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得曼生壶不易。唐云终其一生,方才觅得八件曼生佳器。此次西泠春拍笠荫、井栏,两件曼生逸品呈拍,在紫砂拍卖史上也属首次。曼生承上启下,子冶、大彬、景舟多件馆藏级紫砂名品齐聚——2018西泠春拍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标呈紫砂文人时代!
是二是一 我佛无说
“切定茗壶并贴切壶形作铭者, 实始于曼生,世之欣赏有由来矣”——民初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从壶身铭刻的角度,将“曼生壶”的文人特质英标出来——“明清两代名手制壶 , 每每择刻前人诗句, 而漫无鉴别, 或切茶不切壶, 或茶与壶俱不切, 予尝谓此等诗句不如略去为妙 。”
“切”或者“不切”,讲的是有没有主旨明确的选题意识,也是匠、艺间的分水岭。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紫砂壶艺术史,由此也就分为曼生前,与曼生后。
而“有清一代,其书法能自成一家面目者殆无几人,陈曼生先生超轶于汉晋六朝,并与刻印为世所珍重……先生书法与印文笔力劖[chán]绝,雄劲奇诡,不可一世”(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吴隐为陈鸿寿《种榆仙馆诗钞》所作跋文)。
劖是铲、斫的意思,此紫泥笠荫壶,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身披禅话十四字: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2018西泠春拍
清中期·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笠荫壶
刻款:曼生
暍[yē]指暑热,以及由是而来的心势高燥。禅观缘起性空,绝对是一,相对是二,不落两边。双遣两边,是绝对,排除相对,才能见到绝对。
字入紫泥,禅机相通,正法眼藏,对机垂示。
《清代学人像传》中之陈鸿寿像
浙派篆刻“西泠八家”之一
创曼生十八式 开启紫砂文人时代
陈鸿寿常与方外有交,与石谷长老、巨超上人、悟森禅师等高僧多有往来。在其诗书画印以及壶铭中,也常见这种佛家思想的表达。其写苏轼禅诗《无言亭》“殷勤稽首维摩洁,敢问如何是法门。禅指未终千倡了,向人还道本无言”;题《吴门画舫录》“提鸥挚鹭亦因缘,况是维摩悟后禅”。传清代画家秦祖永所辑《七家印跋》中,甚至记载了陈曼生青年时期有入寺之念:“每向岩石间坐…回视尘寰扰扰,俗务营营,诚不若消法披绪,入山栖寺,寻本来面目,究出世根本之为,愈也。因自己为迈沙弥…曼生门下宾客也多事奉佛教,其自以阿曼陀室、卐为字斋之号,是为佛缘。
阿曼陀无物比况,触目菩提,自是人不肯承当。
▲2018西泠春拍
清中期·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笠荫壶
底款:阿曼陀室
我后坡公几辛丑
嘉庆十六年至二十一年,陈曼生主溧阳县宰。这位县令,在任时编修邑志,贩济饥民,性复廉洁。闲暇之时与紫砂艺人杨彭年合作,把诗书画印的审美理想植入紫砂陶的装饰土壤,成为砂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代表。
▲2018西泠春拍
清中期·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笠荫壶
把款:彭年
以艺留世,这或许是他本人意料之外的事。其实,纪念曼生的功碑,至今仍赫然矗立。赴任溧阳县宰之前,曼生曾主赣榆县宰。嘉庆十三年夏,暴雨成灾,赣榆南部大沙河决堤,赣榆县令陈鸿寿科学勘察,架桥修路,近5公里长河道半年竣工。县立治水碑《开浚碑记》,誉所开之河为“陈公河”以纪其功。
2011年,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应文保所的要求,前往位于赣榆县罗阳镇的艾塘湖公园,对纪念陈鸿寿治水之功的《开浚碑记》做清理拓片工作。
抟拓为引壶中之水,和勤务海防、为民治水的政绩,在历史中形成了有趣的洄流。治水期间,陈鸿寿多方筹集资金,并主动“蠲奉二百金以为之倡,又募六百金足之”。克己自律的陈县长座上宾客如云,他微薄的薪水大概于此都消费殆尽。《陈曼生尺犊》中有云“弟半年来寓中耗费仅末盈千…称贷颇觉厚颜,牙根咬定不轻向人启齿。亦复铁铁铮铮…”可见性情中人!这就是我们所熟悉又不那么熟悉的陈鸿寿,再体会其所言“大事不胡涂, 小事厌烦数”。
曼生关于天文﹑地理﹑算法的知识或许可以追溯到诂经精舍伴学时期。诂经精舍创办人阮元为陈曼生《种榆仙馆图》题长诗,以“门前历历疎如棂”结尾,借助神仙境界,表达渴望去掉阻塞,突破条条框框,开创一番新局面的想法。时值嘉庆九年,阮元四十一岁,是大清朝最年轻的督抚。而同样一位治水功绩闻名的文豪,屡屡出现在初入仕途的陈曼生的诗文之中。陈鸿寿赋《阮芸台阁学师重摹石鼓歌用东坡韵》“我后坡公几辛丑…”,“题名远纪熙宁代,东坡旧友分明在”(《宋自公堂后双古柏》)。
屡屡向东坡致敬的陈曼生
笠荫壶的设计构想,自然来自“东坡笠屐”。关于“东坡笠屐”这个经典形象的来龙去脉,见宋代费兖[yǎn]《梁溪漫志》载: “东坡在儋耳,一日过黎子云,遇雨,乃从农家借躬笠戴之,着屐而归。妇人小儿相随争笑,邑犬群吠。”
苏东坡去海南一个秀才黎子云家借书,归家途中遇到大雨,不得不到农家去借来洺笠和木屐,他穿不习惯木屐,走路自然不适应,左摇右摆,一旁的农妇小孩感觉滑稽好笑,就连狗见了也随之吠叫,苏东坡自己也跟着笑。
由此“东坡笠屐”成为一个经典形象,李公麟、赵孟俯、任仁发、唐寅、黄慎、华岩、张廷济、张大千、程十发、刘旦宅…历代画家尽之能事,表现东坡的逸趣与旷达节操。“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苏轼以“有罪”之身谪居海南时,心境最为凄苦,却追作陶(渊明)诗百余首,兴办教育,发展生产,寻觅生命真谛与人格福音。
晖落尘嚣,东坡笠屐。人笑自笑,于熙于戏。
阿曼陀室,抟泥何意。我佛无说,是二是一。
既儒,且道,又释。
▲2018西泠春拍
清中期·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笠荫壶
款识:阿曼陀室(底款);彭年(把款);曼生(刻款)
镌刻: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尺寸:7x1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