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生(1768~1822)
西泠拍卖紫砂专场尤重拍品之内在价值与文人情愫,同时,我们对于文人紫砂器始终抱以审慎的态度,严格把关,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四方藏友更愿意将这类紫砂器物交由西泠拍卖展示与竞价。而文人紫砂首推的便是曼生壶。自2014年西泠十周年秋拍以来,已有三件传承有序的曼生壶在我公司上拍,其中一件还创造了曼生壶的成交价格记录。
▲2014西泠秋拍
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作铭紫泥扁石壶
成交价RMB: 534.75万元 创“曼生壶”拍卖最高纪录
自陈鸿寿定制茗壶之日起,“曼生壶”便被文人、雅士竞相追求。晚期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湖广巡抚吴大澂,曾请人遍寻曼生壶而不可得,感慨道:“唯曼生壶令老夫心动而终难遂愿,此乃一生之憾矣。”幸而吴大澄在晚年终得一“曼生匏瓜壶”,了却了其心愿。金石、书画大家吴昌硕对于文人紫砂也情有独钟,其本人收藏有多件玉成紫砂佳器,而曼生壶目前也仅见于西泠2015秋紫砂专场上拍之曼生觚棱壶一持。当代书画大家唐云,痴迷紫砂壶,终其一生仅得八件曼生壶,并以此作“八壶精舍”斋号。而值得注意的是,八件曼生壶之中有一件便是吴大澂的旧藏。
▲2015西泠秋拍
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及杨彭年刻紫泥觚棱壶
成交价RMB: 356.5万元
可以说,曼生壶是稀缺的,但凡真品佳作,必为市场追捧,多被名家收藏。从目前公开市场拍卖的数件曼生壶来看,其收藏者不乏庞元济、钱镜塘、路大荒、李研吾等收藏大家,亦有吴昌硕、唐云、吴待秋等书画名家。他们之中很多人并非紫砂专项收藏者,而却对曼生壶情有独钟,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曼生壶既是制壶工艺的体现,又融入了书画、镌刻、金石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个综合艺术表现载体,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多个门类的收藏者关注。
▲2016西泠秋拍
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乳鼎壶
款识:阿曼陀室(底款);彭年(把下款);曼生(刻款)
镌刻:台鼎之光寿如张苍,曼生铭。
说明:附路大荒拓片集,由王献唐于1951年作序(非卖品)
尺寸:8.8×14.9cm
本次上拍之曼生壶,极为珍贵罕见。此壶乃山东省图书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副馆长,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路大荒先生生前所见并集拓入册之曼生壶原件。路大荒(1895—1972),原名路鸿藻,曾用名路爱范,字笠生,号大荒,别号大荒山人、大荒堂主人。淄川县菜园村(现淄博市淄川区淄城镇菜园村)人。他是杰出的聊斋学研究先驱,是版本目录学专家,古籍、书画、古玩鉴定专家和书画家,是中国收藏有蒲松龄手稿最多的一个学者,在众多学术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
路大荒先生
路先生生前十分喜爱紫砂艺术,尤重文人紫砂器物的鉴定与收藏。他更将所见之曼生佳器集拓成册,以作日常翻阅、品评之用。路大荒先生挚友,著名古籍版本学家、古籍善本收藏家、山东省图书馆原馆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献唐先生与路先生长相往来,见路先生痴迷紫砂,欣然在其拓片册前满题百余字作序。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如今集拓之上的茗壶多已不知所踪。据路先生后人回忆,路大荒收藏之紫砂茗壶于文革时期被尽数收缴,后仅有极少归还,幸而此本拓片集被保存了下来。机缘巧合,在翻阅拓片之时,见一铭刻内容与曾经所见之一持曼生乳鼎壶相似,因其是隶书镌刻,极为少见,故而印象深刻。后与砂壶藏家取得联系,得以上手实物进行比对,果不其然,便是路先生拓片集中之原件。藏家见此机缘,欣然同意将此壶上拍西泠紫砂专场。
王献唐先生
根据王献唐先生作序纪年可知,路大荒制此拓片的时间不晚于1951年。因此,可以说此壶在1951年之前,便已有了清晰的传承。不可谓不难得。
再观此壶,以相对细密之紫泥作乳鼎之型,壶体纤巧可爱,其底部钤印“阿曼陀室”章款,把下款“彭年”。值得注意的是,此壶之“阿曼陀室”章款,左边上部无缺口,属曼生壶体系中较为早期的作品,与唐云所藏之石瓢提梁壶一致,完全排除了后期托款所制的可能性。而隶书的镌刻,乃需极为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此壶铭刻字口利落,刀笔潇洒,乃陈鸿寿本人亲自刻绘无疑。“台鼎之光,寿如张苍”,乃切壶型“乳鼎”所镌。张苍为西汉名臣,据《史记·张丞相列传》载,“苍之免相后,老,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苍百余岁而卒。”,以张苍喻长寿,足见曼生壶所含之人文情怀。
台鼎之光,传承有方,如此流传清晰、镌刻精彩、品相优秀的曼生壶本尊,怎能不使人动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