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穷极变态 怪怪奇奇幽而默之——钱榖《钟馗移家》
时间:2014/11/27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在吴门文徵明的圈子中,有一本书似乎颇为奇货,这就是南宋洪迈的《夷坚志》。文徵明一天曾写信给他的得意弟子陆师道说:“所要《夷坚志》,随使附上,区区不曾看完,吾兄过目后,就望发还。”《夷坚志》是书所记,皆神怪之说,杂录仙鬼诸事。大抵文人好奇,自古而然,儒雅清正如衡山翁,亦贤者不免。文徵明的另一位得意弟子钱榖,好奇之癖,较之乃师,似乎毫不逊色,其所画《钟馗移家》图,即可见一斑。

比《夷坚志》稍微早的一本说部名著,即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唐玄宗一次久病不愈,一天晚上梦见大小二鬼。小者衣绛犊鼻,跣足握扇,窃太真紫香囊及玄宗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臂露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擘而啖之。玄宗因之吓出冷汗,而其病也即随之而愈。此大鬼即是钟馗,原是陕西终南山人氏,唐高祖时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遂触殿前阶石而死。高祖赐绿袍葬之,遂感德不尽,遂誓替大唐除尽天下妖魅。唐玄宗感钟馗捉妖之功,遂召画工吴道子图之,颁之有司,以祛邪魅。于是唐代新春伊始,钟馗画像作为礼物赐给大臣,便成为盛唐以来的惯例。宋代的除夕之夜,朝廷高官们都供奉钟馗像,街头戏台上则由大内御林军领着,上演钟馗的传说以及其嫁妹的故事。而从“钟馗捉鬼”这一故事,便衍生出了钟馗嫁妹、钟馗移家、寒林钟馗之类的特殊绘画题材。

此《钟馗移家》图,以钟馗与其妹为画面中心,共画大小鬼魅二十余人,钟馗头着官帽,虬髯飘飘,由二鬼抬着坐于简易的木轿之上而导夫先路;其妹紧随其后,高髻黑脸,丽服采采,亦由二鬼抬着坐于简易的木轿之上;随后仆役之属,担囊负袋,相拥而行。鬼奴鬼妾,千状万形;蟹怪猫妖,滑稽搞笑;魈魑虚耗得志跳踉之态,顾盼瞻瞩之形,深得小人情状,在此,幽冥之境,被赋予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的戏剧效果和幽默感,让我们看惯了圣贤教化、山水林泉、花鸟活泼之类的雅化绘画题材的眼睛,被冷然一醒,有了民间风俗生活的轻松诙谐趣味。

钱谷  钟馗移家图
水墨纸本  手卷
1557年作
著录:
1.明·汪砢玉,《珊瑚网·画录》卷二三,《中国书画全书》第5册121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
2.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卷一三八。
3.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考》卷二,《中国书画全书》第6册79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
4.清·王原祁等,《佩文斋书画谱》卷九八。
5.清·汪士元,《麓云楼书画记略》卷一五。
6.福开森,《历代著录画目》428-429页,1934年刊行,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出版:7.《中国书画手卷》,伦敦,1991年。
说明:周天球题引首并跋,黄姬水、张凤翼、王穉登、王世贞、王世懋、沈明臣等题跋,汪士元、张学良等旧藏。

引首:116.5×29.5cm  画心:160.5×29.5cm  题跋:114.5×29.5cm  239×29.5cm

钱榖在此《钟馗移家》图后的跋尾上,称此图是应儿子之请,仿旧摹本而来,故其情景、造型皆是本于旧范。此一粉本,出现在元代,现藏美国弗利尔博物馆即有题为元代龚开《钟馗出游图》,出自同一母本。然而钱榖此卷的价值,正在于他能凭借已有的粉本而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可谓化腐朽为神奇,通过文人的笔墨技巧,将画面处理成一种雅化的格调。其用笔勾描处,顿挫中有含蓄;其淡墨晕染处,清淡中有层次;这种笔墨功夫使得怪怪奇奇的鬼魅形象,显得更加活灵活现,如跃纸上,显然非一般庸工俗匠之刻画涂抹所能及,这不得不说是不同的笔墨风格与审美趣味所造成的魅力。

此卷由周天球书引首,颇为值得一提的是拖尾跋语。钱榖在自己的跋文之前,恭录前代五通跋语外,其后有当时文徵明圈子中的吴中名流黄姬水、张凤翼、周天球、王稚登、王世贞王世懋兄弟、及沈明臣的题语,皆各尽品评之能事、擅翰墨之妍妙,为此卷增色不少,可见钱榖的临摹确实有妙手回春、腐草为萤之工。
此卷曾为著名鉴藏家汪士元旧藏,画心前后及卷尾均钤有其“士元珍藏(朱)”、“麓云楼书画记(朱)”等印。按汪士元,江苏盱眙人,字向叔,斋号麓云楼,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民国官至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兼好书画收藏,藏有宋元明清名人书画一百三十多件,著《麓云楼书画记略》,宋徽宗《晴麓横云图》、倪瓒《静寄轩诗文》轴皆入清秘。也好收吴门精品,如故宫藏沈周《卧游图册》、天津博物馆唐寅《墨菊》等皆是其收藏,此卷当然是其什袭之珍。