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诚吾,号铭坚,笔名颉刚、余毅、朱山根、鼻公、桂姜园等,室名晚成堂等,江苏吴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大学教授。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研究员、中国史学会理事等职。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020西泠春拍 名人手迹专场
顾颉刚(1893~1980) 致王树民有关《禹贡》《古史辨》及抗战经历的重要信札
信笺 四十五页(部分带实寄封)
约1937至1950年作
著录:1.《顾颉刚日记》第四卷P210、238、449、602、714,顾颉刚著,中华书局,2011年。
2.《顾颉刚日记》第五卷P29、39、253,顾颉刚著,中华书局,2011年。
3.《顾颉刚日记》第六卷P237、653,顾颉刚著,中华书局,2011年。
说明:王树民上款。
此为顾颉刚“七七事变”以来信札15通45页,系市场所见数量最大的顾氏信札。
信件围绕顾颉刚及其门生故旧抗战经历、学术研究和人事纷争而作,关乎《古史辨》《西北考察日记》出版及《禹贡》《责善》《边疆》《文史杂志》《国学季刊》刊物编撰,组建西北考察团、中央大学顾孟余辞职等事,以及傅斯年、戴季陶、蒋介石、朱家骅、杭立武、顾孟余、蒋复璁、钱穆、叶楚伧、童书业、史念海、王云五、张维华、胡厚宣、顾梁,韩儒林、辛树帜、殷履安、杨向奎、张静秋、赵国俊等人,是研究顾颉刚生平、学术及交游的重要文献,亦是研究文人学者抗战经历的重要资料。
据信可知,顾颉刚的学术生涯长期受人事、资金问题影响,不断为友人、门生谋求工作岗位,以致经常更换工作单位,甚且参与创办大中国图书局以筹措资金。
此批信札多作于1939至1944年间,几乎全著录于顾颉刚日记,而为《顾颉刚书信集》未收,可与书信集中所收录顾颉刚致王树民信(均为新中国成立后所作)互相参照,为顾颉刚全集编撰提供重要补遗。
约A4(绝大多数)
以上是将于2020西泠春拍与广大藏友见面的,顾颉刚自“七七事变”以后的信札数通共计四十五页,系市场所见数量最大的顾氏信札。上款人为历史学家王树民。王树民(1911~2004),字逸民,号曙庵,笔名立人等,天津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1931年8月升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本科期间受顾颉刚影响很大,与杨向奎、胡厚宣、张政烺等组织潜社,出版《史学论丛》。曾陪同顾颉刚一同西北考察,主持《责善》半月刊,后随顾颉刚编辑重庆《文史杂志》,1949年任兰州大学教授。解放后任天津师范学院史地系教师、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