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西泠秋拍 | 华藏宝相·历代佛教艺术专场精赏
时间:2021/01/05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2020西泠秋拍

明·铜鎏金药师佛坐像

MING DYNASTY  A GILT-BRONZE FIGURE OF BHAISAJYAGURU 

高:81cm

RMB: 1,500,000-1,800,000

药师佛,又称药师如来、大医王佛,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东方有世界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此佛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修道成佛。

药师佛全跏跌坐,左手於脐前施禅定印及托钵(已佚),右手持药丸。其螺髮规整,肉髻高隆,面相方圆丰润,双目尤其做得甚有神韵,弯眉细目,双目垂俯,宛若未开敷的莲花苞,俯视著芸芸众生,神态慈祥柔和,额间见白毫,双耳垂肩。身著双领式通肩式大衣,腰前系结带,胸前刻饰「卍」符,衣纹刻画流畅,生动曲折,是汉地造像注重衣褶刻画的传统。

整体造型端庄优美,头身比例匀称有度。衣缘的装饰十分精彩,袍身多处刻画缠枝花卉纹,各处花卉的样式皆不相同,足前方衣袍折叠处变化成几何形的锦地纹,外围椭圆形的裙褶则以三角形及花卉纹相交,刻工极为繁複。铜胎厚重,金水锃亮,底下封藏缺失,露出凿刻的胎痕及涂满红色硃砂的内膛,具明代中原地区汉传佛教造像的典型特征。

莲座采用了汉传佛教造像的经典製式,周遭装饰三层仰莲瓣,形同大莲蓬,其下是六角莲池,表六方海水,既具装饰意味,又显示了极高的等级和神格。整体造型端庄,品相完美,工艺细腻,胎体厚重敦实,体量硕大,气势恢宏,是一尊十分难得的明代汉传佛像精品,极具收藏价值。




▲2020西泠秋拍

明·铜漆金文殊观音一组

MING DYNASTY  A PAIR OF GILT-LACQUERED BRONZE FIGURES OF BUDDHA 

高:34.5、34cm

RMB: 800,000-1,000,000

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造像整体风格突出鲜明,具有明显的明代中期中原地区造像风格特征。两尊造像的面相、帽冠、法器、衣饰、莲座及铸造工艺如出一辙,为黄铜铸造,保存完好,品相极佳;造像时代地域风格鲜明,端庄大方,做工精细工整,是目前市场中较为罕见的明中期中原地区造像精品。此件拍品最特殊之处在于其完美保存下来了其原始金漆,从金漆下我们还能见着红底漆,弥足珍贵。

此尊观音菩萨束发高髻,头戴花冠,宝缯飘拂于耳际,面庞圆腴,双目垂俯,相容慈祥和熙。上身比例呈现永宣造像的典型製式,圆润丰满却不失雍容庄严。着菩萨装束,披帛顺肩而下,身着天衣绸裙,佩戴璎珞钏镯,做工极为精细考究,是明代早期永宣风格的典型特点。左手按于狮身之上,右手搭在右腿之上,随意且自然。双手捻叶茎,顺臂而上,于双肩开莲花各一朵,左肩莲花上栖黄鹂,右肩置净水瓶,这是汉地观音造像的标识之一。观音呈自在坐姿,安坐与狮子之上。狮子四肢跪伏,张口吐舌,双耳微垂,四爪着地,孔武有力,雕刻栩栩如生,与观音的宁静慈祥形成强烈对比。狮子身上的璎珞雕刻精美,与观音的华丽遥相呼应。狮子背负鞍鞯,装饰如意云头和龙纹,尾缨挺立,典型的汉地造像风格。覆莲座上下为联珠纹,浑圆饱满,莲瓣饱满舒展,内缘纹饰呈卷草状。

因本是同一组造像,故文殊菩萨的造型与观音菩萨如出一辙,唯文殊菩萨的肩花是代表着智慧的佩剑和经书,手握经卷,头顶的花冠中间由化佛改为了宝珠。

整组造像造型大气,做工精细,纹饰繁琐,尽显富丽之感,具有永宣宫廷造像的风格,极尽精巧之能,是一具有皇家造像气质的上乘之作。


▲2020西泠秋拍

清早期·铜嵌银“玉堂石叟”款观音坐像

EARLY QING DYNASTY A SILVER-INLAID BRONZE FIGURE OF AVALOKITESVARA WITH 'YUTANG SHISOU' MARK 

高:36.5cm

RMB: 250,000-350,000

此观音呈半结跏趺坐,发髻高盘,发丝细密,梳理整齐。修眉细目,直鼻小口,双目微闭,大耳下垂。身穿天衣,衣袖宽大。左腿盘坐,右小腿斜倚,双手相交于右膝上,呈游戏坐,姿态优美自然。坐像无论造型神态和细部线条处理都刻划细腻,表现逼真,与德化窑何朝宗製观音像手法相似,足以说明艺术家塑模之功力以及铸造难度之高超。一尊人物造像最被收藏家关注的是开面,此尊观音目光慈祥,庄重娴雅,面部塑造仿佛可以感知其慈悲之心,艺术成远超过寻常带有“石叟”款识的观音造像。

石叟,明末人,为当时铜塑第一名手。石叟的身世,历藉乏载,但名字却因其作品流传下来。石叟的铜像作品,主要为佛教人物,观音尤多。其造像区别于一般宗教造像,对作品的艺术追求已经远远超乎了宗教功用,而是融进了时代的精神、个人的情感与美学思想,从而使得宗教艺术作品超越宗教的内容,突破了神性的束缚,而闪现出美的光辉。

石叟铜造像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明代高度发达的冶铜技术密不可分。在此之前宣德时期所铸铜炉,便是经过多次溶解提炼,剔除了各种杂质后冶炼出来的,其铜质精美,色调柔和多样,表面光泽细润,并以鎏金或鎏银为常用装饰手法之一。石叟所用铜材,与普通佛教造像使用的青铜、红铜并不一样,它以紫铜为主。这种紫铜,质地精细,润泽发光,经过多次冶炼而成。

此尊观音,其艺术水平之高可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相媲美(参见《故宫经典:故宫观音图典》,页72,图42)。故宫所藏石叟观音,无论姿态、神韵、款识、工艺、尺寸,皆与本品高度一致,两者均出自石叟之手。另有一例王世襄旧藏石叟款观音曾于北京保利2009年春拍以207.2万人民币成交,可供藏家借鉴。

参阅:1.《故宫经典:故宫观音图典》,故宫出版社,2012年,页72,图42。

2.北京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Lot9862清早期·铜嵌银丝观音坐像。


▲2020西泠秋拍

清乾隆·碧玉出戟螭龙兽面纹龙钮鼎式炉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A SPINACH-GREEN JADE TRIPOD CENSER WITH 'CHI' AND BEAST PATTERNS

高:21cm

RMB: 600,000-800,000

盖炉为清代皇家及士大夫的书房常备之物。乾隆皇帝熟通汉理,精于儒典,乃一代文雅之帝,屋内焚香亦不可少。玉炉飘香,一室皆净。

此件香炉造型源自商周青铜三足鼎,特选上等和田碧玉为材,旨在仿古,且清碧爽朗,有通透玲珑之感。冲天双耳代表无上权利,借纹饰中的盘龙与兽面纹,明示“龙寿万年,与国无疆”的政治主题,彰显伟岸,具典型的皇家做派。

纵观整器:工料皆巨,犷柔相映,图案对称均衡,起伏感强,器形浑厚饱满,炉体厚薄均匀,工艺超群,不惜工本,风格细腻高雅,处处可见盛世宫廷玉作审精度宏、举重若轻的不凡气度。此器分为盖、身两部分,盖面六出戟且满工饕餮纹。盖上圆雕一盘龙。圆雕盘龙为钮盖,龙首微昂,宽鼻圆目,张口露齿,龙须侧展,飞扬飘逸,龙身盘曲,鳞爪分明。盖璧四周减地浮雕饕餮纹饰,大眼阔口,气势威武。盖身三出戟上高浮雕三条螭龙,龙身细长,穿插合度,仰视盘龙,更彰显出盘龙的大气磅礴之感。

器身浅浮雕仿古饕餮纹,纹饰古朴肃穆。整器掏膛规整,抛光极好,各方衔接得体,浑若天成,平整细致光滑如镜的打磨技艺尽显美玉天姿,昭示出技艺的高超精湛。足上有弦纹,凸显其沈稳优雅。整器用料奢华,雕琢细致,综合运用镂雕、减地浮雕、高浮雕、阴线刻等多种技法,以玉质仿古彝器,光洁莹润,色调明快,独具特色,较之青铜器更显得豪华富丽。

本炉取古朴厚重之吉金造型,构思巧妙,刀工细腻流畅,仿古却不同于古,具有典型乾隆期仿古玉器的意蕴,于富丽中增添古雅之姿,实为精彩,其陈设效果极佳,蕴含着浓郁的中庸稳键的人文精神,实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乾隆时期玉器仿古佳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020西泠秋拍

元·铜地藏菩萨坐像

YUAN DYNASTY  A BRONZE FIGURE OF KSITIGARBHA

高:44cm

RMB: 500,000-600,000

“地藏菩萨”,音译“乞叉底蘗沙”。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普贤、文殊、观音合为佛教四大菩萨。唐朝时来华求法的僧人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故其所在的九华山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而得名,地藏菩萨发宏愿要救渡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流传,又称大愿地藏王菩萨。《须弥藏经》载:“地藏菩萨令众生衣食丰足、身心安宁;救度众生离一切苦恼。”,故而深受世人敬仰。另《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载:“地藏菩萨是一切菩萨的清净眼目,能带领一切菩萨修行。”因藏菩萨佛法宽广,“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拔无边众生苦恼,就无量众生道业”;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佛、法、僧“三宝”。故而在汉传佛教中,地藏王菩萨地位极高。

此尊地藏菩萨造像,头戴五叶宝冠,神态慈悲祥和,脸部丰腴,天庭饱满,双眉如月,双目俯视,相容和熙,静穆安宁中尽显佛家之庄严。胸部配饰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高束腰长裙,下摆在双腿前铺展开来,衣纹处理采用了汉地传统雕刻技法,自然流畅,生动写实,依稀可见身体的自然起伏和变化,衣缘上錾刻花纹,精美细致。菩萨结跏趺坐于须弥坐之上,右手持宝珠,左手持说法印,象征着度化天道。左边的肩花是摩尼宝,右边的肩花是经书,明辨地藏菩萨之象征。

此尊造像为铜质,打磨精细,华润有光泽,显现出细腻的纹路和流畅的衣纹。我们仔细观察这尊佛像可看出,其有两处及其特殊之处。

一,其衣纹錾刻及其特殊。我们常见的衣纹样式通常是以錾刻的形式出现的。通俗的讲也就是线刻。然而此尊佛像的衣饰工艺却是通过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剔地浮雕的工艺做法对于当时的佛像製作者的要求是极高的,这种衣纹通过浮雕的形式表现出来,显得更加的华丽繁缛。同时也更加彰显出佛像雍容华贵的气质。

其二,其莲座上的铜钱及犀角纹,是吉祥八宝中的纹饰,预示着美好的祝愿。这在佛造像中也是极少出现的。



▲2020西泠秋拍

元·铜菩萨坐像

YUAN DYNASTY  A BRONZE FIGURE OF BUDDHA 

高:29.7cm

RMB: 800,000-1,000,000

此尊菩萨坐像头戴五叶花冠,花叶高耸,排列紧凑;头顶束葫芦状发髻,留有嵌宝的圆槽,余发结成发辫垂于两肩,双耳垂大耳档。面形方正,额部宽平,眉如弯月,眉间饰凸起的白毫,双目低垂,鼻梁挺直,鼻翼外张。其面相之庄严妙好,神态之安详宁静,非比寻常,令人过目难忘。上身胸前饰宝带状璎珞,此尊菩萨的璎珞及其特别,连珠式璎珞并非常见的单排联珠,而是双排和三排联珠。且在联珠璎珞之下镶嵌着许多宝石,因年代久远,宝石皆已遗失,但原本嵌宝的圆槽却向我们述说着此尊佛像过往的华丽与辉煌。双肩披帔帛,帔帛绕过小臂垂于台座两侧;下身着长裙,衣纹写实自然,流畅优美,衣缘处阴刻缠枝花卉纹饰;腰间束宝带,宝带下亦缀有连珠式璎珞;臂钏、手镯和脚镯都有着镶嵌宝石的圆槽。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双手结说法印。莲花座为双层束腰式,形製美观大方,其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饱满的莲瓣上下整齐排列,且上小下宽呈梯形状,这是元代时期造像的特征之一。

这尊造像我们认为可以算得上是一尊标准的元代宫廷风格造像,究其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它的整体造型。肩腰偏窄,躯体硬朗挺直,表现出尼藏风格向中原审美过渡的特点。二是它的头部花冠高大,花瓣呈三角形竖立,元代宫廷造像中类似花冠比较常见。三是此尊菩萨像的发髻与我们常见的明代菩萨发髻不同,呈葫芦形发髻。此种造型常出现在元代的造像之上。四是胸前的项圈、长链样式比较特殊,明显来源於中原地区宋元时期菩萨的装饰样式。五是佛像的莲花座及莲花瓣形式,为元代宫廷造像中最为标准和统一的造型样式。

此像带有元代宫廷造像艺术的鲜明风格特点,且此像做工精湛,装饰华丽,雕刻繁复,融合了汉藏艺术的精华,既表现了菩萨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又展现了完美大方、典雅脱俗的雕塑艺术风貌,具有极高宗教艺术和审美价值。同时此尊造像保存完好,身量高大,品相极佳,其出身必定不同凡响,原来不是供于皇家佛堂,就是大型寺庙中的圣物,殊胜难得,无疑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2020西泠秋拍

清·木胎漆金韦陀立像

QING DYNASTY   A GILT-LACQUERED WOOD FIGURE OF SKANDA 

高:73cm

RMB: 130,000-180,000

中国佛教故事中,有韦驮守护伽蓝的说法,所以建寺庙必奉韦驮为守护神,世称韦驮菩萨。塑像以左手握金刚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足略前,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向大雄宝殿,注视着出入宝殿的行人动向,十分威严。

该韦陀像眉目带笑,五官立体,面若赤子。头戴缨冠,双手于胸右前方合十,面向左侧略倾,神情虔诚,身姿挺拔。双臂上本应是平端降魔杵,代表着寺院的规格,现杵已遗失。双肘上襟角飞扬,显的韦陀身型灵动飘逸。全身战甲刻满甲片,腰腹部兽头雕刻立体,威武霸气。整体造型孔武有力,雕刻手法深浅有序,表面金漆下为红色底漆,由漆色和雕工判断,属清早期造像精品。



▲2020西泠秋拍

元·木胎自在观音

YUAN DYNASTY  A WOOD FIGURE OF AVALOKITESVARA 

高:93cm

RMB: 1,200,000-1,500,000

此尊元明自在观音像具有典型山西地区造像的艺术特征,面颊圆润饱满,脸型呈椭圆状,是山西较为常见的开脸,但较前朝更为修长些,表现出鲜明的区域风格。五官清秀,高鼻垂耳,面容平静慈祥,双目微合,瞳孔嵌琉璃珠,目光炯炯更显生动逼真;头挽高髻,两绺长发搭于双肩,顶戴三叶宝冠,宝冠无过多修饰,虽简练却丝毫不显单调,给人一种朴实大气之感,使观者内心倍感亲切踏实。

身着通肩天衣绸裙,配饰项圈与连珠璎珞、钏镯,帔帛绕臂而下,胸前璎珞排列紧凑,W形联珠与项圈相得益彰,颇有化繁为简的韵味,长链垂至腰间,更显高贵典雅;衣纹线条利落,寥寥数笔将褶皱及衣饰轮廓带出,十分契合北方造像豪迈大气的艺术风貌,整体自然流畅,衣袍贴体,雕刻师将写实落实到每个细节,可见其技法高超。

观音右腿横盘,左脚上抬踏于座面,左手优雅地搭于左膝之上,右手支撑身体,呈无拘无束的自在妙像。此像体量较大,局部带残留的彩绘,更显悠久历史感,整体雕工拿捏有度,刻画传神入骨。

此尊晋作木胎髹漆观音像,姿态自在超逸,将观音之慈悲亲切,普度众生的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且不失佛家之法度庄严,极具元明北方观音造像之气韵,是件韵味醇厚的佛造像佳品。


▲2020西泠秋拍

明·“大明崇祯年製”款冲耳炉

MING DYNASTY  A BRONZE CENSER WITH 'CHONGZHEN' MARK 

口径:11.7cm

高:8cm

重量:1316克

RMB: 200,000-300,000

冲耳炉造型凝重,《炉谱》记载其为古代祭祀之用。此器以上等黄铜冶炼铸造而成,质地细腻。炉壁结有深绿色皮壳,皮壳下露出金赤色铜胎。炉圆唇口沿,两冲耳挺立。颈部收,鼓腹垂,底部圆弧缓收,三乳足足底见平,露出金黄铜色。底部阳文“大明崇祯年製”六字楷书款。整器线条圆润,无棱无角,手感舒适,古色古香。



▲2020西泠秋拍

清早·“己酉春仲逊之氏製”款桶式炉

EARLY QING DYNASTY  A BRONZE CENSER WITH 'JI YOU' MARK 

口径:10.5cm

高:7.8cm

重量:640克

RMB: 200,000-250,000

铜炉呈筒形,唇口平正,直腹微斜下收,与炉身浑然一体,造型简洁不加矫饰,以端庄素雅的器型见长。炉铜质精细,其炉身亦颇厚重,表面呈栗红色,内胎结绿色氧化层,皮壳温润自然,甚合清雍正时期的审美风趣。桶式炉之器型自宋代即见于瓷炉之中,《宣德彝器图谱》中即有此类器型之记载,至清代铸炉盛行仿古之风,桶式炉在宫廷铜炉中亦较流行。此炉款识铭文亦甚独到,清代铜炉年号款皆为减地阳文楷书,内容多见“大清乾隆年製”、“大清雍正年”等,此炉底款“己酉春仲逊之氏製”,较为难得。



▲2020西泠秋拍

唐·石雕释迦坐像

TANG DYNASTY  A STONE FIGURE OF SAKYAMUNI 

高:47cm

RMB: 200,000-250,000

此尊石质阿弥陀佛像顶现球状高肉髻,螺发,前额发式呈波浪纹,面形圆润,神态庄严沉静。身着僧裙,衣纹呈“U”字形。佛左手置膝上,右手结说法印,臂上平行覆盖有多层衣褶。身后有圆形着色头光,身下为简洁的方形石台。整体造型简洁大方,无过多修饰,形象端庄,衣带轻盈,显示唐佛像艺术气韵。

下方正面石座刻文“弟(子)劉阿進奉為□皇(帝)陛下及含靈有职,法界衆生,七代父母,見在父母,合家大小敬造阿弥陀佛一軀,普愿得解脱,俱登正覺。”落款“麟德二年五月廿九日,上柱國昭武校尉行奉乘劉阿進□”。造像的事迹和纪年明确,实为难得。

出版:1.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大村西崖著,吴芝瑛署检,东京,大正四年(1915年)

2.Matsubara Saburo, Zotei Chugoku Bukkyo Chokoku-shi Kenkyu, Tokyo, 1966, pl.  243b.

3.Omura Seigai, Chugoku Bijitsu-shi Chokoku, Tokyo, 1980, p. 549.

4.Kaikodo Journal,怀古堂,Hong Kong,1997,p.138.



▲2020西泠秋拍

元·木胎观音立像

MING DYNASTY  A WOOD FIGURE OF AVALOKITESVARA 

高:47cm

RMB: 450,000-500,000

宋元时期的北方造像整体浑厚、宽博,身体比例与表现手法写实,对于姿态律动的表现以各种线条的交替变化作为支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汉式雕塑艺术语汇,其中当以立姿菩萨和自在坐水月观音最具代表性,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火奴鲁鲁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堪萨斯城纳尔逊和阿金斯艺术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博物馆、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及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一般都以一尊或一组宋元木雕作为东亚艺术主馆的展览核心,所谓‘无宋木,不成馆’。

此尊金/元时期的木雕菩萨立像,跣足立于云纹之上,菩萨面颊饱满,双唇微启,眼施黛色,其头戴高冠,上原有化佛阿弥陀佛坐像,现已佚失。束发高髻,余发自两侧垂落,发冠上雕莲花与珠宝扣带。菩萨左手下垂,右手前肢佚失,应为抬起状。菩萨上身袒露,肩覆披帛,皱褶沿肌肤形成自然的曲线,垂落腿股,边缘错落有致。腰间束宽带,腰带于腹部绑成松结。璎珞雕刻精致华美。相较于唐代造像肌肉塑造的夸张,辽、金时期的造像的肌肉隆起度更为适中,面相及表情脱离了唐代神格化的塑造,而更显人间趣味。




▲2020西泠秋拍

明·木胎漆彩罗汉一对

MING DYNASTY  A PAIR OF LACQUERED WOOD FIGURES OF ARHAT 

高:52、51cm

RMB: 380,000-420,000

此对罗汉像面目清秀,眉目修长,静虑深沉的表情,一个做自在坐,一个则全跏趺坐于涯石式台座。罗汉均比丘造型,一罗汉身前有似虎状驯兽蹲坐,可能为伏虎罗汉。两者均身着袈裟,衣纹刻画概括而写实,颇具生活化,表面有凹凸的漆雕纹样修饰,此工艺显出造像在当时的品级较高。衣褶层次分明,映衬罗汉的体态。该对罗汉像高五十公分出头,漆彩工艺能保存如此完整实数不易,是一件难得的明代存世佳作。


▲2020西泠秋拍

明·干漆夹纻观音坐像

MING DYNASTY  A LACQUER FIGURE OF AVALOKITESVARA 

高:52cm

RMB: 220,000-250,000

此尊观音坐像夹纻製,夹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製像因质轻,便於携运,我国早期的脱胎夹纻佛像大都流落国外,现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雅图博物馆(Seattle Art Museum)各藏有唐代的夹纻脱胎佛坐像。

此尊观音从璎珞的造型、腿部褶皱的表现可推断为明代造像。是一尊典型的汉藏风格的夹纻像。髮髻高耸,肩胸宽厚,肢体圆浑,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肩披帔帛,胸佩宝珠璎珞。造像工艺华丽非常,漆色上乘,风格鲜明突出,身型圆润饱满,法相庄严肃穆,纹饰飘逸流畅。此尊造像比例准确,做工极其考究,为造像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