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二〇一六秋季拍卖会
预展
12月14日(9:30-20:00)
12月15日(9:30-18:00)
地点: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厅(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拍卖
12月16日 至 12月18日
地点:A厅、C厅 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 三楼世贸厅
B厅 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厅三楼
网上预展
www.xlysauc.com
媒体下载通道 (网盘)
https://pan.baidu.com/s/1boFJ3In
上海巡展
11月29日 10:00-20:00(周二)
11月30日 09:30-18:00(周三)
巡展地点: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 二楼 宴会厅(静安区华山路250号)
点击进入:摹古执牛耳 创新定宗工——吴湖帆《摹韩滉五牛图》赏析
西泠拍卖对海派作品的推广一直都是不遗余力,
本届秋拍,西泠拍卖广集海派大师臻品。
吴湖帆《摹韩滉五牛图卷》领衔全场
本次秋拍书画专场,首推近代海派大家吴湖帆的摹古力作《摹韩滉五牛图卷》。此图作于1936年,是目前仅见的吴湖帆以牛为主题的长卷作品,也是研究吴湖帆早期绘画的重要材料,此时正是吴湖帆从摹古到确立自己艺术风貌的关键阶段。此图为吴湖帆弟子黄秋甸旧藏,著录多达十次,卷后有叶恭绰、郑午昌、夏敬观、吕贞白等名家题跋,更为它增色不少。
▲2016西泠秋拍
吴湖帆(1894~1968) 摹韩滉五牛图
设色纸本 手卷
1936年作
著录:1.《艺坛百影》P9,中州书画社,1982年。
2.《郑逸梅选集》第2卷P72、P652,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3.《珍闻与雅玩》P204,北京出版社,1998年。
4.《郑逸梅选集》第4卷P790,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5.《清末民初文坛轶事》P88,中华书局,2005年。
6.《林下烟云》P35、P160,北方文艺出版社,2009年。
7.《艺术家的故事》P17,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8.《中国书画鉴藏必备》P229,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
9.《中华美术千问》P241,三秦出版社,2012年。
10.《民国十大藏家》P193,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
说明:潘静淑鉴赏。黄绍莹上款并旧藏。叶恭绰、郑午昌、夏敬观、吕贞白题跋。
画心:217.5×22.5cm 题跋:61×22.5cm
早期海派领袖任伯年的《五路财神图》为其艺术生涯的重要作品。此图构图巧妙,主体突出,人物组合以“金字塔形”呈现,表情丰富,立体感强,是任伯年人物画中西结合阶段的代表画作。
▲2016西泠秋拍
任伯年(1840~1895) 五路财神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882年作
说明:丁方镇旧藏。丁方镇(1894-1972)字健行,浙江宁波人,曾在上海创办宝大祥棉布号。公私合营后,任上海市绸布零售商店联合董事会董事长,被推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经商之余嗜好丹青,富收藏。
177.5×93cm
现代海派领军人物程十髪鼎盛时期创作的《香山采风图》,是为著名收藏家、爱国华侨张庆重先生专门而绘的一件铭心绝品,画幅六尺巨帧,绘白居易民间采风轶事,笔墨潇洒,敷色清雅,作品出版于《现代中国画名家》、《艺海名家书画精选》等著作。
▲2016西泠秋拍
程十髪(1921~2007) 香山采风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78年作
出版:1.《近现代中国画名家——程十髪》封面、P116,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2.《艺海名家书画精选》P155,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
刊载:3.《文汇报》第七版笔会,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2002年4月20日。
说明:张庆重上款。
180×96.5cm
大师佳作齐聚海上
傅抱石《听阮图》绘于1943年。为其居重庆金刚坡的前期,在此期间,傅抱石以超常的勤奋和无限的热情,创作出众多名留画史的佳作。《听阮图》即是傅抱石在数年之后,演变并成功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前无古人的“抱石皴”之前奏。作品出版于《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集》。此作还得到著名书画鉴定家萧平先生的特别推荐,并有萧平先生的亲笔鉴定书一页。
▲2016西泠秋拍
傅抱石(1904~1965) 听阮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43年作
出版:《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集》P30-31,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4年。
说明:附萧平亲笔鉴定书一页。
87.5×58.5cm
张善孖《虎踞龙蟠图》作于1939年,是其为抗战赴美募捐所作。其时,美国华人社会最大社团“安良工商会”出资国币壹万元购藏此画,此画来源可靠,收藏者直接得自安良工商会。此画为已知市场中最大尺幅的张善孖励战虎作,气势撼人,民族精神响彻长空。作品出版于《我的父亲张大千》、《一门虎痴:张善孖、胡爽盦、安云霁》、《张善孖的世界》、政协四川《内江文史》,随附捐赠时张善孖与作品的合影纪念照,刊载于所有张善孖传记、年谱及重要民国绘画史。
▲2016西泠秋拍
张善孖(1882~1940) 虎踞龙蟠图
设色布面 镜片
1939年作
出版:
1.张善孖与《虎踞龙蟠》合影,民国二十八年(1939)10月。
2.《我的父亲张大千》P6,中华书局,2010年。
3.《一门虎痴:张善子、胡爽盦、安云霁》P117,四川美术出版社,2012年。
4.《张善子的世界》P178,九州出版社,2015年。
著录:
5.《大侠魂(周刊)》第9卷·第19期至22期合刊,大侠魂周刊社,民国二十九年(1940)11月。
6.《张善子的世界》P93,九州出版社,2015年。
刊载:
7.《内江文史第29辑》P31,政协四川省内江市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2012年12月。
说明:此为1939年张善孖为抗战赴美募捐所作,其时任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主席暨首席常务理事。美国华人社会最大社团「安良工商会」当时出资国币壹万元购藏此画,张善孖遂以其太太名义,将募款悉数捐赠内政部赈济委员会,环宇轰动。
拍品委托人直接得自安良工商会,此作曾悬挂于商会大厅中央。商会于1893年创建,情系中华,维护民族尊严,持续受到两岸领导人及国际社会肯定与支持。
随附捐赠时合影纪念照(下图合影左三为张善孖),刊载于所有张善孖传记、年谱及重要民国绘画史。
此为已知市场中最大尺幅的张善孖励战虎作,气势撼人,民族精神响彻长空。
作品出版、刊载于《我的父亲张大千》、《一门虎痴:张善孖、胡爽盦、安云霁》、《张善孖的世界》、政协四川《内江文史》。
217×198.5cm
1939年10月,张善孖先生所作《虎踞龙蟠图》由美国芝加哥安良公会出资国币一万元购藏并合影留念(左三为张善孖),其上“浣妹善子”四字为张善孖先生手书贴条。
鲁迅《古小说钩沉—齐谐记》文稿引人瞩目
名人手迹专场,鲁迅书、周作人跋《古小说钩沉—齐谐记》完整章节手稿尤为引人瞩目。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和上海的渊源颇为深厚,自1927年10月来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基本上都在上海度过,而且,今年适逢鲁迅先生逝世八十周年暨诞辰一百三十五周年,此时瞻仰鲁迅先生的亲笔手稿,意义更加非凡。《古小说钩沉—齐谐记》文稿共四页两开,近四百字,后有鲁迅二弟周作人跋语,为已知市场中最为重要且篇幅最长的鲁迅手稿,对了解鲁迅早年治学门径及周氏兄弟的情谊都有特别意义。手稿为天津书法家齐治源旧藏,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开具的退赔清单及退赔时的原配木盒,来源可靠。
▲2016西泠秋拍
鲁迅(1881~1936)书、周作人(1885~1967)跋 《古小说钩沉—齐谐记》完整章节
文稿 四页两开 镜片
约1911年作
题跋:右鲁迅手写古小说钩沉稿贰叶,计其时当在中华民国初年也。钤印:十堂私印(白)
出版:《现代中文学刊》,2016年03期。
参阅:1.《鲁迅全集》第八卷P345-350,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2.《鲁迅<古小说钩沉>手稿》,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说明: 此为鲁迅《古小说钩沉》完整章节“齐谐记”文稿四页两开,后有鲁迅二弟周作人跋语。鲁迅手稿市所罕见,完整篇章之文稿更是凤毛麟角。此为已知市场中最为重要且篇幅最长的鲁迅手稿,对了解鲁迅早年治学门径及周氏兄弟的情谊都有特别意义。
齐治源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开具之退赔清单,及退赔时之原配木盒。另附齐治源手书“查抄经过”一文,可谓流传有绪。镜片装裱当在“文革”之前,背面存抄家登记标签。
此稿或为《古小说钩沉 齐谐记》的最早版本,查国家图书馆《古小说钩沉》手稿不存此篇,殊为可贵。该稿共辑录《齐谐记》六条,其中一条抄录类似内容二次。与最后出版定稿对比,少了九条;内容简略、偶有重复、尚未辑校、未排列顺序,系《钩沉》较为原始的面目。文稿末有周作人跋,钤“十堂私印”。周作人取此号时间颇晚,当在1944年前后。
《古小说钩沉》“用功至勤,搜罗最富”(台静农语),是鲁迅最早、“最为重要”的辑佚著作(郑振铎语),“是中国第一部校辑唐代以前小说的总集”(蒋成德语),“是一种垦荒的工作”(林辰语),在此基础上写成的《中国小说史略》被认为是“20世纪小说研究领域最富盛名、最有学术价值、最有影响的专著”。
《钩沉》是鲁迅费时最长、最为重视的著作之一,其公布和出版经历颇为传奇。早在17岁离开绍兴到外地求学之前,鲁迅即从事辑佚工作。1909年从日本归国后,鲁迅潜心从事《钩沉》辑校工作,至1912年春完成初稿,当年谋求出版未果。此后,鲁迅长期将此稿带在身边,随时校订,终身未定稿。至1926年,陈源在《晨报副刊》上发表《致志摩》一文,攻击鲁迅之《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日人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鲁迅方在公开场合讲述《史略》“六朝小说”部分依据自己辑录的十册稿本。这十册稿本即为《钩沉》。同年夏,鲁迅夫人许广平在《关于鲁迅及其著作》一书中正式介绍《钩沉》。后来,鲁迅曾先后考虑将此书交付北新书局、厦门大学和郑振铎出版,皆未果,以至于《钩沉》至鲁迅去世二年后,即1938年,方第一次出版。但鲁迅早在1912年发表的《钩沉》序言当时并未收入,六年后(即1944年)由戴望舒发现,在《古代小说钩沉校辑之时代和逸序》一文中予以公布。
《钩沉》又是周氏兄弟情谊的重要见证。在辑校此书时,周氏兄弟志趣相投,周作人曾参与抄录工作。初稿完成后,鲁迅以周作人名号“起孟”名义发表序言。此事被周氏兄弟的共同好友许寿裳作为鲁迅“以利让弟、以名让弟”的例子,说明鲁迅对周作人的关爱。1923年周氏兄弟失和后,鲁迅搬出八道湾,诸多手稿、藏书均未取出,遂为周作人所有。1936年,鲁迅去世后,周作人在《宇宙风》上发表《关于鲁迅》一文,首次披露鲁迅试图用周作人名字发表《钩沉》的事实,赞美鲁迅“做事全不为名誉”的作风,认为“这是求学问弄艺术的最高的态度”,复高度肯定鲁迅的学术成就。建国后,周作人及其后人曾将部分鲁迅手稿捐与公藏机构,如将《钩沉》序言捐与绍兴鲁迅纪念馆,对保护鲁迅手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周氏亦将鲁迅手稿分赠友人,如香港翻译家鲍耀明即曾获赠一页《钩沉》手稿。本标的亦当出于类似的情况。此文稿的书写风格和周作人所作跋,均与周氏赠鲍耀明者类同,同样是由周作人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所分赠者。
25.5×23cm×2(镜片:65×23cm)
今年也是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零五周年,特别推出“孙中山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专场”。“孙中山批复、黄兴等书辛亥革命前后致孙中山的信札一批”以及“袁世凯、袁克定批复,段祺瑞等书辛亥革命前后致袁世凯、袁克定等信札一批”为近年市场中出现的数量最大、最为重要的袁世凯和辛亥革命文献,揭露了由于严重的财政危机,革命党人向北洋军阀妥协,并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详细过程。
▲2016西泠秋拍
黄兴致孙中山有关北伐的重要信札,辛亥革命前后(1912年)
说明:孙中山上款并批复。均作于辛亥革命当年、民国元年(1911、1912年)。
内容围绕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北京事变、北伐、南北议和等一系列当时最为重要的政治事件,关乎新成立的中华民国内政、外交,且数量近百页之多,是近年市场中最为重要的辛亥革命文献。
作者包括孙中山、黄兴(陆军总长)、陈锦涛(财政总长)、汤寿潜(浙江督军)、宋以梅(广东省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唐浦珠(革命烈士)、刘学询(杭州刘庄所有者)、魏勖(魏源之孙)、温家骏(温生才烈士族人)、谭瀛(广东瀛字敢死军混成协军长)、冯椿源(筹饷员)等众多辛亥革命功臣和亲历者。
这批文献的内容、性质、形式,均与广东中山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之藏档联系密切,当即为同一来源而散出者。其来源亦同故居收藏,当为孙中山卸任后从总统府带出者、卸任后收到者,以及胡汉民、汪精卫等提供者等。
文献按内容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北伐相关。
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全国性质的共和国,北伐即被提上日程,由孙中山、黄兴亲自主持。本标的中黄兴致孙中山信即作于南北议和时期。当时黄氏任陆军总长,主持北伐计划,一面北伐,一面与袁世凯方面谈判。当其“得财政部信”,知晓“军用钞票暂停止不发”后,迅即致信孙氏,请孙氏主持继续印发军用钞,并“辅以现金为前敌兵站设立数兑换所”,以维护“政府之信用”,保证“军队不哗溃”。与此同时,对光复广州有功的广东瀛字敢死军混成协军长谭瀛则向孙中山反映因粤省不纳其军,使其北伐之志受沮,并申诉时任广东省代都督陈炯明“私心存厚薄于陈都督自己所部”,“对于民军方面种种不肯维持”,请求将其军“电调赴宁以供驱策”。
二、财政。
临时政府成立后,练兵、北伐、建设、行政,处处需钱,以至财政问题成为当局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关切,亦明显体现于此文献中。查,除前述有关沙田税务、盐务信札外,本标的尚有宋以梅提倡创立广东银行、张鼎勋提倡创制器械、冯椿源自荐总理债券等信札,均系当局财政紧张之明证。
三、封赏、任命和抚恤。
但凡新王朝建立,总要对有功人士和政府官员进行措置,民国自不例外。在这批文献中,既有汤寿潜写长信、提出二疑七不可请辞临时政府交通部长任命,也有曾与胡汉民、何克夫共事的革命志士钟福祥为部下请赏,并有著名烈士温生才之族人请抚恤其家属,还有反正的胡瑛请求经济资助以备偿债后北上任职。而尤其令人感动的,则是黄花岗烈士马侣、周华家属领取救济米的签条,以及海军司署为烈士黄鹤鸣家属救济米信。
四、华侨和外交相关。
华侨是辛亥革命成功的最大助力之一。而临时政府成立后,其辖区内的外交事务自由新政府来主持。值此之际,秘鲁利马中华爱国会总理李介平除捐款外,复派华侨回国效力;曾伯植、徐建业则筹组华侨自治权利会,维护华侨权益;原隶属于清政府的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堂向民国政府归诚,原有官员关炯等在改换头衔后在新政府旗下效力。
五、孙中山个人。
尚有陈锦涛致孙中山信,锡金军政分厅财政部致总理官封,湖北省全省自治筹备处致黎元洪信札等,记录了孙中山的个人生活及其对朱卓文之信任,乃至无锡、湖北等地辛亥革命后的情形。
本次秋拍油画专场也格外亮眼。艺术大师刘海粟早期得意之作《玉泉观鱼》珍贵难得,有刘海粟之女刘蟾亲自讲述刘海粟落到心灵深处的审美感受力。刘海粟此次早年源本《玉泉观鱼》结缘西泠拍卖,寥若晨星,对于刘海粟艺术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另外本季秋拍还将呈献市场中已知最大尺幅吴冠中漆画作品《屋宇》,并有见证吴冠中创作此幅杰作的亲历者、中国现代漆艺开拓者乔十光先生的访谈记录,展现吴冠中创新求索的风格表现力。
▲ 2016西泠秋拍
刘海粟(1896~1994) 玉泉观鱼
布面 油画
1935年作
出版:《宏约深美——上海美专的西画活动》P51,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年。
说明:
1.本拍品曾悬挂于刘海粟住所客厅,附画家家属对于本拍品回忆访谈视频及与本拍品合影。
2.此幅《玉泉观鱼》为刘海粟得意之作,1974年刘海粟曾以本拍品为蓝本,重新绘制过一幅。(背题: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七十九叟刘海粟重画玉泉观鱼)。
1974年重绘之《玉泉观鱼》于2014西泠秋拍以第658号拍品呈拍,成交价448.5万元。
此次早年源本《玉泉观鱼》结缘西泠拍场,寥若晨星,珍罕至极,对于刘海粟艺术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54×44cm
▲2016西泠秋拍
吴冠中(1919~2010) 屋宇
木板 漆画
2007年作
签名:荼 二〇〇七 钤印:大漆园(朱)
说明:
1.本拍品附黄苗子题“漆墨通情”一帧。
2.附吴冠中先生创作本作品时照片资料。
3.附乔十光先生采访视频资料。
97x179cm
▲ 黄苗子题 漆墨通情
戊子九五叟,苗子。
钤印:苗子(朱),黄(白)。
37.5×7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