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其中味 绸缪物外情——论文俶《写生花卉卷》的风雅格调
时间:2016/12/10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文俶(1594~1634)出身于苏州文氏家族,这支家族在明代以文征明最为声隆望高,族内以诗文传家,与苏州望族的联姻,加之吴门复杂的师生关系,使得文氏一族在苏州,乃至江南吴地的文坛可谓独饮风流,由明入清,至文俶之时犹是遗风余绪不竭,文氏门中除男子的山水笔墨外,文俶可谓是闺阁画家的典范,专攻写生花卉蝶虫。兼有文氏后人和女性画家的双重身份,文俶获得了极大的关注,晚明至清中期的画论多有提及和褒誉,清内府《石渠宝笈》的初编、续编和三编中共收藏了七件文俶的作品,可见其作为画家的身份也是跻身史册的。


2016西泠秋拍

文 俶(1595~1634) 百卉写生图
设色纸本 手卷
说明:文俶之弟文柟题跋,二人同为文征明玄孙辈,文从简子女。
木盒盒盖有抄家退还编号。
画心:215×25cm 题跋:117×25cm


本场的此件文俶花卉手卷珍贵非常。这是目前唯一可见的分上下两列排列的花卉卷,布置独特,细观卷中每组花卉分落有致,气息舒朗,并无穿插重迭,一枝一叶的姿态皆描绘的惟妙惟肖,颜色典雅又不失真实,我们仿佛能够遥想出文俶在寒山的芳春或盛夏,在绮谷幽岩间选得奇花,然后静静勾画,此卷的取景和构图与文俶最为著名的《金石昆虫草木状》相类似,文俶写生的功底尽显于此,而日渐成熟,卷后有其弟文柟的题跋,题满了诗歌,吟咏的似是文俶笔下的这些花,又似是惬意闲适的隐居生活,才情满纸,书风颇有祖法,文柟与文俶俩人的书画合璧,正是文氏后人继承家学的难得文珍。
文俶的绘画环境与其题材风格有很大的关联。至晚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文俶归于赵氏,其夫赵均亦是书香世家,一门风雅,她的画风在婚后移居寒山后逐渐成熟,创立了花卉题材的独特的格调。我们从目前对文俶传世作品的统计中不难看出,她以花卉题材居多,无论册页、手卷还是扇面,许多写生作品在取景、构图和笔墨技法上基本是一致的,如上海博物馆藏的《写生花蝶图卷》(1628 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花蝶图扇》(1629 年)、《花卉册》(1631 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春蚕食叶图轴》(1630 年),这就更加突显了此卷格局的出彩之处,位置经营在手卷的绘制中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花卉之间的微妙联系,色彩的互相映衬,而文俶的聪慧正显于此,上下两列的布局不密不疏,花色浓而不艳,斟酌考究,非同于一般的郁郁葱葱的繁盛景象,而带有文人气息的典雅,耐人寻味,历久弥香。
清初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对文俶这样点评:“赋性聪颖……溪花汀草, 不可名状者, 皆能缀其生趣…… 虽徐熙野逸, 不是过也”。文俶的花卉画以细腻逼真但又不乏幽逸秀雅的生趣和韵味来取胜,这在当时有非常大的影响, 尤其是赢得一大批闺阁女性的效仿。观赏求购者众多, 其画名也随之远播,甚至赵均为之题署, 以别真赝,可见当时文俶画作的影响和销路,据钱谦益所说,赵宦光去世后,赵家日益落魄,而“晨夕百须靡不出端容十指”,从这些记载中可以透射出文俶其人、其画的不凡功力和价值。




西泠印社二〇一六秋季拍卖会 

预展
12月14日(9:30-20:00)
12月15日(9:30-18:00)
地点: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厅(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拍卖

12月16日 至 12月18日
地点:A厅、C厅  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 三楼世贸厅
          B厅  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厅三楼


网上预展

www.xlysauc.com


媒体下载通道 (网盘)

https://pan.baidu.com/s/1boFJ3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