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 B厅
13:00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一)
顺 延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二)
在中国至今出土的瓷器中, 最不应被历史忘却的当属 “瓷中艳后” ——釉里红瓷。因这种瓷器烧制无定、烧成难度极大, 因此传世范围小而愈显名贵,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 存世的元釉里红瓷器数量本就罕少,而造型硕大、纹饰别致的品类就更是凤毛麟角,重金难求。本届春拍,瓷器部承蒙藏家割爱,征得此重器再现流通,是为幸事,应当宝之。
釉里红瓷是汉族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属于元代中期景德镇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元代瓷器的主要成就是创烧了青花瓷、釉里红。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在青花瓷工艺的基础上,运用铜红料而创烧的新品种。不仅是陶瓷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亦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标志。因此它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于今就显得弥足珍贵。
釉里红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用铜红料在瓷坯上绘制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由于铜元素在高温下易挥发,窑室对氧的还原程度很难控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纯正的红色最为难得。烧制难度极大。目前存世的元代釉里红作品数量较元青花更为稀少,被发现刊载的仅42件。
本数据参考DOI:10.16319/j.cnki.0452-7402.2013.06.002
( 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
目前所知纪年最早的釉里红瓷器是1979年在景德镇元至元四年(1338年)凌氏墓出土的釉里红堆塑四灵盖罐和釉里红堆塑楼阁式谷仓等(参见江西省博物馆:《江西丰城发现元代纪年青花釉里红瓷器》,《文物》1981年第11期;庄万里文化基金会:《宋元纪年青白瓷》,1998年)。
据《浮梁县志》记载: “ 长萝书院在景德镇宋庆元三年监镇李齐愈请于郡建元元贞二年山长凌子秀朱继曾请于江东尉使稽厚以旧基新之” 。丰城县发现其铭文与《浮梁县志》的记载相吻合, 应系数年前出土于瓷都景德镇, 后虽经多方辗转,已有少处受到创伤, 但基本保存完好, 仍不减其珍贵本色, 实为可贵。现珍藏于江西省历史博物馆。
追溯我国最早始用高温氧化铜还原红色的是唐代湖南长沙窑。鲁山等窑的色釉瓷,尤其是长沙窑釉下还原红绿彩的出现,后经宋代钧红釉的过渡,却于元代景德镇窑最终创烧出釉里红瓷, 有些工艺技法为元时独创。
元代瓷器最初烧造多应波斯地区(西亚伊利汗国)王公贵族之需,造型、纹饰、功用皆依自彼地之风俗而定。时有许有壬《至正集》卷九“马合马沙碑文”载:“西域有国,大食故壤,地产异珍,户饶良匠。匠给将作,以实内帑。” 该文献揭示当时的浮梁磁局有波斯的工匠参与瓷器的烧造,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它的诞生还与元代饮酒之风气密切相关。蒙元时期中国加强了与西亚各国的交往,学习和吸收了阿拉伯地区传入的蒸馏酒技术,而且很快在全国传播开来,这是中国酒生产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化,这种来源于中东技术的“阿刺吉”蒸馏酒属于元代贵族阶层消费的佳酿,上至皇亲贵胄、官僚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饮酒习俗,由于饮用量普遍增大,需要容量更大又可移动的储存酒具,满足居家使用,故此式大罐应运而生。
此式龙纹大罐,通体施白釉,点彩装饰,一改宋瓷影青之纤薄小巧、隽秀素雅之风格,往往以巨硕雄健著称,本品或为研究此类大罐标准器型。
因前文提到元代釉里红具备较高的烧制难度,所以流传于后世的釉里红瓷器数量较为稀少,特别是瓶、罐等大件器物,由于烧制火候难以把控,很难烧制出发色纯正的釉里红器物。当前发现的主要有塔式四灵盖罐、玉壶春瓶,相对来说玉壶春瓶的数量最多。大型罐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大多呈灰白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等。本罐造型硕大、龙纹的品类甚为稀罕!
由于历史文献及传世品有限,元代瓷器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学者约翰·波普结合收藏于英国大维德艺术基金会的元至正十一年青花大瓶和分别藏于土耳其、伊朗的元青花实物,提出了所谓“至正型”学说,元青花面貌得以确立,而使得元瓷器受到全世界的重视。1989年,一件洪武釉里红牡丹菊花大碗以2035万港元的价格创下世界纪录,迄今为止,釉里红在瓷器品类的拍卖市场中一直炙手可热。
元釉里红也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釉里红的出现使中国绘画技术与工艺制造结合的日趋成熟,将彩瓷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为釉下铜红彩绘,特殊性强,因而有自身的装饰特色。
本品罐身腹部所刻云龙纹,自由奔放,生姿动态,身体细长而有力,其怒瞪的双眼、鱼鳞状的鳞甲、利刃般的龙鳍、鹰形的指爪等特点,均与山东省青州市青州粮食中转库铁路西侧的元代墓葬出土的元代龙纹玉壶春瓶上的龙纹极为相似,皆属典型的元代龙纹式样。另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元釉里红刻花龙纹盖罐,可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