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杭州的西泠拍卖12月18日起举行秋季大拍。这次秋拍不同以往的是正值公司成立5周年庆典,在拍卖前期,公司总经理陆镜清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庆典拍卖:估价逾3亿
陆镜清表示,西泠拍卖5周年庆典在即,公司也迁入位于杭州市清吟街的晚清大学士王文韶故居,一个和公司所经营的文化事业相一致的场地。这5年可以说是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国艺术品市场风云迭起。这是变化最大、起伏最大的5年,也是西泠拍卖成长的5年。结果正如他们的设想,西泠拍卖成为中国一流的拍卖行,并一定程度改变了中国拍卖市场的格局,为市场的规范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说,这次庆典拍卖的规模与范围、金额都翻了一番,15个专场共推出2300-2400件拍品,估价3亿多元,与过去一直保持的2亿多元成交总额相比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谈到秋拍的亮点,他认为最重要的是首开明清毛笔专场,这是在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首场”如砚台、杂件、篆刻、供石以及雕塑专场之外的又一个“首场”。其次,从公司自身的拍卖业务的发展谈到了当代玉雕专场与名人手记、碑帖法书专场。这些新专场都是从学术角度挖掘文房用品的收藏价值,具有开创性,体现公司的开拓精神。
书画火爆:市场进入新高峰
对前一轮北京秋拍的火爆行情,他表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受外部影响很大。经济危机中首先复苏的是艺术品市场,首先变化的是人对人的本身、对精神领域、对艺术品的重新理解。如二战后艺术品市场的复苏,中国艺术品市场曾经在非典以后达到一个高峰,现在进入文革后的又一个高峰。涨势体现了艺术品市场的成熟,这个趋势会加强,集艺术价值、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等多种价值于一身的作品价格会越来越高。宋元的作品的价值,由中国艺术传统的传承特点所决定,目前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如那几件成交破亿元的作品,不仅艺术价值高,有唯一性,又体现了历史价值。
他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逐渐发展的过程,买家对艺术品的认识与追捧,从现代到古代,古代则从明清到宋元,显示人们的理解在逐渐深入。他又表示,市场还比较初级,一年拍卖金额不过200多亿元,一有资金进入就会大涨。市场热点总是与稀缺性有关,由供求关系所决定。市场有自己的规律,买家与专家形成了共识。如宋元的作品能涨到一亿多元虽然事先难以预料,但大家都认定会拍得最高。这种不是一个拍卖行、一个专家的看法,而是市场的共识。
行情趋势:市场会交替发展
他还指出,艺术市场的发展是交替的,波浪型的、螺旋式发展的,从近现代到古代,价格达到平衡后又会回到近现代,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圈子越来越大。如黄宾虹,10年前比较低,普通的作品一、二万,精品十几万,现在大多数涨了五、六倍到十倍,精品部分更高,达到20倍到40倍。齐白石的精品今年高了,但过几年可能黄宾虹更高。当然,齐白石与黄宾虹的观众不一样:齐白石是大众市场,而黄宾虹是小众市场。他们的价格有高低,不能说作品本身有高低,反映的是人们认识的不同。
他强调,个别作品一般人不能理解,在美术史上要100年以后才能理解,价格当然低,如宋元的作品在文革后一直很低。而海派作品价格偏低的问题,也是这个原因。另一方面,南方的机构也没有把握好机遇。但市场一定会取得平衡,只是时间问题。看中国艺术品市场,要看50年、100年,而不是看5年、10年,总体会向上,短期的起伏、高低不能说明问题。
西泠的追求:5年上一个台阶
他认为,西泠的业务是坚持两个方向:一是开发文房系列,对人们尚未认识的艺术品加以挖掘,引领市场;二是古代书画,在同行中达到了很高水平,选材强调艺术、文物与历史价值,真伪鉴别做得好,对艺术品的把关上在全国公司中屈指可数,重在对拍品的挖掘。
他还说,西泠是新公司,与老公司比各有短长,但观念是新的,只要坚持“真乃居先,诚为之本”,再过5年、10年会超过老公司。他还强调,秋拍的拍品征集时的估价是3亿多,成交会拍得更好,但他只想拍到3个亿。这是他们的设想:5周年前拍到2亿,5周年后拍到3亿以上。这代表南方拍卖公司的个性,说出了南方拍卖公司的理念,希望脚踏实地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尽管首场拍卖后就遇上了书画市场调整,但对西泠影响很小,每一场都拍得很好;今后也希望如此。虽然凭着25年积累的人脉,放量是做得到的,但公司的实力并没有到,所以宁可只拍到3亿。拍卖公司的绩效要10年、20年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