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
天道酬勤
预祝各位学子
取得佳绩,乐得其所
2018西泠春拍
陈垣 重要著作底稿、治学手稿及文献一批
约四百页文稿、一百帧照片
约1928至1965年作
陈氏治学之勤奋、谨严和门径
尽在其中
陈氏专精之元史、宗教学、年代学、校勘学等学问
此批手稿中就包括陈垣重要著作之底稿
札记标示了《中西回史日历》《二十史朔闰表》《元秘史译音用字考》《清初僧诤记》《汉以来新氏族考》等陈垣诸多已刊和未刊著作的诞生历程
完美展现陈氏之博学和搜集材料用功之勤
《日知录》《廿二史札记》《鲒埼亭集选读》等相关手稿,
则系陈垣设置史源学实习课程时之相关手稿
为陈氏对史料应用之展示。
陈氏手书通讯簿一页,合前述往来函件
涉及陈寅恪、胡适、马衡、启功、袁同礼、刘半农、傅斯年、傅增湘、丁文江、台静农、马裕藻、沈兼士、张凤举、朱希祖、杨树达、孙人和、任鸿隽、袁同礼、钱稻孙、柯昌泗、英千里、许地山、刘毓澄、雷通羣、雷李恩、何其巩、单士元、戴明扬、李飞生、梁兆庚、蔡芝、李紫辉、王钦宇、蒋孟明、向凤鸣、戴明扬、王际宪、李煜灜、傅振伦、陈映璜、宋哲元、秦德纯、萧振瀛、孙少康、张云波、黎锦熙、李建勋、黄毓甲等,几乎是陈氏在政界、学界人脉的完整体现。
写于启功、袁同礼等人的请帖、贺卡、
信封、日历背面的手稿笔记
学问大家,珍惜字纸
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节选)
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61年届毕业生谈话纪要
陈 垣
我读书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没有得到老师的指导,有两点经验,对研究和教书或者有些帮助:
1.从目录学入手,可以知道各书的大概情况。这就是涉猎,其中有大批的书可以“不求甚解”。
2.要专门读通一些书,这就是专精,也就是深入细致,“要求甚解”。经部如论、孟,史部如史、汉,子部如庄、荀,集部如韩、柳,清代史学家书如《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等,必须有几部是自己全部过目常翻常阅的书。一部《论语》才一万三千七百字,一部《孟子》才三万五千四百字,都不够一张报纸字多,可见我们专门读通一些书也并不难。这就是有博,有约,有涉猎,有专精,在广泛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又对某些书下一些功夫,才能作进一步的研究。
不管学什么专业,不博就不能全面,对这个专业阅读的范围不广,就很像以管窥天,往往会造成孤陋寡闻,得出片面偏狭的结论。只有得到了宽广的专业知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解决问题。不专则样样不深,不能得到学问的精华,就很难攀登到这门科学的顶峰,更不要说超过前人了。博和专是辩证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要很好地结合,在广博的基础上才能求得专精,在专精的钻研中又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我们研究历史科学,需要知道的知识幅度很大,要了解古今中外,还要有自己较专门的学问。如果样样都去深钻,势必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反使得样样都不能深,不能透。但是也不能只有专精,孤立地去钻研自己的专业,连一般的基础知识都不去注意,没有广泛丰富的知识,专业的钻研也将受到影响。学习历史也是如此,中国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不了解世界历史,学中国史就必须受到限制,就不能很好地懂得中国。研究宋史,不知道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则宋史也学不通。研究任何朝代的断代史,都不能没有通史的知识作基础,也不能没有其他必要的各方面的知识。
中国历史资料丰富,浩如烟海,研究的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的书都看完,但不能不知道书的概况。有些书只知道书名和作用就可以了,有些书要知道简单的内容,有些书则要认真钻研,有些书甚至要背诵,这就是有的要涉猎、有的要专精。世界上的书多得很,不能都求甚解,但是要在某一专业上有所成就,也一定要有“必求甚解”的书。
陈垣治学旧影
同学们毕业之后,当然首先要把书教好,这是你们主要的任务;另外,在自修的时候,可以翻阅一下过去的目录书,如《书目答问》、《四库总目》等。这些书都是前人所作,不尽合于现在使用,但如果要对中国历史进一步的研究,看一看也还是有好处的。
懂得目录学,则对中国历史书籍,大体上能心中有数。目录学就是历史书籍的介绍,它使我们大概知道有什么书,也就是使我们知道究竟都有什么文化遗产,看看祖遗的历史著述仓库里有什么存货,要调查研究一下。如果连遗产都有什么全不知道,怎能批判?怎能继承呢?萧何入关,先收秦图籍,为的是可以了解其关梁厄塞、户口钱粮等,我们作学问也应如此,也要先知道这门学问的概况。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解,古人都有什么研究成果,要先摸摸底,到深入钻研时才能有门径,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就可以较容易的找到了。经常翻翻目录书,一来在历史书籍的领域中,可以扩大视野,二来因为书目熟,用起来得心应手,非常方便,并可以较充分地掌握前人研究成果,对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会有帮助。
启功与恩师陈垣
有人说,有些青年基础知识差,这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你们在校四年,虽然已经打下一些基础,但我们要更高地要求自己,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多注意。基础知识好比盖房时的地基,地基不打结实,房子就会倒塌。我国各行各业都有注意基本训练的优良传统,拳术、武术,初学时要花很多时间练好一招一式;戏剧科班,先学唱做念打,先练基本功。读书更如此,古人读书,先背诵一些基本书籍,写字先学会拿笔和写字姿式,讲究横平竖直,作诗先学做联句对句,学习诗韵。研究一门科学,基本知识更是起码条件,不打好基础,就好像树没有根。当然前人对基本知识的要求与我们现在不同,但尽管有不同,而基本知识总是应当注意的。如学习历史,就必须学会阅读古文,要至少学会一种外语,而且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在哪些方面还没学好,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多努力。
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必须经过自己钻研和努力,没有现成的。只要踏踏实实地念书,就会有成绩,不要以为学问高不可攀,望而生畏,但也不能有不劳而获的侥幸思想。不管别人介绍多少念书经验,指出多少门径,但别人总不能替你念,别人念了你还不会,别人介绍了好的经验,你自己不钻研、不下功夫,还是得不到什么。而且别人的经验也不见得就适用于自己,过去的经验,也不一定就适用于今天,只能作为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读书的时候,要作到脑勤、手勤、笔勤,多想、多翻、多写,遇见有心得或查找到什么资料时,就写下来,多动笔可以免得忘记,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不少东西,有时把平日零碎心得和感想联系起来,就逐渐形成对某一问题的较系统的看法。收集的资料,到用的时候,就可以左右逢源,非常方便。
西泠印社二〇一八年春季拍卖会
上海巡展
6月23日至6月24日
静安昆仑大酒店
预展
7月4日至7月6日
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
杭州黄龙饭店
拍卖
7月7日至7月9日
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