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西泠春拍丨张充和与昆曲 暨中国首届戏曲艺术专场
时间:2016/05/08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本场拍品网上预展《《


戏 曲 艺 术 专 场

· 昆曲 · 京剧 · 等  


2016 年春季西泠拍卖特别策划“ 张充和与昆曲 暨中国首届戏曲艺术专场”。本专场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全部由张充和家属及学生友情提供,呈献张充和晚年从未公开的、最后的珍藏。
张充和与昆曲专题,涵括诸多不可多得的昆曲文献、并与张充和诗文稿、张充和自作书画、张充和上款书画、张充和藏文房等专题同行,是对“最后的闺秀”张充和一生交游、研究、艺术生涯的回顾与致敬。

第二部分 包括昆曲、京剧、越剧等戏曲家信札手稿;签名照旧照片;戏曲演出服饰道具等重要戏曲文献。




张充和与昆曲

曲人鸿爪

张充和(1914~2015),出生于上海,祖籍合肥,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李鸿章曾侄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顾传玠、周有光、沈从文妻妹。著名诗人卞之琳的苦恋对象,诗歌《断章》的主人公。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


2016西泠春拍

张充和(1914~2015)  亲自设计并手缝昆曲戏服一批

戏服  七件(套)

说明:此为张充和亲自设计和使用昆曲戏服一批,附原装布袱。据布袱上张充和手书,分别为蓝披、大红披、道姑衣、短袄袴等。

张充和学生、海外昆曲社社长陈安娜旧藏。为了支持海外昆曲社的发展,张充和将这批戏服捐与该社。由于该曲社学生多系西方人,身材高大,很难穿着张充和尺码之戏服,于是这批衣服即存于陈安娜处,品相完好。

张充和为昆曲爱好者,而非专业表演者,故装备、行头等皆由自己准备。由于家境优越,复钟爱昆曲,张氏遂花重金定制戏服,甚至不惜以卖田所得制衣。例如,1947年,张充和曾作《鹧鸪天战后返苏昆曲同期》词,下阕中有“霓裳蠹尽翻新样,十顷良田一凤凰”。词中有张充和自注:时卖安徽田而定制苏绣戏装,田价贱而绣价昂。志实况也。可证张充和戏服之珍贵。



2016西泠春拍

张充和(1914 ~ 2015) 早年昆曲工尺谱文稿 (三选一)

文稿  三页

约1938至1941年

说明:此为抗战期间张充和避难昆明时手抄宋词三首,时在1938至1941年间,上有张氏本人所录工尺谱,是难得一见的张充和早年手稿。

写作此稿时,张充和正与姐夫沈从文一家流寓西南,在教育部属下教科书编选委员会工作,负责选散曲。在此期间,张充和已经开始请曲人为其题写《曲人鸿爪》,与朱自清、查阜西、杨荫浏等人往还。其时张充和除了其昆曲表演深受诸人叹赏外,其度曲亦颇为著名音乐家杨荫浏所激赏。杨氏且曾在曲谱上标出张氏唱法,注明“张充和唱法”,并以此教授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张充和此处使用的花笺,在其前往重庆、与沈尹默熟识后,曾赠予沈氏。沈氏用此花笺为张充和书写的作品,曾刊载于《沈尹默蜀中墨迹》(P66-67)。

20.5×20.5cm   19.5×19.5cm×2    



2016西泠春拍

张充和(1914~2015)  昆曲《断桥》身段稿

文稿  十一页

说明:此为张充和昆曲《断桥》身段稿十一页,详细描绘和阐释该曲中演员的身段,当为张氏授课之教材,非常少见。附张充和上款信封一枚,上有张充和自书“断桥身段”四字。

昆曲《断桥》为《白蛇传》中一折,讲述白素贞自金山寺战败后,行至西湖断桥,腹疼难行。恰遇许仙踵至,小青恨许仙负心,欲杀之,白力为解脱,亲责许之薄幸,许仙赔罪明心,三人言归于好,偕赴杭州,为经典曲目之一。抗战胜利后,张充和、张元和曾和俞振飞在上海共同演出此戏。

张充和自16岁回苏州后即开始学习昆曲,曾得昆曲名家沈传芷教授身段、江南笛王李荣忻伴奏,与吴梅、闻一多、俞平伯、汪东、顾传玠等同游,接受过完整的传统昆曲艺术熏陶,在昆曲上有很高造诣,其身段且曾为张大千入画,演出照被俞平伯赞为蕴藉。由此,不难想象张充和积累数十年所学写下的这一身段稿的价值。

27.5×21.5cm×11   



张充和书画题字

古色今香


2016西泠春拍

张充和(1914 ~ 2015)  赠丈夫傅汉思画梅

纸本  镜片 

1976 年作

说明:张充和临罗聘梅花,因其丈夫傅汉思六十大寿而作,是张充和送给丈夫的特殊的生日礼物,曾悬挂于张家多年,是二人婚后琴瑟和谐生活的重要见证。

张充和的感情生活非常传奇。

其一是民国著名的“卞张之恋”,即卞之琳对于张充和的苦恋。著名的新诗《断章》便是卞之琳为追求张氏所作,且“文革”结束,卞之琳作为大陆文化亲善使者访美时,曾专门造访张充和,并将张氏老师沈尹默的诗稿送上。

其二为张充和、傅汉思的跨国恋爱。早年,抗战中,当章士钊为张充和演唱《游园惊梦》而题咏时,曾写道“文姬流落干谁事,十八胡笳只自怜”,将张充和比作流落塞外的蔡文姬,一度使得张充和非常不满。战争结束后,张充和与沈从文等同赴北京,与应胡适之邀来北大授课的傅汉思相识,并喜结连理,嗣后于1949 年定居海外,居然为章士钊所言中。

张充和的婚后生活不乏艰辛,却非常幸福。即如诗中所说“汉思知梅事最全”,乃因夫妇二人皆热爱中国传统诗词、文化,尤爱为传统文人所喜之梅花,傅汉思且曾写作《梅花与宫闱佳丽》;“丙辰再逢之日”指傅汉思生于丙辰冬日,今又一甲子,为傅汉思六十大寿。梅花于腊月开放,便为“时值梅季”,因“无梅可赠”,遂作画相赠。这种有共同高洁爱好、日常生活充满诗画酬赠的生活方式,令人羡煞。

30.5×20cm



2016西泠春拍

张充和(1914~2015)  书赠陈安娜自作诗卷

纸本  手卷

1981年作

著录:《张充和诗文集》,白谦慎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16年。

说明:张充和书有关查阜西《八声甘州》词三首,陈安娜上款,张充和自题签。陈氏为张充和最信任的学生、朋友。

这三首《八声甘州》可谓张充和最著名的词作,分别作于张氏误以为查阜西去世、惊悉“文革”后查阜西尚存和査氏真正去世之后,充分体现了张、査二人间亦师亦友的深情,曾收入白谦慎编《张充和诗文集》及严晓星发表在《万象》杂志中的《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文章中。

75.5×25cm 


2016西泠春拍

张充和(1914~2015)题  古色今香 等题字一批

纸本  画心

1988年作

参阅:《张充和诗书画选》P123,白谦慎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说明:此为张充和为《沈从文全集》、《合肥四姐妹》、耶鲁大学华裔画家画展、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玉骨冰魂耶鲁大学梅花展等题字一批,是张充和交游、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见证。

其中,“古色今香”为张充和1988年为耶鲁大学华裔画家画展所写大字招贴,书写时“追求浑朴的气势”,呈现出“碑学书家追求的‘金石气’效果”,与习见的张氏小楷非常不同,较为少见。

张氏为此展览题字一事见于白谦慎所编《张充和诗书画选》和孙康宜编《古色今香》二书。其中,后者的书名即依据张充和此次为展览所作题字。

古色今香展共展出居住在纽约的五位华裔画家(包括王季迁、王无邪、杨识宏、司徒强和邢飞)的作品。“‘古色’指的是他们艺术中的中国传统,‘今香’说的是他们艺术中的现代因素”。应时任耶鲁大学美术馆馆长密密·盖茨(Mimi Gates)的邀请,张充和为该展览题写了题目和招贴。密密·盖茨为张充和学生,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继母。

尺寸不一


2016西泠春拍

张充和(1914~2015)  书《张充和诗书画选》、《桃花鱼》文稿一函

文稿  四十二页

参阅:

1.Peach Blossom Fish(《桃花鱼》),Chang Chung-Ho, Crab Quill Press,1999.

2.《张充和诗书画选》,白谦慎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说明:此为张充和书《桃花鱼》、《张充和诗书画选》文稿一函二种,计四十二页,是张氏为出版此二书时所书文稿,数量庞大,殊为难得。

张充和一生澹泊名利,除授课和在曲友范围内演出外,甚少参加公开活动和发表著作,亦不重视自身所作诗词、文章的收集,以至诗文等所作甚多而散佚亦甚多,传世著作寥寥。其生前最为重要的著作即为《桃花鱼》、《张充和诗书画选》二书。

其中,《桃花鱼》一书的出版缘由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初。当时,张充和作《咏桃花鱼》词,其师友纷纷与之唱和,成为一文坛趣事。多年后,当张充和将部分自己所作诗词汇集成册出版时,即以桃花鱼为书名。该书装帧极美,而印数极少,是非常难得的张充和诗文集。

至于《张充和诗书画选》的出版,其契机是2004年张充和在北京举办书画展。三联书店编辑向张充和学生、好友白谦慎提出倡议,得张充和支持,并最终出版,对推动公众更多地瞭解张充和起了很大作用。有趣的是,在筹备该书期间,张充和曾反覆推敲,同时创作多份文稿以备编书者白谦慎挑选,且平生第一次尝到了被退稿的滋味。

A4×42    



张充和上款书画

天涯晚笛


2016西泠春拍

饶宗颐(1917~ ) 在张充和家中所作山水卷

纸本 画心 

约1970年作

说明:此为饶宗颐在张充和家中所作山水卷。饶、张二人交谊交谊颇深,二人间的往来唱和,如张充和为饶氏手抄《晞周集》等,多传为佳话。1970年,饶宗颐应傅汉思之邀前往美国讲学一年,常常做客张家。每逢周末,张充和夫妇均请饶氏到家中吃饭。当张充和做饭之时,饶宗颐便在张氏书房中写字画画。此画或即为其中之一。

画上的题画绝句后收入陈韩曦主编的《梨俱预流果 解读饶宗颐》一书。

189×28cm




2016西泠春拍

饶宗颐(1917~ ) 自书榆城乐章册

纸本 册页(四十四页) 28.5×17.5cm(册页尺寸)

1970年作

说明:此为饶宗颐书《榆城乐章》词稿一册,绝大多数收入饶宗颐各大文集中的《榆城乐章》部分,张充和题签并旧藏。词作均有次标题或小序,对了解写作背景多有帮助。当时,饶宗颐应傅汉思之邀前往耶鲁讲学,文思飞扬,并多与张充和唱和之作,饶氏遂亲自抄写誊正后付出版。

目前已出版的《榆城乐章》有序跋文,誊录于此,以备参阅。序为:来榆一月,顿尔多词。自作写官。未遑手定。意内言外,但遣有涯。江水浅深,难传欸曲。选堂并识。跋为:居新港(NEWHAVEN)九阅月,授课之余,遍和清真。复得词四十首,都为一集。游子怀乡,偏多感喟,西诗所谓NOSTALGIA者也。新港旧植榆树(ELM)有城之称。闲居既爱其名,因号词曰“榆城乐章”,纪其地云。选堂又识。



2016西泠春拍

张充和(1914~2015)  自用印章、自书藏印目及收藏古墨等文房一批

出版:

1.《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P190,苏炜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张充和诗书画选》P106,白谦慎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3.高翔《四美具:张充和的印章收藏》,《收藏家》,2004年09期。

说明:张充和自用印章、自书藏印目及收藏古墨一批,为张氏积累多年所得,体现了其文化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其中,张充和书自藏印章目,其中部分印章,如吴昌硕、赵穆、杨澥所刻者,曾出版于白谦慎编《张充和诗书画选》和高翔《四美具:张充和的印章收藏》一文中。另外,半舫、大吉祥、梅花似我等印为张氏常用印。

而乾隆十色八卦墨为1948年张充和、傅汉思结婚时,杨振声送给他们的结婚礼物,是张氏最为珍视的三件结婚礼物之一(另二为査阜西所赠寒泉琴、梅贻琦所赠明朝景泰年间大碗),以至于珍藏多年,从未使用。

杨振声为张充和同道、领导。抗战中,张充和曾和杨振声一家一同避难。张氏在教育部参与教材编写工作时,曾负责挑选诗词,而该项工作主持者即为杨振声。另外,张充和、傅汉思即是在杨振声邀请众人到颐和园霁清轩度暑假时认识的。

至于赵穆刻半舫印,为张充和收藏之古印,亦为张氏最常使用的著名闲章之一,常见于张氏字画之上,且半舫为张氏为数不多的斋名之一。据白谦慎介绍,张充和因藏有此印,兼书房不大,适如半舫,遂以半舫命名其斋。



戏曲文物


2016西泠春拍

孔尚任(1648~1718)等  书法

纸本  横披

142×36.5cm






2016西泠春拍

于伶(1907~1997) 旧藏  十三行、程砚秋、周信芳、荀慧生、马连良等戏剧家旧照片一批

照片  十四帧

说明:此为著名剧作家于伶旧藏戏剧家照片十四帧,计有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和陈慧琏结婚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西装照、河北梆子创始人之一侯俊山全家福各一帧;四大须生之一谭富英、四大坤旦之一新艳秋、童伶奇才李万春等戏装照各一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江南一条腿王少楼戏装照各二帧;于伶、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世界上最知名的200位电影艺术家中唯一的中国人蔡楚生、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导演奖获得者史东山等合影一帧。部分照片有于伶题字或说明,弥足珍贵。

尺寸不一




2016西泠春拍

周传瑛(1912~1988)等 有关浙江昆苏剧团就《十五贯》戏剧画册出版事宜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往来信札、文件一函

合同、文件、信札  一函

1956、1957年作

说明:此为浙江昆苏剧团1956、1957年间,就出版昆曲代表曲目之一《十五贯》,与上海人美往来信札、合同等一函,计有浙江昆剧团致上海人美信札一通一页,周传瑛代表浙江昆苏剧团与上海人美签订合同一份,上海人美收文处理单、初版书发稿单等五页,其中有赵家璧签名。附原装文件夹。

浙江昆苏剧团前身为国风苏昆剧团,由周传瑛、王传淞、周传铮、刘传衡、沈传铭等人发起成立,1956年改今名。该剧团1956年演出的经典曲目《十五贯》曾引起强烈反响,得以进京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的肯定,对建国后昆曲复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想来,浙昆当是藉着这一大好形势,与上海人美洽谈《十五贯》戏剧画册的出版问题。

31×22.5cm(册页尺寸)





2016西泠春拍

杜月笙(1888~1951)  杜家祠堂落成招待北平各名剧家合影初版照片原片及戏单、纪念章等戏曲文物一批

照片  一帧

1931年作

说明:杜月笙杜家祠堂落成招待北平各名剧家合影初版照片原片一帧,是杜月笙一生最辉煌时刻的见证。照片后排左起依次为汪楞伯、徐寄廎、张嘉璈、吴震修、浙江兴业银行创办人之一蒋抑巵、马富禄、张春彦、张慰如、贯大元、钱新之、徐碧云、杜月笙、黄金荣、王晓籁、虞洽卿、张啸林、刘宝赓、郭仲衡、高庆奎、王少楼、芙蓉章、金仲仁、李万春、蓝月春、刘宗扬、郭仲逸、程子箴、郑降生、徐昭侯、许伯明、张佩绅、姚玉英、姜妙香、朱如山、冯耿光、李斐叔。前排左起荀慧生、梅兰芳、王又辰、雪艳芳、杨小楼、龚云甫、李吉瑞、谭小培、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尚小云、程砚秋。

1931年5月杜家祠堂竣工,6月10日杜月笙举行杜祠落成典礼。奉主入祠典礼规格之高,排场之大,堪称空前绝后,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几乎所有当时政要名流均分送匾额,并派人到现场祝贺,成为当时轰动上海滩的社会事件。从10日到12日,演出连台好戏,“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全都登场,极一时之盛。

附杜家祠堂落成纪念章二枚;杜月笙七子杜维善照片一帧;招待外宾节目单一页,招待对象包括俞子英、姚应鹏、张开其、赵君蒙、吴秉森等三十五人,演出者包括华慧麟、李吉瑞、程砚秋、高庆奎、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谭小培、萧长华、马富禄、小桂元、王少楼、龚云甫、金少山、姜妙香、萧长华、曹毛包。

115.5×24.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