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西泠拍卖举办了《首届摄影及电影艺术专场》,213件拍品以83.57%的成交率成交,成交总额逾千万大关,取得了优异成绩。现阶段在国内影像拍卖已渐渐为大众所熟知,但电影艺术拍卖还未普及,西泠拍卖上拍电影艺术专题是一种有着长远规划的全新尝试。西泠拍卖电影摄影艺术专场主创人陆丰川向我们介绍了组织电影艺术拍卖台前幕后的故事。
从拍卖的角度看待电影艺术收藏,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兼具本土化和世界性的电影艺术收藏
陆丰川是个“空中飞人”,他的朋友圈常常定位在世界各地,所以他对于电影艺术的观察是具有全球视野的。在他看来,电影艺术收藏就像是音乐艺术一样,既有地域性又是全世界共通的文化,它可以跨越种族和国界,在全人类范围进行交流传播。他在日本就曾见到过系统收藏好莱坞电影的日本藏家,这就体现出电影艺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引发了共鸣。
但电影艺术又具有本土化的特点,陆丰川说,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和成长经历,对于事物的理解发展都会不一样。美国、欧洲、日本都有自身特点的电影艺术收藏,中国从整体上还刚起步不久。此外他还谈到审美具有时代性,这也是构成电影艺术收藏的要素之一,比如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看《小蝌蚪找妈妈》,会很感动,但下一代人就可能体会不到,所以电影艺术的魅力是和时间紧密相关的,具有一种时代的共鸣性。
谈及为什么会组织影像及电影艺术专场拍卖,陆丰川说当时他在梳理百年影像史之后会发现“影”“像”两者不可分家。影像承载历史和文化,不应片面地认为影像就是老照片,还应包括信札、绘画、机械等多个品类,比如我们春拍时的专场封面就是郎静山当年结婚时,朋友画给他的册页。所以他当时在整理时决定把电影纳入进来,影像艺术是一个通盘的考虑。
陆丰川还谈到西泠做摄影及电影艺术拍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而是希望从文化的角度,引起大众和相关机构的文化共鸣。现阶段在国内关注和参与电影艺术拍卖的人大多是源于对电影的情怀,但一级市场还不成熟,所以拍卖行承担了很多教育市场的任务,但他希望未来这个市场成熟之后,能有更多的画廊、博物馆、图书馆,甚至电影爱好者参与其中,在学术上进行梳理,拍卖行在商业上培养客人,最终融合一体,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猪八戒吃西瓜》《没头脑和不高兴》等早期动画片照片底片约七十种一千余帧
从拍卖实践观察,陆丰川认为现在电影收藏的局限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群不够广阔,对电影感兴趣的广大群众、专业从事的电影人士参与度较低,需要我们不断宣传展览推广;二是有一些非常棒的电影收藏者,比如专门收海报、胶片、信札、道具等等,但把电影作为一个大文化背景来看,应该打破国界、打破媒介进行全方位收藏,这一点上还需不断努力,需要大家联合起来对电影艺术有更多的挖掘 。此外在组织拍卖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私下收藏电影艺术的很多,但在二级市场上还是较新的领域,价格基准尚未恒定;在征集方面,找出散落各地的珍贵史料也是比较花功夫的。
但是组织首场拍卖时还是幸运的,陆丰川说当时得到了很多影人家属和上款人的支持,基本都是家里的旧藏,第一手来源,从后来的成交结果上也是超出预期,比较成功的。
而在谈到价格区间设定问题时,陆丰川说拍卖市场的价格是委托人、拍卖行、买家三方协调的结果。委托人有心理价位,拍行根据拍卖经验觉得合理可行才会接受上拍,之后经过市场检验,买家出价成交,经过一个过程会逐渐形成价值区间。而这也是一种“雪球效应”,很多收藏者看到拍卖结果之后,经过更多了解,可能愿意出手藏品,渐渐市场就会活跃起来,这个品类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
并且陆丰川还解答了笔者长期的一个疑问,即如何从学术史出发进行拍品真伪价值的界定?陆丰川回答说,这个问题其实不难,以影人手稿为例,电影导演能不能界定电影手稿?不一定,电影导演对于电影艺术的理解或许比我们深刻,但是对于手稿这个专业品类而言,研究手稿的专家更合适、更有经验来鉴定,这是从专业收藏角度出发的。当然未来希望看到更多来自文化艺术层面的思考探究,但落实在拍卖行为上,拍卖行的专业从业人员更具备实战经验。
陆丰川介绍说,今后每年西泠拍卖都会有摄影及电影艺术专场,电影始终和摄影放在一起,完整地呈现影像艺术。目前已经征集到一些精品,但西泠希望集中力量做大事,以不急躁的心态,尽一年力量做功课,在明年春拍给广大藏家、行家一个整体化的呈现,试图每一场都能拼凑出较为完整的电影史脉络。此外今后也会在西泠网拍上拍影像艺术,我们打造的是舞台艺术的概念,将戏剧、话剧、戏曲都纳入进来。希望通过网络拍卖,让更多的人知道、参与、消费得起,引发大众对这些文化领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