克弘门下,蓝瑛得以饱览历代书法名画,并广交文人墨客,与董其昌、陈继儒、赵左等人交好,蓝瑛在这一时期接受了文人画的思想启迪,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眼界和交往层次。也正是这一时期,大量的仿古、摹古让蓝瑛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经验和扎实的笔墨功底。


中年后,蓝瑛拓宽活动范围,南京、嘉兴、杭州、绍兴,并于晚年定居杭州。蓝瑛晚年融汇宋元笔意,吸收文人画传统,又兼具职业画家深厚笔墨功力。有人评起晚年画风“绝似仲圭,复似启南”一语道出蓝瑛画风在渊源上与文人画的关系,以及晚年苍劲雄润的画风。此作为蓝瑛71岁时所绘,为其晚年佳作,学习古人而又自出机杼。蓝瑛晚年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画坛独树一帜,成功转型并自立门户,其追随者众多,最终形成声名远播的“武林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