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西泠秋拍 | 浅谈孟臣壶
时间:2016/11/21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台湾学者、诗人连横有语云:“茶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似乎孟臣壶已成为了紫砂茗壶的代名词。确实,落孟臣款的紫砂茗壶数量众多,且多为朱泥制器。根据台湾紫砂学者黄健亮先生的粗略统计,在1040件工夫茶壶中,署“孟臣”款者至少占了23.46%。孟臣似乎从一个制作者的名字,变成了一种落款方式。在留存于世的孟臣壶中,有制工粗糙木印章款的潮汕小壶;也有鲜见的工艺精绝的刻字大品,其时间跨度,也从明末清初一直延续至今。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民国李景康、张虹在《阳羡砂壶图考》一书中给出了解答:“孟臣因负盛名,故赝鼎独伙,凡藏家与市肆无不有孟臣壶,非精于鉴赏者莫辨。”这类现象也类似清中期的曼生壶,自曼生壶创烧之日起,便有大量托款制器现世,但这类器物往往与真品相去甚远。





2016西泠秋拍

明末清初·惠孟臣制紫泥笠帽壶

款识:孟臣(刻款)

镌刻:竹石居茗助,孟臣。

出版:《莲房汲砂》封面及p28,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57月。

尺寸:13×17.3cm


回过头看惠孟臣的活跃年代,乃是明末清初时期,壶艺名家林立,惠孟臣定有过人之技艺,方才与其“盛名”相符。明末刘源长所着《茶史》载:“迨今徐友泉、陈用卿、惠孟臣诸名手,大为时人宝惜,皆以粗砂细做,殊无土气,随手造作,颇极精工。”可见惠孟臣是与徐友泉、陈用卿齐名的一代名工,可想而知其制壶之功力水平。而《阳羡砂壶图考》:“孟臣制品,浑朴精巧,无不具备”的记载亦可印证孟臣之不俗功力。


那么,怎样的茗壶才算是惠孟臣的真迹呢?黄健亮先生认为,它们应该具备工艺朴雅,款识工整,具晋唐楷书风格,并以钢刀精描深刻等特征。除此之外,泥料与形制亦是具有较高时代辨识度的特点。据目前所见,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旧藏的“崇雅堂孟臣壶”与此次上拍西泠紫砂专场的“竹石居孟臣壶”为目前学界所公认的孟臣真迹。


此壶选红褐色拼砂泥料制成,细看伴有点点黄色砂质颗粒,此种泥料砂质均匀,浑然一体,仅见于明末制器之上。而扎实的明末龙窑烧制氛围,又使整器暗蕴宝光,满溢古拙之气。其壶身之束颈、三弯流、圈把,无一不彰显了明韵古味。再观壶底刻字“竹石居茗助,孟臣”七字,恰应《阳羡名陶录》的记载:“(惠孟臣)笔法绝类褚河南”,乃追碑帖之意。


2013年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曾举办“陶都风·宝岛情——宜兴紫砂艺术台北展”,上文所述“崇雅堂孟臣壶”作为台湾地区展品参展,并获得一致之好评,后闻悉此壶以巨价为大陆藏家购得。而此次“竹石居”款孟臣壶现身西泠秋拍,料想亦会受到紫砂爱好者的关注与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