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西泠春拍·首届摄影及电影艺术专场
总成交额逾千万,影像类拍品总成交额近1300万
创影像类首拍成交纪录
硕果累累,感谢有你
2018西泠春拍 影像艺术专场
持续征集中
2018西泠春拍 影像艺术专场
- 征集范围 -
1. 中外著名人物亲笔签名照
2. 围绕重要历史事件、涉及重要历史人物的老照片,以初印或成批者为佳。
3. 有关杭州及江南题材老照片、老胶片,以未公布者为佳。
4. 摄影及电影艺术家上款书画、手稿信札。如张大千绘给郎静山山水、费穆有关《小城之春》稿本、史东山写给茅盾信札等。
5. 著名摄影及电影艺术家所用器材、所珍文玩,重要电影所用之道具。
6.摄影及电影艺术珍稀文献、早期期刊、签名海报、早期电影明星签名照等。
7.世界范围内,著名摄影家与电影艺术家之代表作、影响影像历史之重要作品、当代影像艺术。如布列松、黑泽明、白南准。
附:
中国摄影百年重要人物
郎静山、陈复礼、张洋、吴印咸、徐肖冰、吕相友、杜修贤、侯波、孟昭瑞、胡崇贤、张才、邓南光、李明雕、何藩、刘旭沧、骆伯年 等
中国电影百年重要人物
郑正秋、黎民伟、费穆、蔡楚生、孙瑜、史东山、金焰、胡蝶、周璇、阮玲玉、桑弧、汤晓丹、袁牧之 等
具体详询
征集邮箱:mrsjb@xlysauc.com
征集电话:0571-87896779 转书画部名人手迹 / 87812600(F)
联系部门:陆先生、楼先生
征集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清吟街127号
2018西泠春拍 影像艺术精品预览
“董大酉与中国现代都市建设重要影像”专题
此件拍品为董大酉自珍藏《大上海计划》影集四册,尚未见刊载,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其涵盖《大上海发展计划》重要项目建设的详细内容,包含设计图纸、模型、工程建设过程、空中俯瞰图、建筑及环境样貌总览等。其中有单本全册为董大酉个人成长及家庭生活影像纪实,可从中一窥中国早期建筑大师的求学及成长历程。
它是近代上海最早、也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都市规划。对上海市区城市结构空间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见证中国城市发展史的重要进程,不仅对上海城市历史,甚至对于亚洲都市规划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它促使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史风云际会的发生场,更是中国建筑史中西结合创新的重要历史实践,意义非凡。
——《大上海计划》
- 源 起 -
1927年(民国十五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志在东北临黄浦江、吴淞口,西南与市区相临近的江湾地区征地兴建“新上海”,与被占据的上海法租界和上海公共租界形成相异的、独立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享有控制权与话语权的新城市。
1929年(民国十八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制订《大上海计划》。
8月12日,“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成立,董大酉(时年31岁)被聘请为顾问。
8月28日,董大酉筹建新市府及五局办公房,共征地8万平方米,主持征稿上海新市府及五局办公房建筑设计方案,邀请叶誉、茂菲、柏韵士3位中外专家从众多中外建筑设计师的应征稿件中,采纳赵深、赵孙熙明合作设计图案,并吸收第二、第三名设计的部分优势,经综合加工,建造了具有中华民族建筑式样的市府新大楼,于1933年(民国廿二年)9月落成,在当时可谓中西结合创新改良之建筑典范。
可惜最终因“一二八事变”的影响,计划暂停,部分建设成果也陆续遭到破坏,后因日本全面入侵而彻底终止。
- 董大酉 -
中国第一代“海归”建筑师与“中国复兴”式建筑
董大酉(1899~1973),浙江杭州人。1922年(民国11年),北京清华学校毕业后,先后留学明尼苏达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28年(民国17年)回国,次年与美国同学合办建筑师事务所。同年加入中国工程师学会,被推选为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论著有《中国艺术》、《建筑记事》、《大上海发展计划》等。
上世纪50-60年代,董大酉与梁思成齐名,二人同被评为新中国的首批“一级建筑师”。
此册影集为上海城市建设发展史,乃至中国近代建设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影像及史料,从中也可见,在城市建筑与城市建设领域中,饱含民族复兴的社会思潮。
当时,上海市中心区域规划建设之重要项目由董大酉主持设计:影集中均有详实摄影纪录。其中,体育场项目建筑设计新颖别致,被国际誉为“远东殆无其匹”;另外,在五角场地区规划设计筑就的一批重要建筑,于1990年被上海市政府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董大酉主持设计的系列“中国复兴”式建筑,可谓中国现代民族建筑设计之发端。其受现代建筑学教育,却并未一味追求西方风格,而是中西合璧,采取民族建筑风貌外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非传统木质结构),内部设施则力求现代化,电梯、卫生与消防设备等,一应俱全,形成兼具实用与美观的新现代主义风格。
-《大上海计划》-
在城市规划学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作为近代上海最早、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都市计划,对《大上海计划》的重新解读,对理解当前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日军的入侵,上海市政府撤离了江湾地区,《大上海计划》在极为悲壮和惨烈的情况下落幕,但《大上海计划》的主要理念得到延续与发展。
此种大型计划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城市的发展方式,市政府积极推进以图书馆、博物馆、医院、公园、运动场等为标志的行政区的实施,完善市中心区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对之后的中国现代都市设计建设具有深远影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