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S艺术新闻专访:以「紫砂壶」引领文人生活
时间:2017/12/05 作者:孙晓秋 来源:艺术新闻


点击链接浏览:2017西泠秋拍丨中国历代紫砂暨茶文化器物专场精赏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闲暇之余,邀亲友齐聚喝茶聊天,共享文人「雅」生活。西泠印社拍卖紫砂部甄选紫砂壶、紫砂盆、茶器具等丰富艺术表现形式,贴近生活、可赏可用,尤其注重拍品之内在价值与文人情愫。历届专场拍卖拍品屡创紫砂壶拍卖纪录,为业界所称道。《CANS艺术新闻》特别采访了西泠印社拍卖紫砂部经理沈雁珺。



CANS艺术新闻专访西泠拍卖紫砂部经理沈雁珺


CANS艺术新闻:请问您是哪一年加入西泠印社拍卖的?在此之前是做什么的?怎么会想要投入到紫砂这个门类?


沈雁珺:2011年,当时我刚大学毕业,进入西泠印社拍卖工作。西泠印社是传统文人高地,正是西泠拍卖品牌背后的文脉传承,吸引我们。很幸运在入职之后,在陆镜清总经理的培养下,我开始负责紫砂与茶叶板块。在此之前还没有专门成立紫砂部,直到2012年秋拍,才单独设立了紫砂器物专场。自专场设立之初,从公司到部门的一致构想便是,希望赋予紫砂及茶文化门类更多人文质量,打造独有的品牌风格。我本是湖州人,自小就对紫砂有了解和接触,湖州市长兴县也产紫砂,与宜兴地域交壤。就个人来说,我与紫砂结缘到如今作为职业,都是潜移默化的。


CANS艺术新闻:当您负责整个紫砂专场的时候,是如何规划及定位的呢?


沈雁珺:我是这样想的,西泠的紫砂专场重点是以老紫砂为主,当代名家大师紫砂壶为辅。当下茶文化已然被推升至国家层面的生活美学,当代紫砂参与度之高,市场热情之高也有目共睹。在这背后,无论是从赏玩的专业性、还是紫砂艺术溯源,目光敏锐的藏家,无疑会聚焦到相对老的器物,而且它们的价格相对也稳定一点。

 

所以,一开始,我就是想先从老紫砂器物着手,等这个部分比较成熟之后,再做一些跟茶文化相关的茶叶、茶道具。到2014年我们西泠印社拍卖十周年,紫砂器物专场算是国内比较有名的一场。当时〈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作铭紫泥扁石壶〉以人民币534.75万元成交,创造了「曼生壶」拍卖最高纪录。之后,我们每场拍卖成绩也都逐步上扬。我们以老紫砂为中心点,扩展到茶文化中。现下很多人也在收藏、使用日本金银铁壶,我们也适当地在专场内增加了,价格不会太高,更偏实用性。然后就是茶叶的部分,我们选择了普洱,普洱相较于其他茶叶,更适合长期存放,它的单价更高。不能忽略的一点,普洱茶配紫砂壶来冲泡,最是完美搭配。作为一个尝试性的板块,我们也得到了很多老师、朋友的指导和支持。根据近几场普洱茶的全部成交来看,未来我还是会继续做下去,可能还会再增加一两个比较高端的岩茶。

 

CANS艺术新闻:打从一开始您就没有重点考虑当代名家大师的紫砂壶?在20122014年期间,当代名家大师紫砂壶更受追捧,反而是近几年老紫砂才开始被藏家重视。

 

沈雁珺:当代壶我们也涉及呈拍,一般还是以一些名家大师为主,不仅是有职称,还要被市场认可的。真正有实力的大师,做的壶确实非常好,既实用,价格又不会太高。这个部分约占整个专场五分之一。其实现在客户购买、收藏紫砂还是比较理性的。紫砂壶,是一个实用器皿,是可以真正用于生活中实用的。然而紫砂艺术的内涵,又远超过实用之器。我们知道,从明清两代,传统工匠就面临着现代转型。文人雅士,也就是知识分子,直接参与紫砂艺术创作,著名的紫砂艺人也多与文人、画家相交。最为人熟知的工匠与文人合作,便是杨彭年与陈曼生。包括这次秋拍的许龙文、杨季初,都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工匠。

 

古人讲究「探其妙,得所知」,紫砂艺术的丰厚,就是技术、艺术、文学的多重交汇。在当代大师紫砂作品的优秀表现背后,事实上老紫砂,因为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被持续关注。另一方面,老紫砂数量越来越少,工艺也与今日有区别,稀缺性历来也是鉴藏中衡量价值的要素。

 

当代名家大师的作品无疑也具有收藏价值。只不过,有很多人不喜欢用老的东西,喜欢用新的。若是真的遇到工艺好、价格合理的当代名家壶,同样可入列收藏,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还能有升值的空间,那就更好了。这还需要收藏者对紫砂有一定的了解。从拍卖的角度来说,未来西泠拍卖还是以老紫砂为主,当代紫砂份额也会不断提升。


2014西泠秋拍 

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作铭紫泥扁石壶 

成交价 RMB 5,347,500


CANS艺术新闻:之前您有提到曼生壶,它曾三度在西泠创拍卖纪录,在2014年秋拍〈清嘉庆 · 杨彭年制、陈曼生作铭紫泥扁石壶〉以人民币534.75万元成交,2016年秋拍〈清嘉庆 ·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乳鼎壶〉以人民币603.75万元成交,2017年春拍〈清中期 · 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壶〉以人民币1449万元成交,同时也创造了世界拍卖纪录。

 

沈雁珺:曼生壶的珍贵,一方面是存世数量少,重要的是在于其人文历史价值。凡是出现精品,必能得到惊喜。曼生壶,不仅仅只是用紫砂做的一把壶,里面还夹杂着文人的因素。杨彭年本就是清宜兴制壶名手,陈曼生为清中期风流名士,工古文诗词,善书法,以隶书、行书闻名,精于篆刻,为「西泠八家」之一。他喜欢紫砂壶,买壶藏壶,后来开始参与制作。曼生壶结合制壶、书法、刻绘、诗文、印章、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一个比较宽泛的综合艺术载体,自然更受人重视。

 

2016西泠秋拍   

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乳鼎壶 

成交价 RMB 6,037,500


2017西泠春拍

清中期·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壶 

成交价 RMB 14,490,000

 

CANS艺术新闻:马上就要西泠秋拍了,这次紫砂器物专场有什么精品佳作?

 

沈雁珺:这次秋拍,我们准备了161件拍品,相较于春拍多了11件。主要的方向还是老紫砂为主,我也增加了一些铁壶银壶、茶叶,当代紫砂这块也是稍微增加了几件。从价格上来看,还是老紫砂的比重较大,占了整个征集金额的2/3。这次征集到一把〈明末清初 · 龚心钊旧藏许龙文制青娱轩款紫泥调砂汉缾壶〉,此壶全器调砂,望似梨皮,宝光焕然。师法四方汉缾形制,造工甚精,壶钮方圆玉润,大方得体,钮座、盖沿、壶颈等细处线条转折一丝不苟。壶身以四片富曲度的泥片相接而成。壶盖为紫砂壶式中少见的四方罩盖,这种截盖式结构可使壶盖与壶身连为一体,上下贯气,从壶身线面观察,壶盖上缘外撇斜出,缓坡而下至壶口后向外撇出,下腹鼓出后急收至底,反折为四方圈足。三弯流嘴灵动有神,耳把上缘由壶肩横出,最是点睛,妙不可阶。阴刻竖行楷书「青娱轩」,把下阴刻「龙文」。龙文,即明末清初宜兴制壶高手许龙文。龙文传器不多,夙受东瀛藏家珍视,日本明治七年(1874)奥兰田著《茗壶图录》亦收录许龙文制器数件,现归日本静嘉堂珍藏。许龙文的著作不是很多,他并不是想以做壶的名气加载历史,所以说相对数据也少一些。但是日本人对他这个茶壶就比较重视,在清代的时候很多直接就被日本人买走了。现在日本有几件是比较完整的,这件应该是我们目前知道在国内品相最好的一件,它本身壶体较小,也适合日常使用,品相又好,然后做工确实是属于比较顶尖的那一类。

 

2017西泠秋拍

明末清初·龚心钊旧藏许龙文制青娱轩款紫泥调砂汉缾壶

款识:龙文(把下款);青娱轩(底款)

说明:龚心钊旧藏并题跋,配原装瘿木盒。

出版:《紫韵雅翫》P70,台北天地方圆杂志社,2008年。

《陶都风宝岛情》P41,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3年。

展览:「陶都风·宝岛情——宜兴紫砂艺术展」,台湾历史博物馆,台北,2013

10×11.1cm

RMB 6,000,0008,000,000

 

还有一件〈清早期 · 杨季初五彩堆泥绘花盆〉,这是清雍正、乾隆时期紫砂名家杨季初做的,极为少见的彩色泥堆绘通景山水图长方盆。无论是技法、形制、主题堪称绝品。杨季初被称为「一代泥绘大师」。作品设色典雅,清灵妍秀,常随主题堆绘出绚丽的效果,利用紫砂的各种天然色彩化为丹青,绘制出艺术水平极高的画卷。南京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均藏有杨季初的泥绘笔筒作品。杨氏的花盆作品存世仅此一件,通景山水配杜甫、王维诗句,这件器物在古盆名器收藏中誉名早传。这是目前所见杨季初唯一的且保存完整的花盆,也是已知杨季初作品中最大的一件,而将五彩堆泥绘、刻绘融为一体的装饰手法则更为罕见,直问高古,浓缩了当时时代精神的风貌。

 


2017西泠秋拍

清早期·杨季初五彩堆泥绘花盆

款识:杨季初(底款)

镌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紫阁峰阴入渼陂。

21.5×31×20.7cm

RMB 8,000,00011,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