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百年诞辰之际,西泠拍卖呼吁尽早营建“陆费山庄”
时间:2009/12/13 作者:潘宁 来源:杭州日报


陆俨少 上柏山居图  纸本手卷  1986年作

陆俨少,生前四画《上柏山居图》,似乎一生的梦想都想与艺术家费新我做邻居,在浙江北部的武康上柏,盖一幢屋子,屋后种一千株梨树,看层林尽染,听流水潺潺。这似乎有点像一个孩子的倔强的举动,因为一个没能实现的愿望,他一遍又一遍把心愿画在纸上。

对于西泠印社大旗下的西泠拍卖来说,站出来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将“陆费山庄”的营建列入议事日程,原因有二。第一,承载陆俨少毕生遗愿的手卷《上柏山居图》,即将出现在12月18日举槌的西泠09秋拍上;第二,陆俨少和著名的“左笔”书画家费新我,生前均为西泠印社的社员。因此,作为西泠印社以及西泠拍卖,“有义务与责任,为自己的社员实现他们毕生的心愿”。

从上世纪1981年,画家73岁那年画了第一幅《上柏山居图》开始,陆俨少一生共画了四幅《上柏山居图》。第一幅,画于长子陆京在北京的家中,现为陆京所藏;第二幅,1984年3月画于西湖之上,2006年由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拍出,藏于何人之手,至今下落不明;第三幅,1986年10月创作于杭州的家中,西泠秋拍即将献拍的就是这一幅;第四幅,是画家于1990年创作于深圳,现为陆俨少的儿子陆亨所藏。


西泠拍卖董事胡西林向媒体展示陆俨少的第三幅《上柏山居图》

昨天上午,在新迁入的王文韶故居内,西泠拍卖向媒体展示了陆俨少的第三幅《上柏山居图》,画心纵27厘米,横232厘米,上有俞平伯、吴养木、费新我以及陆俨少本人的两次亲笔题跋。在跋诗中,陆俨少写下了对一段岁月的回望和平生无法构建“陆费山庄”的无限惆怅——“八年日对峡云冷,归来墟里但空邨。梨花淡淡春光远,篁竹无知绕街满。人生有情未能忘,剩多情梦梦苦短”。四幅作品,最富含人文色彩的当属这一幅《上柏山居图》。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陆俨少与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一道,并称近现代山水画四大开宗立派的四大画家,晚年形成独具一格的“陆家山水”。如此一个功成名就的大画家,却像一个追梦不得的小孩,苦苦地在画纸上一遍遍勾勒心中的念想。

《上柏山居图》与陆俨少的家园情结
退守上柏——

1934年,25岁的画家陆俨少被上海滩复杂多元的人情世故所击退。这个出生于嘉定的上海本土青年,从自己的家乡撤退,在浙江北部的德清武康上柏,找到了一块适合自己生活下去的土壤。

陆俨少天性里只是一介书生,不善言辞,尤其不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早已浸淫于浓重的商业气氛里,这个言行不够活络的上海青年画家,深感自己靠卖画为生,是一件吃不消的行径。

陆俨少和夫人在武康上柏置地几十亩,自家办起农场,借此养活一家九口。陆俨少患有哮喘,正好在这林野田间呼吸新鲜空气,也趁机改变靠卖画为生的局面。上柏山居从此成为画家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沿长江而行——

仅仅数年之后,抗战爆发。而安居乐业的陆俨少一家,正被屋子后面的一片梨树所簇拥包围。据说陆家当时整整种下了1000株梨树,在陆俨少《上柏山居图》上,也能看见一些写意笔墨,点点滴滴,仿佛层林浸染,顽固地扎根于画面一隅。

而当时画家费新我也恰好紧挨着陆家的房子,正夯实地基,准备着“万丈高楼平地起”。

抗战爆发,陆、费两家来不及共谋家园,只能放弃眼前的山水与安逸。在即将被拍出的《上柏山居图》上,那一千株雪白梨树,被画笔点缀成黄色,或许是表达主人公无奈弃之离去时的灰黄心情吧。

据说陆俨少离开上柏后举家去了重庆。在雾都山城,画家一边画画,一边卖画,间或办些个人的画展。就在那个时期,陆俨少作为画家的生存能力也并不是很强的。

抗战胜利后,由于坐不起飞机,搭不起大船,资费拮据的陆俨少全家冒着生死之虞,搭乘木筏从重庆沿江而下,回到上海老家嘉定。沿长江东流,是陆俨少一生最富含养分的时候。谁也无从知晓,这个性格木讷的画家,在沿江而行的时候思索了怎样的人生命题。但这一趟旅程肯定改变了陆俨少作为画家的基本面貌,长江之上,水天共一色,这样的气势也奠定了陆俨少日后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地位。

等陆俨少再回到德清武康上柏后,连同著名的画家费新我当年建下的雏形一道,理想中比肩而建的“陆费山庄”早已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