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壶以柿子为主题,壶身扁圆,以竹棒压出四条对称的凹线,形成四瓣柿身直至壶底,底心设一粒小珠。壶肩转折明显,圆中寓方。单口压盖,壶口开出不对称的海棠状。壶盖塑为柿蒂,八九片蒂缘环盖翻卷,形态生动逼真,蒂心置一只松鼠为钮,抬头扭臀摆尾,活泼灵动。壶嘴以柿叶卷成,并缀饰小枝枒。壶流下侧题刻“子式先生,鸣远”,意趣飞扬,(应是出自曹廉让青年时期的笔致,曹是陈鸣远最主要的铭刻伙伴)。下钤“陈鸣远”篆字阳文方印。
▲2019西泠十五周年秋拍
清早期·陈鸣远制子式先生上款紫泥松鼠柿子壶
款识:陈鸣远(器身款);鸣远(刻款)
镌刻:子式先生。鸣远。
出版:《紫韵雅玩—中国紫砂精品珍赏》P60-61,天地方圆杂志社,2008年。
EARLY QING DYNASTY A PURPLE CLAY TEAPOT WITH SQUIRREL AND PERSIMMON PATTERN AND 'ZHISHI' MARK MADE BY CHEN MINGYUAN
8.5×15.5cm
款识简介:陈鸣远,本名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陈氏还擅制花货,在茶壶形制设计上,力变明末筋纹器形,多以自然形体造壶,成为今日“花货类”的宗师,并使花货茶壶崛起成为紫砂茗壶的重要形制。此外,陈氏还尝试扩大紫砂造型的范畴与延伸,将青铜器皿和文房雅玩也包括进紫砂来,诸如笔筒,瓶,洗,鼎,爵等,极大的提高了紫砂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在紫砂考古中,卷叶壶嘴、松鼠为钮明代即已出现,如1976年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古窑址废片堆积中,便出现较为粗放的类似残片。康熙名陶陈鸣远显然以古为师,汲古出新。以柿树枝干塑为壶把,苍棘虬老,把端贴塑一芽一叶,蜿蜒流畅,彷佛迎风而动。尤其是壶把看似斜倚曲折,但以食指中穿,拇指、中指上下夹扣,竟然服贴趁手,有如天造地设,端拿极为稳当,鸣远匠心令人赞叹。壶内的工艺一丝不苟,推墙刮底干净利落,流孔端正,孔缘转折挺刮。盖内刮修极净,盖墙略短微厚,截面利落,凡此俱为鸣远工艺特征。
陈鸣远(1648-1734),号寉邨,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陈鸣远成名甚早,盛名远播,康熙25年,年方卅八岁时就破例被列入《宜兴县志》,载曰﹕“陈远工制壶、杯、瓶、盒,手法在徐(徐士衡)、沈(沈士良)之间,而所制款识,书法雅健,胜于徐、沈。故其年虽未老,而特为表之。”吴骞《阳羡名陶录》载:“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张燕昌《阳羡陶说》亦谓:“盖鸣远游踪所至,多主名公巨族。”此言诚然不虚,这件“子式先生上款松鼠柿子壶”允为佳例。
子式即为卓子式,塘栖人,又号东园主人。东园为明代卓明卿(1538-1597)始建于隆庆、万历年间,其堂颜、绘画都出自董其昌,为明末清初塘栖的名园。
陈鸣远多次到塘栖坐艺制壶,主要的接待者为金张(1643-?,号岕老),金张在所著的《介老编年诗钞》中多次提及卓子式,如〈赠鉴微长老时寓卓子式东园〉、〈卓子式堂中看小女伶〉、〈子式招过东园看桂〉等诗。由此可知,此件“子式先生上款松鼠柿子壶”当是陈鸣远为东园主人卓子式所作。
陈鸣远是时大彬之后,对紫砂陶艺影响最深远的一代巨匠。尤其是他的仿生之作,往往信手挥洒,妙趣天成,胸中自有丘壑,既出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在金张的《诗钞》中曾提及陈鸣远创作柿子壶,诗曰:“陈生手抟沙,于画又变格。(荆溪陈鸣远抟壶名家,更能种种肖生)因知不朽艺,贵乎自开辟。文章有妙悟,俯仰成陈迹。偶尔指柿红,因利就土赤。(时剩朱砂泥,小童携一大柿,遂摹之)坐费半旬功,宛然树上摘。片叶掩壶口,人想真创获。”虽然诗中指涉的是朱砂泥,并非这件紫泥柿子壶,但陈鸣远信手创思,花了五天时间,以余泥搏制出一把“宛然树上摘”的柿子壶,如此风采,着实令人神往。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及“片叶掩壶口”,意即卷叶成流的巧思,同样见于南京博物院“东陵瓜壶”、苏州博物馆“清德壶”,以及本件“子式先生上款松鼠柿子壶”。
张廷济(1768-1848)《文玩砚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