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足行行,以父之名:黄易刻张符升自用印
时间:2020/05/21 作者:步安 来源:西泠拍卖

黄易,清中期金石学重镇。其交往的重要对象大致有三,一是乾嘉学派重要学者,二是学术型高官,三是独立艺术家,三者身份互有重合,多因雅嗜金石结缘。黄小松为他人治印的情况也如此,印主可考者有翁方纲、蒋仁、奚冈、姚立德等。

 

此三种外,黄易心中有一家特别的存在,就是徐州张氏。



2020 西泠春拍

清·黄易刻古兽钮寿山芙蓉石张符升自用印

1784年作

印文:繭园老人

边款:乾隆甲辰九月睢州行馆刻寄繭园老伯大人正,钱唐黄易。

出版:1.故宫藏《黄易致张爱鼎信札册》,编号:新00155999。张符升曾孙张伯英旧藏。

2.《丁黄印存合册》,有正书局钤印本,民国出版。

3.《中国篆刻丛刊·黄易》P125,日本二玄社,1982年。

4.《中国历代篆刻集萃5》,浙 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

5.《清代浙派印风(上)》P128,余正主编,重庆出版社,2011年。

6.《丁黄印存合册》P86-87,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7.《故宫藏黄易尺牍研究·手迹》P147,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2014年 。

8.《故宫藏黄易尺牍相关印迹研究》P98,《书法》,20177月刊。

著录:1.《黄易与铜山张氏交游考略——以故宫藏黄易致研村五札为中心》P199,《中国书法》,20167月刊。

2.《黄易年谱初编》P123,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

3.5×2.7×6.7cm

 

作者简介: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别署秋景庵主、散花滩人、莲宗弟子,浙江杭州人。树谷子。曾官济宁同知。工诗文,善金石书画,擅长碑版鉴别、考证,又好蓄金石,甲于一时。篆刻曾师事丁敬,兼及宋元诸家,工稳生动,醇厚渊雅,有所创新。与丁敬、蒋仁、奚冈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擅山水,兼工花卉。工隶书,参与钟鼎,愈见古雅。

印面主人简介:张符升(1725~?),字子吉,号苏门,张秉绪子,萧县人。少承家学,好学博闻,为秀才时即有声于时,入贡后保举州同,初任汶上主薄,后任泉州通判,改任河南归德府商虞通判。会黄河决口,由于善于治河,荐任开封府下北河同知,专事治河。后任仪考通判,历署卫辉知府,选授柳州知府。子爱鼎(研村)、文鼎、崇鼎。著有《苏门山人诗》。

 

 

2020西泠春拍 7.28-7.30预展,7.31-8.3拍卖 

西泠拍卖印砚部


征集电话:0571-87886968

邮箱:yyb@xlysauc.com






西泠拍卖此枚“繭(茧)园老人”印,边款信息丰足,时间、地点、人物俱全。黄易对受印人以父执辈事之,因此是蒙恩之作。乾隆四十九年(1784)黄易四十一,精力最为充沛,可见是盛年之作,此印被收录于《丁黄印存合册》。黄易和张氏同出河防世家,张氏已交还官职回乡,建造茧园。黄易正在外出差,仍抽时间作印,或是赶着为张老伯六秩华诞赠物表念。



 

茧园,源自张氏一梦,堪称一位河道官褪去一生事业后的咏叹调。张氏称病致仕,源于一场险及身名的职场风波,吞噬力不亚于经年斗战之狂澜险浪。以同僚的身份,黄易茧足奔波之余,听闻此番际遇,心头何种滋味。此印情切心切,更添自况意味,由是,看作一方特殊的“自用印”也未尝不可。小松善印外求印,吾辈力求印外求“人”。且看:

 

屈指年华,高尚事业,风云方寸之间。

故人千里,归梦虚随,胜在相信未来。


 

泷吏,I'm Mr. Lonely

 

韩愈有一首诗叫《泷吏》,小吏长驻急流边,奋力以保行舟安全,自唐以后就是文人描写宦海浮沉的公用话语。治河官就更艰辛了,翻开张符升《苏门山人诗钞》,梅花未落满南山,黄沙已扑面而来:“岸南岸北景模糊”,“出门十日九日风”。黄易《秋盦诗稿》中也有非常相似的文字,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

 

据潘庭筠《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钱塘黄君墓志铭》“乾隆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两遇南巡回銮经运河,办差无误,晋秩别驾”,刻“茧园老人”那年,乾隆第六次南巡回京,又经运河,黄易第二次参与接待,事情处理得不错,因而官职得到升迁。可到了八月,河南睢州黄河决口,皇帝命将近七十岁的大学士阿桂“督河南睢州堤工,三阅月工竣”。据“茧园老人”印的边款,四十九年九月,黄易身在睢州行馆,应当与阿桂莅临睢州有关。



 

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张符升被河道总督姚立德以在工年久,熟谙河防为原因挽留,破例以知府衔留任治河。两个月后,却因为议河事得罪,被大学士阿桂以所需秸料数目不符为由,上书参奏,请旨将其革职枷号。竟险些被枷号示众!虽然之后事情得解,张符升被复以人材推,择为仪考通判,但在乾隆四十六年,也就是刻“茧园老人”印三年前,他在将负责的河工完成后,即称病致仕。《乾隆朝实录卷一千八十三》明明白白记录着。

 

茧园老人尝感梦而哭——“触拨从前事,终宵涕泪纷。官况随流水,闲情是倦云。百年甚局促,小别更何云”。黄小松也哭——“廿年我独受知深,日暮河梁泪不禁。也欲归田归未得,片帆南去最惊心”。乾隆时,黄河在河南、江苏一带共决口二十次,淹没河南、安徽数十州县。黄易《秋盦诗稿》有“润壤资农乂,浮船责我曹。民生兼国计,临履敢辞劳”二十字,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也是做一份工的职责和尊严。张符升老伯退休当年,其长子张爱鼎以监生出任曹考通判,开始了新一代的治河生涯。张爱鼎和黄易又成为同僚,延续了其父和黄易之间的交情,二人关系亲如兄弟。

 

 

茧足行行,以父之名

 

黄树榖,世人称松石先生,因父之名,黄易取号小松。黄树榖撰有《河防私议》一书,小松取其法用于实践。对十五岁就离开杭州的黄小松(年十五,随伯兄幕游楚北),张符升自然成为替代性的父亲角色。张符升较黄易年长十九岁,入贡后保举州同,任河南归德府商虞通判,会黄河决口,由于善于治河,荐任开封府下北河同知,专事治河。

 

黄易和张符升结识在职业生涯初期,张氏对其多有照拂,多有接济。从存世的黄易信札来看,他自述的经济状况起伏不定,让研究专家也摸不着头脑。其实对有藏品交易的人来说不难理解,如今也不乏叫着资金紧张又在拍场举到为止的藏家。无怪乎黄易说“廿年来承老伯与六弟骨肉相待,解衣推食,无所不至”。因故,对其以父执辈事之。按照彭城张氏族谱,张爱鼎排行老六,六弟即张符升之子张爱鼎。

 



近年黄易尺牍的整理和综合考证,把黄易研究推向深入,也带出与他关系紧密人物的生平行年,交游行迹。黄易尺牍以故宫博物院为收藏大宗,其中就包括黄易致张爱鼎五札。此批信札为后人有意集存,后附五印印蜕,除此方“茧园老人”外还有“太平之印”、“苏门”、“苏门所藏”、“张爱鼎印”。苏门,是张符升的号。



 

关于张氏家族已有系列研究文章,总体信息概括起来大致如下:“茧园老人”张符升、张爱鼎父子与黄易是同事,又喜好收藏。黄易三十四岁通过张符升介绍,结识其老家叔父张太平。张太平喜好金石,名盛徐淮地区,开创龙城画派。七十岁的张太平,受邀在黄易非常珍视的《汉熹平石经残石拓本》卷首,恭敬地写下“小松先生教正”,并题诗二首,与翁方纲和阮元题咏并置,此所谓黄易与张氏“情切三代”。

 

在黄易与张氏家族来往的信札中,包含大量关于书画、古籍、金石借观赏鉴的内容,最著名的比如现存大都会博物馆的王原祁传世名作《辋川图》。各中原由,从张符升往上追溯三代,张氏和清初娄东画派画家关系密切。先祖张道瑞和王时敏家族及王翚、杨晋等人过从紧密。张道瑞的七弟张道沛取了王时敏的孙女,也就是王原祁的堂妹。

 

 

小心落墨,大胆奏刀

 

阮元曾说,黄易篆刻生平不轻为人作,虽至交亦不过得其一二石。这话带着后学的尊崇。于金石考证,黄易是阮元的老师。

 

小松为丁敬身先生高弟,篆隶铁笔实有过蓝之誉,尝谓刻印之法当以汉人为宗,萃金石刻之精华以佐其结构,不求生动而自然生动矣,又谓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二语,可为刻印三味……故当推为海内第一。母梁夫人……其己刻者有集《唐梅花百咏》。金寿门题曰:字字香。”

 

阮元对黄易的评价才真是“字字香”呢!



 

印面中,“繭園老人”四个字的写法均为摹印。按照《说文》,茧从糸,从虫,小篆作“繭”,外框的“芾”即“黹”的省形。“袁”下部写作“凹”型的折笔。字的结体上束下长,并不是正方型。布局虽守汉法,四字均分,但是“老”、“人”二字通过笔画的呼应,形成某种连贯和错位,耐人寻味。

 



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主要是书写性与凿刻性的转承。印面内容相当于是命题作文,四个字既定,挑战在于,“繭、園”二字和“老、人”二字笔划多寡悬殊。除了借边处理,“人”字是否处理得当,成为成败的关键。其以楔形重笔,成为最抢眼的部分,正中寓奇。



 

整体来看,横竖笔划圆起为主、方起为辅。结体的拉长或许是出于竖划众多的考虑。竖笔粗细不一,变化多端。横划有的起笔略细,收笔略重,短刀碎切,波磔成棱,善于变化,气韵生动,造成较强的节奏感。折角与圆角的处理,刀棱显露处,转角多方。刀棱不露处,多圆转。整体形成巨大的疏密反差,视觉冲击力震撼。将“密处不容针,宽处可走马”的美学概念发挥到极致。

 



边款的书法,虽不是全隶书款字,但“大”字和“人”字的捺笔往右下叠加一刀,隶意浓厚,笔法也更加简远。黄易同时期书法作品中比如《临杨太尉碑》的捺都有类似写法。整个边款,仿佛将摩崖缩摹纳于掌中,刀笔俱见,自成一格。



 

 

乾嘉首席学术爬虫,黄不易

 

乾嘉小松万代金石。黄易Python,荒碑追逐者。他似一个行走的托管服务器,时时刻刻、兢兢业业等待学友发来请求。所有人在通讯录上备注“惟兄能慰我饥渴”。像我这样寻找的人,攀萝剔藓集精拓,像我这样不甘平凡的人,一肩行李两奚随。

 

黄易笔下绘述不少文人书斋,比如翁方纲的诗境轩、虚谷的小石山房,他自己的小蓬莱阁…  茧园,同样是这一层累的文化符号呢!刻印当年,张符升正好六十,《苏门山人诗钞》录茧园杂诗八首,自述“今年六十强,生还偶然遂”。

 

细数茧园的来历:北城屋数楹,吴氏姑所畀。萍飘三十年,于焉此托寄。这自然是谦辞,也和张氏心境相关。真实情况是,张符升嗜好收藏,萧县茧园贮存了其所藏书画古籍。藏品应该说是丰富的,还包括了一批黄易作品。黄易在给张符升所作的“苏门收藏”印的边款也有记述。

 

《苏门山人诗钞》云“爰卜先人祠,其旁得隙地。纵横一亩余,瓦砾众所弃”。对奔波行走的河道官来说,茧园,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一亩田,茧园,是他们奔波归来自由呼吸的精神家园。

 

“心思吐尽比春蚕,客路情怀我最谙”。通过访碑精拓,将原典爬取到本地再传播开去,黄易给学友们提供了精准的前期研究基础,助成了乾嘉金石考证的大成就,他本人也成为浙派印风向北方传播的纽带。



 

黄易很忙。他对时间的管理也是短刀碎切。刻“茧园老人”那一年除夕,黄易就是在差旅中度过的。夜过德州,回想“浪游二十六年前… 爆竹声中过五更”。他虽是捐官却是实职,工作强度大,周边科举出来的人又给予他无形的身份压力,只有通过金石完善理想自我。两手齐抓,两脚走路,“而今按部兼巡古,政事文章并一身”。虽然说完整自足的自我,并不存在的,无论再多无奈,也要超越自我。这种超越性的自我,唯有安置在类似“茧园”的一处圣地。

 

“近来繁与窘… 惟愿早得枝栖为妙,如果归去亦妙。总之,事有定数,非人力能强也… ”从一些信札看,黄易和上司关系处理得不好。幸好他能从金石学中发现自我。这种突然的自我,一如其艺术风格,于端庄和威仪中充满了野性和诡奇。靠耐力和后劲积累起来的思想深度,给予他无限能量。四十一岁的黄易,从六十岁的张符升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了么,他会对六十岁的自己许下什么愿望呢。当下有追求拍卖人征集各地,奔走亮绿码为信,业务以学术为本,多少都感同身受。在最能“打”的年纪,公职不出纰漏,学术不可掉队,当你直抵命运的深度时,时间都将向你敞开。

 

像你这样奔忙的人,注定灿烂过一生,黄不易。

 

回应开篇,印外求“人”。

 

黄易刻下“茧园老人”当年,陈豫钟与陈曼生定交,曼生公尚年轻未拔贡,未知未来河防、江防、海防一路干到底。孤冷寡言的西泠八家大师兄蒋仁,在快雪洪醉中,刻下“真水无香”,带三百款字,追忆“交黄小松,窥松石先生枕秘”等等,情文并茂。

 

两年后,黄易完成了生平两大善举。六月,首倡天下好古之士醵资于紫云山旧地重修武氏祠。同年冬,浙江粮艘十余帮阻冻于山东七级闸,舵下水手乏食,黄易力请借帑,活万余人性命!

 

身在西泠,含沧海心。

这,是我们对西泠“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